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性能对除霜格栅的形式、大小、位置及风道具体形式等多种参数都有很强的敏感度,是多参数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在初始设计基础上,首先通过CFD分析工具,验证了口琴型前除霜格栅中间出风过小,除霜效果差的特点,通过缩短口琴型格栅靠驾驶员侧边长度,实现了中间均匀出风;通过优化侧除霜风道走向,实现了不改动造型面前提下的快速优化方案;最后对优化方案进行除霜性能测试,验证了分析与试验的吻合度,表明在项目研发阶段利用CFD分析工具可以缩短开发周期,节省开发费用,降低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商用车除霜性能要求,缩短开发时间,采用CFD分析方法对某商用车除霜风道进行仿真优化。首先通过稳态分析优化设计阶段的除霜风道压损、风口风量分配、前挡与侧窗视野区域风速覆盖率等性能指标,使其满足目标要求;其次加载除霜出风的温升曲线,开展除霜瞬态分析来预估除霜效果;最后通过实际样车进行优化后的风道除霜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除霜性能满足目标要求,CFD虚拟验证可以降低研发成本,提升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影响汽车前风窗玻璃除霜系统性能的两个主要因素及具体要求;通过2个商用车的实际案例,分别研究如何通过优化除霜风道和提升发动机水温,从而改进前风窗玻璃表面风速分布和出风温度,最终实现除霜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汽车的除霜性能,文章应用STARCCM+软件对汽车除霜风道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在稳态流场计算的基础上找出了当前风道存在主管两侧壁与水平面夹角大、出口有直角涡流区及格栅角度未起到分风作用3个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风道进行逐步优化,得到前风挡气流分布均匀的风道模型.在全部计算域进行除霜瞬态计算,得到不同方案的最终除霜效果.计算结果表明,最优方案较原方案除霜率提高了6.27%.  相似文献   

5.
利用STAR-CCM+三维流体分析软件对某款商用车的除霜除雾风道进行稳态CFD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出各出风口分风比例未达到要求,且风窗上气流速度分布也未满足要求。通过优化除霜风道,改善了分风比例,增大了风窗上的风速,使其能达到除霜除雾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轻客车型空调除霜性能不达标问题,为了解决除霜风道气流分配不均匀,利用CFD仿真数值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除霜风道的结构优化,达到改善整车除霜性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流体计算软件对某轻型卡车除霜风道的除霜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风道各出风口的流量配比、风道内部流线及挡风玻璃速度云图,来考察风道的除霜性能;参考国标要求,关注前挡玻璃风速不足1.5m/s区域,对除霜风道进行优化,优化后的除霜风道内部流线、前挡玻璃速度云图等有明显改善,优化了车辆的除霜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流体计算软件对某商用车除霜风道的除霜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风道各出风口的流量配比、风道内部流线、前挡风玻璃风速分布及最终的除霜效果图,来考察风道的除霜性能;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修改后除霜风道的流量配比和内部流线等有较明显改善,并优化了除霜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轻型客车在寒带地区除霜性能不佳的问题,使用STAR-CCM+软件对除霜风道结构进行优化分析,通过优化前后两种除霜风道对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性能影响的比较,获得优化前后汽车前挡风玻璃速度场分布及其冰层的融化过程,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除霜风道的除霜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并通过环境舱除霜试验得到验证,为汽车除霜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方法对某微型汽车空调除霜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研究,通过稳态CFD分析结果对空调除霜风管进行结构优化,并利用一维/三维瞬态耦合仿真对不同空调正温度系数(PTC)配置下除霜风温温升及风窗玻璃表面除霜瞬态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为空调的流场性能优化及PTC性能选型提供有效参考,结果显示风道结构优化后配合2.5 kW功率PTC,可以满足除霜性能要求。文章提供的除霜仿真设计方法对汽车研发中空调系统除霜性能设计优化具有一定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某现有车型风道整合设计方案,并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除霜风道及吹面风道的出风效果进行分析,得出了各风口的风量分配结果。根据CFD分析结果,对风道数据进行了改进。新的风道系统安装方便,并且出风和除霜性能优于原风道。  相似文献   

12.
