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随着市容发展的需要以及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泵站要求建成全地下式,不仅泵房全部位于地面以下,变配电所也必须设于地面以下,这就给泵站电气设计带来了新的特点。该文以上海世博园区浦明泵站为例,探讨全地下泵站的电气设计。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量排水工程的地下泵房采用基坑支护的方式施工。大型排水泵房的结构具有地下各层的层高比较高、内隔墙布置复杂等特点。因此,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存在内支撑布置和换撑困难的问题。以某大型排水泵房的基坑优化设计为例探讨了一种利用给排水地下构筑物的结构特征布置换撑的方法,减小基坑支护工程中的换撑难度,加快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3.
沉井是修建深基础、地下构筑物所广泛应用的施工方法之一。该文通过对某污水处理厂粗格栅及进水泵房T形沉井(构筑物)基础的下沉施工设计计算、施工实践,解决了T形沉井制作及不排水法下沉施工中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型地下立交正交下穿段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树屏  石波  林志  晋学辉 《隧道建设》2011,31(3):273-277
在大型互通式地下立交工程中,下穿隧道往往都处于整个地下立交工程的最低点,需要设置排水泵房,于是造成了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多洞室开挖。下穿隧道及排水泵房的修建不可避免地会对上覆小净距隧道产生影响,本文针对地下立交工程中隧道正交下穿段,以厦门东坪山地下立交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新建下穿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下穿段隧道动态开挖时,整个正交下穿段位移和变形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下穿隧道和排水泵房施工时整个下穿段将产生不均匀沉降、不均匀侧移和变形,需要对下穿段隧道和排水泵房所处的围岩进行加固,并在上覆隧道相应处设置防护钢拱架。  相似文献   

5.
详细阐述了南京城南水厂大型沉井在取水泵房中的应用,对取水泵房常用的围护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及相关工程经验,确定取水泵房施工方式为不排水下沉沉井。对沉井稳定性进行了验算,采用Midas/Gen软件对沉井的内力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分析,优化了常规平面框架计算的截面尺寸及配筋。理论计算分析和施工监测结果表明,设计的取水泵房沉井安全可靠,同时施工时对周边环境影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沉井以其整体性强、结构稳定性好、适用土质范围广等特点,对于一些较大埋深的泵井构筑物,是一种较常用的施工方法。通过遂宁某污水厂进水泵房工程沉井施工实例,详细阐述了在砂、卵石地质条件下,通过分析地质、水文特点,选用沉井排水下沉与不排水下沉相结合的施工方案顺利完成该项目建设的整个施工流程,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地下式雨水泵站及调蓄池在世博会园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初期雨水直排水体所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为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并尽量减小泵站和调蓄池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世博园区后滩雨水泵站及调蓄池设计为全地下式合建排水构筑物。该文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的设计规模和调蓄池的布置、设计计算及运行模式等,并对工程特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在类似工程中可结合其工程自身特点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地下道路越来越多的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全地下构筑物,抗浮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本文以日照市海曲路地道为例,着重讨论长距离地下道路工程中常见的抗浮措施以及抗浮措施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抓住扩建工程用地紧张的关键问题,充分利用原有构筑物的同时拆除占地大、布局又欠合理的零散建筑物,通过集约化布置、采用叠合式、组合式节地技术,形成了絮凝沉淀池下叠清水池、砂滤池-反冲洗泵房-供水泵房组合构筑物、排泥水综合构筑物等,使扩建部分用地指标低至0.23 m~2/(m~3·d)。  相似文献   

10.
