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船艇》1991,(4)
川崎重工造船部门1990年的船舶完工量为11艘船,计18.7万总吨。同年营业额为792亿日元(其中造船为606亿日元,修船为186亿日元),占全公司总营业额的10%。预计1995年的营业额可达1200亿日元。1991  相似文献   

2.
简讯     
韩国造船订单激增《亚洲航运》报道,据韩国造船协会公布的数字,今年上半年韩国造船订单比1994年同期增长了65%,达到326万gt,仅6月份一个月就接到了100万gt的造船订单。这样,韩国目前手持的造船订单达到创纪录的1340万gt、295艘船。这些船足够韩国船厂忙上2年。韩国造船协会的官员说,由于日元的升值,韩国的造船价格比日本便宜5~10%。韩国现代重工手持的造船订单最多,达到430万gt、价值37亿美元,紧随其后的大宇集团,共有订单380万gt,价值28亿美元。在今年的前6个月中,现代重工获得新的造船订单达79.2万gt,大宇集团是73.2万g…  相似文献   

3.
韩国政府预测,2009年韩国主要造船企业的船舶出口额将增长26%。官方称,根据韩国造船企业协会的数据.今年协会旗下包括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等9家造船厂的出口总额可以达到544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船艇》1991,(3)
三菱重工船舶海洋事业本部1990年接单金额为2800亿日元:其中造船为22艘船,计62万总吨,金额2280亿日元;修船410亿日元;海洋开发110亿日元。1989年接单金额为2476亿日元,1992年预计将为3000亿日元,因此该本部经营情况从去年开始已有  相似文献   

5.
中国修船业现状2004年中国修船业工业产值据全国159家主要修船厂统计,2004年修船工业产值逾100亿元人民币,我国的船舶修理总量已分别超过日本和韩国同年修船产值。日本船的修理最高值为1981年,完成修船4804艘/3244亿日元,由于日、韩近年来已将大部分修船坞改为造船使用,日本造船业力图改变其处于守势的地位,而韩国却继续巩固其造船霸主的地位,从2001年开始日本修船产值已跌到1000亿日元以下,为997亿日元。2005年中国上半年修船产值创新高根据中远船务工程集团公司、中海工业公司、上海澄西船舶公司、文冲船厂、山海关船厂、北海船舶重工有限…  相似文献   

6.
秦琦 《中国船检》2012,(3):30-32
2011年10月份,金融时报报道了“法国Gaztransport & Technigaz(GTT)公司三大股东计划出售各自股份”的消息。韩国现代重工。大宇造船与海洋工程、三星重工联手出价10亿欧元收购GTT公司,随后有关媒体又称韩国造船协会将代表韩国7家造船企业参与GTT公司的并购。同时,中国沪东中华造船、大连重工、熔盛重工等造船企业也将参与此次并购。一时间,GTT并购吸引了各路“豪杰”。GTT公司为何要出售股权?中韩船厂为何如此青睐该公司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船检》2012,(8):I0012-I0013
业内人士称,受欧洲金融危机引发的市场疲软影响,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韩国主要造船厂获得的订单减少了一半。1-6月,韩国最大的三家造船企业——现代重工、大宇造船和三星重工,成交订单价值总额达17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08%。去年的市场领头羊现代重工.今年上半年仅获得价值49.3亿美元的订单,  相似文献   

8.
幸子 《中国船检》2014,(5):54-55
2014年3月,三菱重工发布财务报表显示,其为阿依达邮轮公司(AIDA Cruises)建造的2艘豪华客轮预计亏损达600亿日元,约合6亿美元。消息传出后,在日本造船界引起极大反响。据日本三菱重工高层管理人员表示,针对此次事件他们已做出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海运情报》2007,(11):19-19
全世界造船厂的营业额都在扩大。从事普通商船建造的造船厂中的上市企业或公布2006年度业绩的造船厂,其中营业额超过1000亿日元(按日元换算)的有19家,营业额合计约为61500亿日元,比2005年增加约30%、14000亿日元。同于韩国和日本的造船厂的建造量增加,以及欧洲的造船厂进行重组合并,收入增加了10%。60%。在前十大造船企业中,韩国有5家,欧洲3家,日本2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纵览     
《珠江水运》2016,(5):1
全球前五大造船集团排名出炉3月15日,Vessels Value最新数据显示了按市值计算目前手持新船订单价值排在世界前五位的造船集团。这五家造船集团分别为现代重工(244.23亿美元);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公司(199.01亿美元);中国船舶工业集团(150.72亿美元);三星重工(104.69亿美元);日本今治船厂(98.94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船艇》1992,(4)
总金额超过3000亿日元的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造船项目于今年春季投标,一些造船大公司紧张活动。订货方是将卡塔尔产的液化天然气(LNG)运到日本的卡塔尔液化气公司(QLGC),要求建造7—10艘LNG船,最近开始的事前审查结果表明,技术力量雄厚的三菱重工、三井造船等日本公司是接受订单的有力竞争者。考虑到日本各公司已拥  相似文献   