冬季汽车风窗玻璃除霜效果对车辆行车安全和驾驶舒适感至关重要。利用CFD与实验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某款车型开发过程中配备传统发动机或纯电动系统时,出风道结构特征对整车除霜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出风格栅相对风窗玻璃的碰撞角Φ对除霜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对比了不同出风冲击角和温升规律下的除霜效果,验证了结构改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某款轿车除霜仿真三维模型。选择风道出口格栅角度为试验因子,风窗玻璃表面风速为目标函数,使用程序集成的方法,将Isight作为上层软件,集成自动网格变形软件Sculptor和CFD计算软件Star-ccm+,自动提交运算得到样本数据。采用拉丁超立方设计方法和最小二乘法,创建了汽车风窗玻璃表面暖风风速的二阶响应面模型,利用混合整型优化法进行参数优化。优化后,汽车前风窗玻璃表面的除霜暖风流速分布有了明显的改善,除霜瞬态仿真结果表明,除霜速度加快,满足了国标关于汽车风窗玻璃除霜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李明  李国迪  赵卫兵  王淼 《汽车工程》2018,(11):1364-1369
冬季汽车风窗玻璃除霜效果对车辆行车安全和驾驶舒适感至关重要。利用CFD与实验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某款车型开发过程中配备传统发动机或纯电动系统时,出风道结构特征对整车除霜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出风格栅相对风窗玻璃的碰撞角Φ对除霜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对比了不同出风冲击角和温升规律下的除霜效果,验证了结构改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CFD分析在空调除霜风道设计中的指导作用,在设计除霜风道的同时进行CFD的分析,可以使除霜风道更加合理化,降低风阻、壁噪等。除霜风道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除霜、除雾能力,影响汽车的安全驾驶性能。CFD分析能直观、清晰地表现除霜风的风量、轨迹等,是非常实用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6.
汽车空调除霜性能对汽车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车辆的侧除霜性能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对某轻型卡车的侧除霜出风口格栅角度参数的研究,得到了最优的侧除霜格栅角度数值,使得某轻型卡车的侧除霜性能达到最佳。同时进行环境舱除霜试验,验证了本文计算方法的通用性及结果评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汽车安全法规的完善,国家对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做了严格规定。运用Fluent软件,采用k-ε的RNG数学模型对某轻型客车前除霜系统进行了流场和温度场的模拟,找出了除霜风道设计上的不足,给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改进后的除霜性能高于相关的国家标准,虚拟分析结果与实际环模试验结果比较吻合,该分析方法的应用有效地缩短了空调系统的设计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8.
杨宇 《汽车科技》2007,(4):41-42
随着汽车法规的进一步健全,国家对商用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做了明确的规定。所以,建立一个良好的除霜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运用Fluent软件,采用k-ε的RNG数学模型对商用车某车型进行了流场和温度场的模拟,找出了风道设计上的某些不足,给出相关的改进意见和方案。改进后的暖风风管成功地通过了除霜的国家标准。分析出的结果与实际环境模拟试验结果有良好的吻合。此方法的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缩短HVAC的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19.
汽车空调除霜性能对汽车驾驶和交通安全非常重要,文章利用CFD方法对某型卡车的除霜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对除霜风道进行改进,最终得到了满足设计要求的除霜系统。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传统座舱向智能座舱转变,相应的电气功能件也越来越多。5G天线、HUD等占据了较大的仪表板内空间,对前除霜格栅的性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目前常规的前除霜格栅的Y向尺寸基本大于600 mm,但是一方面为了增强造型的可观性,另一方面由于智能化座舱的普及,前除霜格栅Y向尺寸受到很大限制。基于此,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方法,研究在智能座舱极限空间下的仪表板前除霜性能,并提出优化方案以实现高性能除霜的效果。改进后的仪表板前除霜性能得到显著提升,超过了国际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