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京广线长台关大桥振动异常的问题,通过计算桥梁有载横向自振频率和车辆运行蛇行频率,并对二者进行对比,得出其原因为两者频率接近而触发的共振。分析异常振动对接触网设备的影响,提出增加桥梁横向刚度、缩小接触网支柱跨距以及对转向架设备进行改进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接触网刚性悬挂跨距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魁元 《都市快轨交通》2013,26(4):105--108
通过分析接触网刚性悬挂的特点,从节约投资及提高和改善接触网受流质量入手,阐述不同跨距下汇流排的振动特性、凸凹不平直度与运行速度的关系、汇流排挠度对运行速度的影响、锚段关节及道岔处特殊点的特性,得出合理的接触网刚性跨距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3.
周韬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6):158-161,165
架空刚性接触网是城市轨道交通常用的接触网方案,其跨距选择对弓网系统受流质量影响较大,因而选择与列车运行速度相匹配的接触网跨距相当重要.考虑弓网系统受流质量影响因素,从刚性接触网波动传播速度及接触网系统整体不平顺度等方面,分析了接触网跨距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匹配关系,从而得出与列车运行速度匹配的刚性接触网跨距布置原则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4.
邢彤 《铁道技术监督》2014,42(10):53-56
运用非接触图像测量法对京沪高铁接触网振动进行现场测试,得到典型跨距内定位点及吊弦悬挂点的动态振幅。通过分析数据,比照现行标准,提出针对高速铁路接触网零部件进行振动试验的技术条件建议。  相似文献   

5.
接触网刚性悬挂的静力与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接触网刚性悬挂的模型的假设在ANSYS软件中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经模态分析计算得到了接触网刚性悬挂固有频率。利用广州地铁二号线检测到的接触压力的数据对接触网刚性悬挂的结构实现了多荷载瞬态动力振动分析。结果表明合理处理端头悬臂以及合理选择跨距对接触网刚性悬挂的设计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刚性悬挂接触网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弹性势能、动能相等推导出刚性悬挂接触网悬挂机构的等效刚度及等效质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刚性悬挂接触网的计算模型,并利用假设模态法得到刚性悬挂接触网的振动微分方程。采用满足边界条件的试函数方法,利用QR法计算得到刚性悬挂接触网的固有频率及相应的特征向量。建立了受电弓与刚性悬挂接触网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对列车的运行速度、接触网的跨距以及弓头质量等参数对弓网间接触压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接触网参数对接触网风致响应的影响及风洞试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风作用会使接触网发生更大更复杂的振动与风偏,为给大风区接触网的防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有限元计算与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利用ANSYS软件建立包括支撑结构和悬挂部分的有限元耦合模型;采用谐波合成法(WAWS)模拟针对接触网结构特点的脉动风场;通过计算不同接触网参数组合方案在风荷载下的风致响应位移,定量分析得出悬挂类型、张力组合、跨距对接触网风致响应的影响。接触网气动弹性风洞试验结果表明,接触网参数对风致响应的影响的研究结果正确。研究成果应用于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大风区接触网系统方案设计和技术参数选择,并作为主要理论支撑之一,形成了首个国内外铁路电化行业的风区接触网装备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提供技术论证,优化地铁刚性接触网设计,研究了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参数对地铁弓网系统受流特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了接触网有限元等效梁结构模型及简化为弹簧阻尼机构的受电弓归算模型。通过受电弓和接触网动态运行的仿真计算,分析研究了刚性接触网跨距参数、悬挂机构刚度参数及锚段关节处的结构参数对弓网系统受流的影响。仿真研究表明:当列车运行速度小于80 km/h时,建议采用的接触网跨距为10 m;当列车运行速度为120~160 km/h时,建议采用的接触网跨距为8 m;接触网悬挂刚度过小会恶化弓网之间的受流质量;通过减小锚段关节处相邻跨距之间的挠度差,可以有效提高弓网系统在锚段关节处的受流质量。  相似文献   

9.
强风地区接触网动力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兰新线强风地区某段接触网为研究对象,根据接触网的结构特点,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单个锚段的支持结构与线耦合的有限元模型。采用Davenport功率谱模拟了适用于接触网结构特点的风速时程,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获得接触网在不同平均风速下脉动风荷载作用的风振响应时程;根据特征响应点的风振响应时程,运用Budiansky-Roth准则和动态增量法分析比较接触网结构特性对接触网动力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兰新线百里风区的最大风速达到了74m.s-1,因此选用跨距小于50m、承力索张力大于15kN的接触网结构较为适宜;通过适当增加承力索张力、减小接触网跨距和降低接触导线高度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接触网结构的抗风稳定性,而增加吊线数对提高接触网动力稳定性的效果较小。  相似文献   

