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BIM虚拟技术在铁路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铁路矿山法隧道施工中的进度和技术管理现状,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可视化技术,研究面向工程结构化对象的施工BIM模型创建方法,包括结构化的构件命名规则和建模精度要求,同时探索施工技术方案的3D模型可视化设计的方法及优势。利用BIM虚拟仿真技术,研究施工方案的4D模型虚拟施工推演及优化的方法和流程。最后,建立基于BIM软件的自动核算阶段工程量的方法和流程。依托项目进行具体的技术和方案示范,结果表明,BIM虚拟技术有益于提高隧道施工进度和技术管理水平,提供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决策的可视化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依托交通运输部第一批“公路BIM技术应用示范项目”———京沪高速公路莱芜至临沂(鲁苏界)段改扩建工程,针对典型桥梁改扩建方案,从GIS勘察、既有桥梁结构BIM还原、自动化BIM设计建模、可视化施工模拟等方面,论述BIM技术在改扩建公路桥梁勘察设计中的应用。对具体桥梁改扩建实例的分析表明,GIS+BIM技术可充分发挥其信息化和可视化的特点,还原既有桥梁、复核设计数据,利用一套数据开展多阶段BIM设计和辅助施工模拟等,提升改扩建桥梁勘察设计质量,优化工程设计,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吴继峰  黄冉  王鹤霖 《隧道建设》2019,39(Z1):310-320
为实现公路隧道三维可视化设计,提升设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研究了基于BIM技术的新型设计方式,建立隧道项目三维设计应用流程。首先,解决了部分三维设计技术难点,探索出公路隧道高精度三维设计的2种思路和流程,并对2种方案特点进行比较。其次,结合软件对隧道三维模型细节处理要点进行说明,并以实际项目为依托,验证该流程的可行性。最后,进行技术方案应用,包括工程量统计、实时围岩查询、设计方案比选、模拟分析、成果输出等。基于BIM技术的公路隧道三维设计能够较好的发挥BIM构件信息化的优势并表达设计意图,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辛讲合  徐智  卢晓玲  王万平 《公路》2022,(5):281-284
对泸西至丘北至广南至富宁高速公路SJ-1标段处于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舍得隧道岩溶富水地层特长隧道通风方案进行研究比选,考虑采用平导通风,兼顾辅助排水,降低施工期间反坡排水施工风险,缩短施工工期等因素,在特长隧道通风井选择采用平导方案的解决模式,为类似环境下特长隧道通风、排水设计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概要介绍了重庆铁峰山2号特长公路隧道工程的设计标准、施工技术要点;全面介绍该隧道设计、开挖与支护、防排水、施工通风与防尘等方面的施工、建设技术;,同时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对高涌水段开挖通过的处置方案与衬砌结构施工方案进行了探导。  相似文献   

6.
石牙山隧道是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双凤段的一条特长隧道,其通风方式采用竖井通风,其防排水设计是该项目的一个重点部分,本文介绍了该隧道通风竖井和风道防排水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从而为同类设计提供借鉴和类比。  相似文献   

7.
李建高  刘亚飞 《隧道建设》2020,40(10):1498-1505
为解决高地温隧道工程中存在的作业环境差、机械设备故障多、劳动生产率低等高温热害问题,以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1#长大斜井为背景,进行技术研究和降温方案比选。首先,分析热水源、监测隧道洞内外气象条件,通过加强通风措施改善人体的舒适度。其次,采用注浆封堵热水源,减少热水流量,控制施工环境的湿度和温度;采用冰块+射流风机+快热交换的处理措施,冰块吸收隧道内热量,降低局部环境温度;采用机械制冷设备进行强制降温,改善热害隧道施工环境;综合优化资源配置,采用增加作业人员和设备数量,倒班作业,缩短人员和设备作业时长等多种处理措施。最后,分析各种降温措施能够达到的施工效果。结果证明,针对以围岩、热水为主要热源的高地温隧道施工,采用“通风降温+注浆堵水+机械降温+合理施工组织”的处理方案,符合高地温隧道施工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复杂山区公路路线设计方案受地形、地质条件影响较大。如何有效利用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对关键节点进行合理布设是确保设计质量、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文中以实际山区公路工程为例,提出基于BIM+GIS技术的地形、地质、环保选线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BIM+GIS三维地理信息模型可以更直观地审视路线方案,更准确地进行工程量统计校核;②BIM+GIS模型融入地形、地质、环保等控制因素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设计方案优化比选,减少设计变更、提高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地质勘察存在信息传递不畅,资料共享利用不足,地质信息表达不明确,成果展示不立体等问题。某高速公路地质勘察引入BIM+GIS技术后,地质基础资料管理更方便,资料的查阅、传递、利用更有效,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具有丰富地质信息体,使地质表达更直观,并优化了隧道支护设计和快速校核了桥梁桩基的桩长等。  相似文献   

