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环境教育是价值教育,应全面融入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事业之中。我国现行高职院校的环境教育还比较薄弱,加强高职院校的环境教育势在必行。研究表明,应从态度和价值观、技能和能力、知识和方法以及教育和教学等方面确定环境教育的目标,应从环境教育的意识、环境、活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进行环境教育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公路环境保护环境与环境保护定义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环境的定义及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公路环境保护 环境与环境保护定义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运用PEST分析模型,整体分析了辽宁A股上市公司面临的地区宏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通过对比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统计数据和外部对于沈阳、大连营商环境等方面的评价,得出虽然辽宁地区宏观环境存在一些独特优势,但总体上,特别是2013-2017年宏观环境相对不佳。并通过数据比对等方式指出其主要原因是地缘政治外交环境变化巨大、原有部分优势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逐渐丧失成本等优势,人口增长乏力使得老龄化问题突显。集中体现在第二产业发展迟缓、外资外贸下滑、原有经济产业停滞和互联网经济发展迟缓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环境包络下的人机交互概念就是将人、机及其所处的特定环境看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而进行研究,探讨相关环境影响下的交互实现过程。交互所处的环境可分为物理环境和时态环境,对特定交互影响较大的环境范围可称之为交互的相关环境,环境范围可以是空间的大小或是时间的跨度。所以对物理环境和时态环境的选取不同,也会产生交互相关环境范围的不同。一定范围不同的人机交互其相关环境也可以是交叉和重叠的。环境包络下的人机交互过程则为交互中人、机均接受不同阶段下的环境刺激,致力于达到人与机对环境感知的一致性,从而在人对环境刺激达到临界反应时,机可以放大有利反应,削减不利反应,最大程度提高可交互性。  相似文献   

8.
环境技术引进是中国获取先进环境技术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中国引进环境技术的渠道多元化,包括环境产品与服务的进口、外国直接投资带动的技术引进、国际金融机构援助的环境工程以及伴随清洁发展机制的环境技术引进;中国环境技术引进相对集中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环境技术的引进进一步产生技术外溢效应,提高了中国环境技术水平,减缓了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增速。  相似文献   

9.
环境会计计量基本理论与计量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污染矛盾的日益加剧,环境会计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由于环境会计计量在理论和实践中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致使环境会计一直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其实务始终得不到发展。针对环境会计计量问题分析了环境会计计量的特征,对环境会计计量基本理论和计量模式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构建了环境资源价值计量模式、环境成本计量模式和环境效益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权利到利益:一个环境法基本概念的法律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的真正根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非正义性,应当走出"全称命题"与"重自然轻人类"的关怀偏好,通过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调整来解决环境问题。环境利益是环境时代的利益形态,是人类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基于中国社会转型背景,通过环境权理论假说来揭示环境利益的构成与实质,环境利益是一种区分的利益形态,不是泛道德化的利益请求与公共利益的大词哲学。环境利益的法律结构包括环境利益表达、环境利益确认、环境利益保护与限制和环境利益增进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