12.
王孙 《中国船检》2011,(5):21-21
今年以来,韩国造船业三巨头——现代重工、三星和大宇造船与海洋在造船与海洋领域共获得205亿美元的订单.其中海洋装备占比61%。现代重工接获38艘、96亿美元的船舶(包括现代三湖重工在内),海洋装备领域为63亿美元.其他船舶为33亿美元。三星重工获得26艘、75亿美元的船舶订单.在常规领域有9艘集装箱船、8艘LNG船、1艘OSV等总共29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张弛 《中国水运》2006,(3):41-41
韩国造船工业协会根据克拉克松的船舶登记数字公布,2005年全球十大造船企业中,韩国占了7家。前五名全部是韩国船厂。2005年全球排第一位的是现代重工,造船1073万修正吨。排第二、三位的是三星重工、大宇造船。2005年全球造船总量是1.42亿修正吨,韩国7家船厂约占造船总量30%。韩国造船业在订单总量、订单余量、船舶建造量方面均实现世界第一,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日本,继续保持造船业全球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14.
《船艇》2008,(4):43
2007年,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生产、经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度预期目标。估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0.29亿元,同比增57%,占年初预期目标的121%。骨干企业造船主业的生产和经营总量大幅提升,厦船重工、马尾造船、东南船厂和福宁重工,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14.3亿元、15.3亿元、9.3亿元和8032万元,  相似文献   

15.
胥苗苗编译 《中国船检》2011,(3):I0009-I0009
为了解决自2009年以来的劳工争端.韩国韩进重工关闭了釜山的主要船厂及另外两家工厂。2009年,韩进重工产值达32万亿韩元,造船盈利16万亿韩元(约14亿美元).占总产值一半。然而,由于成本增加以及与中国船厂的竞争更为激烈,导致了管理层要求公司进行重组。此举遭到了代表员工利益的公会的强烈反对。首尔Mirae证券分析师Sokje Lee表示.  相似文献   

16.
深蓝 《中国船检》2009,(9):I0003-I0003
韩国两大造船企业—三星重工和现代尾浦造船今年第二季度业绩均受钢价上涨和订单数量下跌的重创。三星重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至6月,公司净盈利1508亿韩元(约12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净盈利1683亿韩元相比,降幅达10%。三星重工在评论这种下跌状况时说:“高级船板价格冲击着第二季度利润的底线,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船检》2012,(10):63-63
9月22日.中集集团全资子公司中集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与CMACGM签署为期12年9200TEU集装箱船租赁合同。 看点:上述1o艘船舶中,中集集团全资子公司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本次为CMACGM提供9200TEU集装箱船研发设计,同时分别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及STX大连造船有限公司签署10艘集装箱船建造合同,船舶建造合同总金额约合人民币52亿元人民币。其中,STX大连船厂得到了其中的4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修船业现状 2004年中国修船业工业产值据全国1 5 9家主要修船厂统计,2004年修船工业产值逾100亿元人民币,我国的船舶修理总量已分别超过日力图改变其处于守势的地位,而韩国却继续巩固其造船霸主的地位,从2001年开始日本修船产值已跌到1000亿日元以下,为997亿日元.  相似文献   

19.
《船艇》2007,(1B):12-17
越南与挪威签订5亿多美元的造船合同;韩国现代将为伊朗建造16万吨巨型油轮;挪威船东通过改造油轮发展重吊船队;韩国INP重工1.6亿美元建第二座船厂;越南船舶总公司承接8艘汽车运输船;商船三井计划研发新型散货船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船舶工程》2005,27(1):i002-i00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同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1月23日在北京共同签订出口德国10艘共40台套4250TEU集装箱船柴油主发电机组供货合同,总功率为68000千瓦,合同额约为1.6亿元,创我国船舶辅机本土化配套一次签订合同额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