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江苏船舶》2009,26(2):I0001-I0001
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江苏科技大学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会议暨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院长第四次高级论坛将于2009年10月28—31日在江苏镇江市举行。会议征文事宜如下:  相似文献   

2.
《武汉造船》2009,(3):180-180
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江苏科技大学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会议暨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院长第四次高级论坛将于2009年10月28~31日在江苏镇江市举行。会议征文事宜如下: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江苏科技大学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会议,于2009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镇江隆重召开.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等48家科研院所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出席了此次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4.
2012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海事局依据《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全国沿海船舶航路总体规划》和《全国沿海船舶定线制总体规划》,对外发布了《关于发布江苏沿海船舶航路规划和港内锚地设置的通告》,正式迈出了规范江苏沿海船舶航行秩序、  相似文献   

5.
运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的造船产业、修拆船产业以及船舶配套产业的产值与总产值进行了关联度分析。序列图及量化结果均表明,江苏船舶产业是以造船产业为主,而船舶配套产业与修拆船产业跟不上造船产业的发展,整个船舶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然后运用区位熵分析法对江苏与全国船舶产业进行对比分析,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江苏造船与船舶配套产业略占有优势,但修拆船产业较薄弱。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第三届江苏国际船舶工业高峰研讨会暨2008第三届江苏国际造船工业展览会定于2008年4月14日-16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本次大会旨在促进江苏造船业与国际航运业的接轨;为船舶制造、船舶配套供需双方  相似文献   

7.
全国海事     
《珠江水运》2012,(Z1):10
★5月18日,江苏海事局与中国船级社南京分社、南京港华燃气公司、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共同签署了《江苏船舶绿色能源开发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议定就液化天然气(LNG)水上加气站技术规范制定、船舶LNG燃料动力改造和LNG水上加气站建设项目展开深入合作,将率先建立全国第一个LNG水上加气站。★近期,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地海事将继续深化《长江水域防治船舶污染合作备忘录》的合作,组织开展三地船舶污染事故应急演习,成立水上防污染  相似文献   

8.
《江苏船舶》2012,(5):28
<正>《江苏船舶》编委会换届暨第八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于2012年9月23日在镇江召开,学会领导、本刊编委以及编辑部全体人员近40人出席了会议。首先,《江苏船舶》主编戴雪良汇报了2008年至2011年编辑部工作。四年来,《江苏船舶》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努力提高刊物的出版质量,紧密结合造船生产、科研设计,刊登国内先进造船技  相似文献   

9.
《中国造船》2006,47(4):7-7
2006年8月6日至7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第六届全体会议,在江苏镇江一泉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26个单位的110多位船舶力学界代表欢聚一堂。  相似文献   

10.
《江苏船舶》2007,24(2):20-20
《江苏船舶》第6届编委会第4次会议于2007年4月25~28日在江苏镇江召开,学会领导、第6届编委出席了会议。会上,戴雪良主编汇报了《江苏船舶》杂志的工作,编委会主任童小田对《江苏船舶》杂志提出了要求,并希望编委积极支持编辑部工作。  相似文献   

11.
顾宁  陶永宏  陈军 《船舶》2006,(6):1-5
近些年来,随着江苏造船业的快速发展,船舶配套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江苏船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发展江苏船舶配套业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本文通过对江苏船舶配套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从优势地区、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以及优势技术四个方面阐述了江苏船舶配套业发展思路;并结合产业集群相关理论提出了江苏船舶配套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全国海事     
《珠江水运》2012,(9):10-10
★5月18日,汀苏海事局与中国船级社南京分社、南京港华燃气公司、江苏省海外企业集团共同签署了《江苏船舶绿色能源开发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议定就液化天然气(LNG)水上加气站技术规范制定、船舶LNG燃料动力改造和LNG水上加气站建设项目展开深入合作,将率先建立全国第一个LNG水上加气站。  相似文献   

13.
《舰船电子工程》2010,(5):205-205
由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和江苏省微型电脑应用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江苏计算机大会(Jiangsu Computer Conference 2010,JSCC 2010)将于2010年11月19日至21日在常州举行。本届大会由常州大学(原江苏工业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14.
船舶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玲芳  陈军 《船舶工程》2006,28(5):74-77
从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理论研究出发,系统地界定了船舶产业集群内容,并结合江苏区域实际及船舶产业集群特点,从基础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三方面分析了江苏船舶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船舶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武汉造船》2012,(2):192-192
为配合2012年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推动与人才培养论坛的举办,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各研究设计机构、院校、水路运输经营及管理企事业单位征集有关船舶与海洋工程先进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理念与方式创新的论文,旨在构建交流和推广的平台、表述  相似文献   

16.
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船舶完工量”项:江苏新时代造船公司193.2万载重吨,列第3位;江苏扬子江船厂公司83.9万载重吨,列第6位;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公司63.2万载重吨,列第9位。2)“承接新船订单”项:江苏熔盛重工集团公司542.4万载重吨,列第2位;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公司397.6万载重吨,列第5位。  相似文献   

17.
黄林根 《中国造船》2004,45(3):23-23
北京造船工程学会、中国船舶信息中心、中国船舶工业综合院、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修船技术委员会等于 7月上旬在中国泰安召开了船舶信息化建设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河南、湖北、黑龙江、山东、浙江、福建等 9个省市从事信息化建设、研究、设计、生产、教学和管理的专家和领导5 0多人 (研究员、教授 16人 ,高级工程师 16人 )欢聚一堂 ,回顾总结了船舶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 ;探讨研究船舶信息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提出发展船舶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并就信息化建设热点、难点展开了交流、研讨 ,会议取得共…  相似文献   

18.
正各有关单位、船舶: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于2018年5月投入试运行,为保障长江江苏段12.5 m深水航道船舶通航安全,依据交通运输部《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2013)》、江苏海事局《船舶航行富余水深管理规定》(2014年第3号通告),江苏海事局组织航运、航道等部门专家研究制定长江江苏段12.5 m深水航道船舶最大吃水控制标准,现通告如下:(1)江阴以上(南京新生圩至江阴大桥)12.5 m深水航  相似文献   

19.
正6月25日,由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四研究所主办、江苏科技大学承办的全国船舶电气及电子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船电标技委)及分技术委员会二届二次会议在镇江召开。船电标技委主任委员、七〇四研究所副所长赵建华,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俞孟蕻,船电标技委及分技委委员、有关专家和代表等近100人出席会议。会议由赵建华主持,俞孟蕻为会议致辞。  相似文献   

20.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一九五三年创建于上海黄浦江江畔。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以船为主,水陆结合;以民为主,军民结合;面向企业,侧重制造;立足江苏,面向全国。”的办学特色,在江苏省及全国造船界享有一定声誉。现设有二个硕士点,四个本科专业,三个成人教育专科专业,一个成人教育本科专业,两个成人教育专升本专业,在读各类学生近2000人。全院现设船舶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工程试验中心、船舶设计研究所、建筑设计所。全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共享院上1人,正高职12人,副高职2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已形成了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性能、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制造技术、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流体力学性能、钢结构、岩土工程等五个稳定且具有国内先进水甲的研究方向。2001年“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科被确定为江苏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被确定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2003年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建设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学科梯队1997年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梯队;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科梯队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省级优秀学科梯队;船舶与海洋工程教研室2000年被评为江苏优秀教师群体;船舶与海洋工程教师党支部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拥有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