王翼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200-202,208,M0021,M0022
详细阐述了上海市杨浦区民星南排水系统工程中主体泵站地下连续墙基坑设计,介绍了异形平面地下连续墙布置、钢筋混凝土支护结构与泵房主体结构一体化设计,采用启明星软件对地下连续墙的内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对深基坑的变形进行了验算、对深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理论计算分析和施工监测结果表明,设计的基坑安全可靠,施工对周边影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深基坑地下连续墙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建设对景观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泵站工程如何在确保良好的运行效果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与景观有机结合,已经越来越成为决定工程设计整体品质的关键。以杭州四堡污水转输泵站为实例,介绍了特大型全地下式污水泵站相关工程设计,以期对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保定市建国路地道桥雨水泵站为例,通过分析地道桥暴雨积水主要成因,合理确定排水系统升级改造方案,在原用地不变基础上,将泵站规模由0.83 m3/s提升至3.0 m3/s,同时新增一座1 200 m3初雨调蓄池,共同实现缓解桥区内涝、改善水环境的目的,并为远期周边区域排水系统的彻底改造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全包型防排水系统和半包型防排水系统的特点及适用条件,依托深圳市轨道交通8号线梧沙区间隧道,对隧道的防排水方案设计进行研究。运用迈达斯GTS软件对不同高度水头的隧道半包型防排水结构进行渗流分析,得出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和隧道涌水量大小。根据相关的理论分析,验算防排水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梧沙隧道施工阶段正常涌水量为4 326 m3/d,排水装置符合其排水需求;半包型防排水体系施工方便,受力更好,但对周围环境会有一定的影响,适用于高水头,围岩等级较好的情况;全包型防排水结构对环境几乎无影响,但施工较困难,适用于低水头,围岩等级较差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深井降水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沉井附近区域的地下水位,使沉井在施工中锅底无水,达到干施工的效果。该文以上海临港新城重装备产业区一期市政配套工程Y2雨水泵站工程项目为背景,结合项目中为配合"排水下沉法"施工的沉井所采用的深井降水施工,对深井降水施工工艺进行讨论,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发展逐渐从建设时代进入维护管理时代,排水管道维护与修复应受到各种复杂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传统的开挖修复施工的维护措施代价高昂,使得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非开挖修复技术获得广泛应用,正成为排水管道养护维修的一个新手段。该文对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的意义、分类,以及发展趋势的阐述,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杏花路下穿通道雨水泵站项目位于武汉市新洲区,泵站深度较深,为选取合适的建造方案,在设计前期针对雨水泵站常见的两种施工工艺——明挖现浇法和沉井法,做了详细的方案设计,并在施工难度、施工工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沉井法比明挖现浇法的优势在于综合造价低、风险小,但工期较长,在工期不是控制因素的前提下可以优先采用;在软土地区施工沉井时,需要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沉井下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充分的措施降低风险,确保沉井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世博会园区浦明路桥与白莲泾泵闸工程属于白莲泾河口属同一施工区域,采用导流明渠和拦河围堰形成陆域后进行施工.该文介绍了利用泵闸海漫段作为连续箱粱支架基础施工技术,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漫谈矿山法隧道技术第十四讲——隧道涌水及其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制定隧道控制地下水对策的基本观点:既要考虑隧道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也要考虑地下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指出控制地下水的对策必须符合3个条件:1)确保施工作业安全、顺利地开展;2)不对周边环境产生有害的影响;3)以合理的工费和工期来实现。隧道涌水视其发生位置、涌水量、发生时期、涌水量的历时变化等是各种各样的,应对隧道涌水进行合理分类,以便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介绍了日本统计的地质构造和涌水现象的分类。涌水处理应达到3个基本目标:1)确保隧道施工在无水的条件下进行,或者是在可以接受的渗漏水条件下进行,或者是在对周边环境"可接受干扰"的条件下进行;2)二次衬砌原则上不承受水压作用,不得已时把水压控制在二次衬砌容许的范围内;3)运营中的隧道洞内不能成为地下水流经的通道,隧道衬砌背后必须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不易堵塞的、通畅的排水系统。达到上述目标的基本方法是:充分利用和提高围岩的隔水性能,合理地处理好"排"与"堵"的关系。针对涌水处理的3个基本目标,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相应的经验和措施。1)一些国家的指南、标准对隧道的涌水量进行了分级,认为涌水量≤2.5 L/(min·m)时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在无水条件下施工;一般的线状流水、经常涌水可以用自然排水法排水;而针对突发大量涌水,则需要采取特殊的地下水对策予以解决。2)按照二次衬砌是否承受水压,隧道可分为3种情况:1衬砌不承受水压,即所谓的完全排水型隧道;2衬砌承受全部水压,即所谓的非排水型(防水型)隧道;3衬砌背后设置注浆域,分担衬砌承受的水压,衬砌只承受部分容许的水压。从目前的隧道设计实际来看,在山岭隧道中多数采用方案1,在城市隧道中多数采用方案2,在高水压和突发大量涌水的极端情况下采用方案3。介绍了日本、美国的设计经验。3)我国铁路隧道采用把地下水引入隧道,再从洞内两侧边墙附近设置的排水沟排出地下水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特别是在可能发生冻害的地区,更不可取。在国外,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的铁路、公路隧道基本上是把中央排水管设置在仰拱内或仰拱下方,而在隧道两侧只留有用于排出流入隧道内的雨水或隧道清洗水的排水沟;因此,建议立项研究取消洞内排水沟,设置中央或两侧脚部排水管的问题。最后指出,实现涌水处理的3个基本目标我们尚需努力,特别是"目标"的定位问题,尚需进行基础性的研究才能解决。在隧道施工中,涌水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的现象,我们积累的经验非常丰富,但缺乏系统的、认真的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19.
沈阳市崇山东泵站采用护壁合一结构 ,逆作法施工 ,并对新旧泵站规定了严格的衔接关系 ,施工难度较大 ,规定的工期也非常紧张。用网络计划方法进行工期的控制和优化 ,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心茹  朱祖熹 《隧道建设》2015,35(4):292-297
随着隧道、地铁等地下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防排水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进步。对当前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防水和耐久性设计与施工、运营中的地下工程维护、检修以及相关病害的调查与治理等若干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介绍与展望,以期针对显现的问题,从细节着手,进一步有效地优化防水及耐久性设计,改进施工工艺,提高工程防水质量,从而使地下工程防排水技术作为一个综合体系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