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SUV车型为例,利用Adams/car软件进行麦弗逊悬架建模,将模型仿真结果与KC台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针对关键KC特性指标,利用Adams/insight模块对各硬点的灵敏度进行分析,结合灵敏度分析结果选择需要优化的目标硬点,以KC特性为目标,完成硬点优化,进一步提升悬架动力学表现。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某新型SUV车型,设计后五连杆非独立悬架,首先对后五连杆非独立悬架的布置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后续利用ADAMS建立了多体动力学模型,对其KC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及优化设计,完成了五连杆非独立悬架的设计,总结了基本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悬架系统设计开发是底盘开发的重要环节,对于整车操控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某A级车的大量KC数据为基础,利用面向总成特性的整车动力学仿真软件CarSim分析悬架KC特性变化对整车操控性能的影响,并运用试验统计学中的DOE试验设计方法计算各特性车辆操控性能指标的主效应,得到了悬架KC特性影响整车操控性能的规律,在设定悬架性能目标时重点关注,为整车开发早期的结构选择和后续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某后驱电动车底盘性能开发及舒适性仿真为例,讲解了悬架性能设计开发、MBD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验证及舒适性分析与试验验证的过程。前期悬架设计通过多体动力学虚拟仿真完成性能目标分解;验证阶段通过悬架模型仿真分析及悬架试验验证,实现预定的悬架性能指标。整车仿真模型使用试验拟合的舒适性轮胎模型,进行冲击路面和随机不平路面舒适性仿真。仿真分析及客观测试有效地应用于悬架性能的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某车型后悬架硬点前期开发中,确定了整车后悬架硬点设计开发以悬架KC特性作为优化设计工况。基于工程经验和四连杆式悬架特点,选择对悬架KC特性有较大影响的悬架设计参数,通过对比分析,选用合适的DOE方法、近似模型法和优化算法,实现了整车后悬架硬点的优化设计,提高了整车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6.
某SUV存在中高速转向侧倾偏大、后悬过大突起障碍时传递到车身的冲击偏大等问题,对该车辆进行悬架KC客观试验,结合同等级同类型车相关参数的对比分析,明确悬架KC特性参数的优化方向及目标,通过仿真优化完成悬架硬点参数设计,结合项目实施背景提出悬架硬点优化方案并实施,对优化后的样车进行KC客观试验及整车性能主观评价。KC试验结果表明,经硬点优化后悬架相关KC特性参数基本达到设计目标;经整车主观评价确认,该SUV相关操稳性及平顺性问题有了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古涛  江翁  腾飞  刘飞 《上海汽车》2014,(9):53-56
以某车型多连杆后悬架及整车操稳性能开发为例,描述整车动力学性能正向开发及验证过程。通过整车动力学目标分解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悬架设计及零部件特性最终确定;并通过运动学及弹性运动学悬架试验和整车动力学操控稳定性试验验证了前期的虚拟分析结果,完成了既定的车辆动力学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车型开发前期对悬架系统刚度、阻尼进行合理的优化匹配,不仅能缩短整车开发周期,同时还能提升整车性能,基于欧雷准则,以车辆二自由度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前、后悬架刚度优化匹配的方法,并在某电动车动力学性能开发前期得以应用,通过实车试验与优化结果对比充分验证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且能够大大缩短样车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9.