10.
BIM技术作为管廊工程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依托南宁市某管廊工程,在施工图深化设计、施工准备和施工实施三个阶段开展BIM技术应用,详细分析了碰撞检查、净高分析、虚拟仿真、场地布置、施组优化模拟、点云+BIM误差校核、工程计量以及二维码等BIM技术的应用效果,并针对管廊BIM技术应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邹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221-224,244
城市隧道设置一定长度的半敞开段,能显著改善隧道内的通风、照明及视觉效果,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但顶板开洞使隧道结构的受力变得复杂。以郑州市某隧道为例,建立三维空间板壳模型,通过对顶板是否开洞,以及开洞后不同横梁布置情况下的隧道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隧道半敞开段结构受力特性,得出一些结论,可供相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月 《隧道建设》2015,35(6):547-553
依托厦门市轨道交通3号线跨海隧道工程,分析了超长跨海隧道的工程特点、功能需求,针对特点和需求,从地质选线、工法选择和结构设计等方面,阐述了超长跨海隧道的土建方案设计理念,重点对施工采用"盾构+矿山+盾构"的组合工法、海域区间通风排烟道方案、风井位置选择和隧道结构断面形式选择进行了介绍。并对大小洞组合方案、三洞组合方案和单大洞方案进行了方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大小洞方案。最后,对海底盾构与矿山对接、海底超长地铁隧道防灾救援、高水压跨海隧道结构防排水措施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探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推进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从隧道工程信息模型标准、建模技术、全寿命周期的应用等方面,对BIM技术在隧道工程中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我国隧道工程信息模型技术标准较为领先,隧道结构BIM建模技术已基本成熟,BIM技术在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等阶段均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2)下一步应完善与隧道工程密切相关的地质信息模型标准,并向施工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信息模型技术标准延伸; 3)要重点解决设计变更时模型自动更新的问题,深化BIM技术在隧道动态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加强全寿命周期集成平台的研发,推进BIM技术从设计到施工和运营维护的全寿命周期应用。  相似文献   

14.
林晓东  李晓军  林浩 《隧道建设》2018,38(6):963-970
为解决在盾构隧道工程中,地理信息系统(GIS)标准缺失和建筑信息模型(BIM)分析功能薄弱的问题,在分析GIS的数据管理和BIM的数据标准基础上,建立集成GIS/BIM的盾构隧道全寿命期管理系统。首先,概括总结系统采用的技术路线; 其次,基于IFC标准扩展统一的盾构隧道信息模型,涵盖盾构隧道地质、结构、线路、施工、监测和病害等数据; 然后,介绍系统信息的关联,包括隧道编码、GIS和BIM的集成方案; 最后,以上海地铁盾构隧道为依托,描述系统在工程全寿命期的应用,包括隧道地质勘察、结构设计、运营监测和养护维护等阶段。该系统制定了统一信息模型,方便数据交换和管理,在信息模型基础上实现了信息可视化与不同分析功能,提高了盾构隧道的全寿命数字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24.8 km输水隧洞工程是厄瓜多尔CCS水电站工程控制工期的关键项目,由2台双护盾TBM施工。从工程概念设计、基本设计、详细设计直至现场施工,设计工程师转变依照规范进行工程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分析梳理原设计方案,依据工程合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现场施工环境条件及其变化等,并结合TBM施工隧洞工程技术特点,将TBM设备特性和TBM施工技术高度融合于隧洞工程设计中,对输水隧洞设计方案、隧洞施工规划方案及TBM管片类型等进行全过程动态优化设计,为TBM快速掘进,高效成洞,安全、环保施工提供便利的隧洞设计施工方案。该方案的实施,能保证CCS水电站工程质量和工期, 并有效控制EPC模式下的CCS水电站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6.
偏桥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全过程离散单元法仿真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桥水电站引水隧洞K2+010~+310地段位于节理发育岩体中,隧洞开挖后因没能及时支护引起岩体过度松弛,产生大量掉块现象。为保证隧洞的稳定性及基于工期的考虑,对该段隧洞的支护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采用国际广泛应用的离散单元法程序UDEC对该引水隧洞施工运营全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探明了隧洞施工各阶段围岩内应力和位移分布,对支护结构优化设计进行了评估。同时,探讨了隧洞施工和运营全过程的离散单元法仿真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临建工程设计效率,以玉楚高速公路土建11标临建工程为依托,通过卫星地形与卫星影像建立三维GIS模型,结合线路的走向和红线用地情况,基于GIS模型进行面域、高差及坡度分析,筛选拟选临建工程区域,结合临建工程建设标准,定义出红线范围;利用BIM技术开展三维正向设计,并将其BIM模型与GIS模型整合,指导现场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