10.
随着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速度的不断提高,对弓网系统动态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跨距是刚性接触网的一项关键参数,弓网之间的良好受流质量需要选取合理的跨距,因此有必要对不同速度等级下刚性接触网跨距的选取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建立刚性接触网模型与受电弓模型,分析不同型号受电弓以不同速度通过不同跨距刚性接触网的弓网动态性能参数,得出不同速...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接触网低频振动及零部件防松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以冲击+合成衰减为特征的振动波形分析,可以看出受电弓通过时定位点处接触线的最大振幅接近100 mm。在受电弓冲击后,接触网处于振幅≤20 mm、振动频率1 Hz左右的低频振动状态,且接触网振动衰减较慢。接触网零部件宜模拟振动波形进行振动试验,试验方法按接触悬挂和支持结构进行分类,线夹类零部件参考航空业紧固件规定进行振动试验。为解决线夹类零部件在长期振动环境中松脱的问题,建议采用扣紧螺母取代普通螺母+止动垫片的防松措施,并建议进一步开展防松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2.
刚性悬挂自由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胜 《电气化铁道》2005,(2):39-41,46
以南京地铁一号线刚性悬挂参数为依据,利用有限元模态分析法建立了接触网刚性悬挂自由振动的振型,列举出自由振动的各阶频率,并从模拟计算结果中分析了刚性悬挂的一些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接触网风致振动与风偏的动态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ANSYS软件建立接触网弹链、简链风致响应有限元模型,从导线弛度、张力及弹性角度,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采用谐波合成法(WAWS)模拟针对接触网结构特点的脉动风场;计算系统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利用空气动力学理论计算接触网平均位移,采用时程分析方法计算接触网动态位移,并将二者叠加得到接触网风致响应总位移。通过开展接触网气动弹性风洞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有限元的风致振动与风偏的动态计算方法与风洞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该方法计算结果准确,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京沪线接触网集中修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触网设备是铁路重要行车设备之一,对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畅通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京沪线接触网集中修试点情况,探讨接触网检修模式,提出了实施集中修既可以提高设备检修效率、节约检修成本,快速改善设备质量,又能减少运输损失.  相似文献   

15.
对大秦线重载区段接触网电气设备烧损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烧损原因提出设备改造方案和监测防范措施,有效的防止了重载区段接触网电气设备烧损问题,提高重载区段接触网供电设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机械阻尼实现的种类及在接触网系统中的应用.由于承力索在承力索座内呈刚性连接,在机车高速运行时受电弓对接触网的冲击通过吊弦传递到承力索座处,尤其机车列数较为频繁时,一方面加速了承力索悬挂点处的累计疲劳,另一方面不利于接触网的弹性,削弱了接触网系统的寿命.应用阻尼耗能原理的阻尼器可有效地缓解对承力索定位点的冲击,并能提高接触网的弹性均匀度及机车受流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震反应的随机非确定性,运用基于概率统计方法的随机振动理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考察结构的动力可靠度,是一种合理的设计方法。运用虚拟激励法对青岛地铁五四广场站进行随机振动分析,避免了传统方法计算的冗繁,得到了具有统计意义的结构动力响应。考虑x向功率谱输入时,弯矩分布较为均匀;地铁结构体型变化较大的部位剪力明显增大;柱底剪力较小,边跨柱剪力小于中跨柱底剪力。考虑y向功率谱函数输入时,沿梁轴向剪力值逐渐增大,柱底剪力明显大于x向输入时的柱底剪力,边跨柱柱底剪力大于中跨柱底剪力。所得结论为地铁站这一复杂结构形式进行基于可靠度理论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可以作为同类设计的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18.
灰色系统作为行之有效的设备状态预测工具之一,具有所需数据样本少且数据训练时间短等特点。针对当前接触网设备的运行检修以周期性平推检查为主的特点,本文使用MATLAB语言编制预测模型,对实际线路接触网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可满足实际工程需要,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接触网设备状态的在线预测,给接触网运营检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大城市地铁线网和城市燃气管网密度日益增大,地铁线路不可避免下穿燃气管线及其调压站,而地铁列车运行对燃气设施产生的振动影响及其控制措施研究少见报道。以某地铁线路下穿燃气调压站实际工程为分析对象,综合采用地铁振动类比测试和数值仿真计算方法对燃气调压站受地铁振动影响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提出"减振垫-厚重筏板基础-减振垫-箱形设备基础"隔振控制方案,并对其隔振效果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措施实施前,3个燃气设备基础Z振级预测值为78.3~81.4 dB,加速度峰值为0.155~0.22 m/s^2;控制措施实施后,Z振级降为69.9~73.4 dB,加速度峰值平均下降61%,控制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