对比仿真与试验转向节轮心处受力在时域及频率的差异,以试验数据为基准分析衬套刚度、阻尼,动力总成系统,减振器阻尼及悬架KC特性等主要因素对仿真准确性的影响,然后改进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高度吻合,表明模型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扭力梁横梁开口角度、横梁位置、衬套安装角度三个因素对于扭力梁悬架KC性能的影响,通过Hyper Mesh软件将建立的扭力梁柔性体导入ADAMS/CAR软件中进行悬架KC特性仿真分析,分析得到横梁开口角度及位置对与悬架的KC特性影响较大,尤其前束角和侧倾中心高度的变化,为扭力梁前期设计提供参考,为后期悬架KC特性优化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应用MSC.ADAMS及ANSYS软件,在ADAMS/Car[1]中建立了中型客车前空气悬架系统刚柔体耦合的动力学模型。模型的各类参数主要通过试验和Solidworks软件获得。在ADAMS/Car中,利用虚拟仿真试验对单纵臂式非独立悬架进行了多种性能分析,并结合空气悬架在设计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模型参数化分析及不同方案的仿真试验对比表明,利用基于ADAMS/Car软件建立的空气悬架系统模型可对悬架性能做出正确预测,对空气悬架系统的设计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双横臂悬架运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MSC.ADAMS建立某车型的前悬架模型,进行运动仿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优化调整悬架结构尺寸,并对调整结果进行评价。实现了在汽车设计阶段对悬架性能进行分析、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某空气悬架大客车的设计要求,建立整车底盘系统的ADAMS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通过和实验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对整车悬架布置进行优化,以减小制动点头量。  相似文献   

14.
从车辆动力学方面考虑,悬架系统应保持良好的平顺性。橡胶气囊隔振系统由空气弹簧、蓄能器和连接二者的管道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通过使用Matlab软件分析橡胶气囊隔振系统非线性数值模型,对悬架刚度、阻尼因子和传递率进行仿真并与试验进行对比,发现上述三个特性所反映的悬架性能与悬架部件的尺寸密切相关。通过仿真分析及试验结果对比,文章提出了一种隔振系统低频下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汽车双前桥转向系统理想转角关系,利用Adams Car建立了双前桥多体动力学悬架模型,分别进行了平行轮跳及转向K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轴跳动转向及阿克曼转角误差偏大,不满足设计目标。在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硬点DOE分析模型,优化了轴跳动转向及阿克曼转角误差,优化效果在整车性能分析中得到验证。此优化方法具有实用性及便捷性,为后续车型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升了开发效率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水罐消防车操纵稳定性与平顺性的仿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MSC Adams/Car软件建立了某水罐消防车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此模型对整车操纵稳定性与平顺性进行仿真试验.结合仿真数据对前后悬架的刚度和阻尼进行正交设计优化,最后根据对优化结果的权衡分析,选定能同时提高操纵稳定性与平顺性的最优悬架参数组合,并通过仿真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利用某轻型客车的CATIA三维设计数模进行运动仿真,得到悬架线刚度,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运动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在ADAMS/Car中建立了双横臂扭杆弹簧独立悬架动力学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计算得到悬架的线刚度,并通过与CATIA中运动仿真计算所得的线刚度对比分析,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类型独立悬架的动力学模型验证。  相似文献   

18.
悬架系统是缓冲地面不平度对车辆扰动的重要工具,对行驶的平顺性有重要的影响。在对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某车型半主动空气悬架的1/4实体模型及1/4车体半主动PID仿真模型,并用遗传算法对PID参数进行了整定。通过对所建模型的联合仿真与控制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的PID参数整定的策略是有效的,将其结果输入到联合仿真的模型中,改善了车辆行驶的平顺性。该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悬架的设计效率,为悬架的优化控制策略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阐述了某车型的后悬架结构优化过程。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悬架仿真,根据钢板弹簧多种结构的利弊、整车性能对比、应力强度对比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再通过多种道路下的试验测试来验证其改进效果,并对整车进行主观评价,从而由验证结果与主观评价确认其性能是否能够达到客户的体验要求。该方法对钢板弹簧的研究及板簧车后悬架的优化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悬架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汽车的操稳性和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以麦弗逊式悬架为研究对象,利用ADAMS软件建立其动力学模型,结合多目标优化方法,对悬架各个结构参数进行最优试验分析,得到麦弗逊式悬架优化性能参数。通过对优化前后的前悬架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最优结构参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麦弗逊式悬架综合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