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降温速率下两种应力吸收层对复合式路面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在水泥混凝土基层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修筑的复合式路面,可以克服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缺点,集两种路面结构的优点。但根据美国俄亥俄州交通厅对已建成CC-AC复合式路面的复合式病害调查结果显示,复合式路面易产生的病害为反射裂缝。国外相关研究表明,采用应力吸收层技术可以解决此问题。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复合式路面结构的三维模型,分别采用ISAC应力吸收层及低模量沥青混凝土应力吸收层两种应力吸收层,对不同初始温度复合式路面在不同降温速度下产生的温度应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低模量沥青混凝土应力吸收层在防止放射裂缝方面要优于ISAC应力吸收层。  相似文献   

2.
路基排水及控制地下水位问题是我国公路隧道采用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的一大挑战。通过对我国公路隧道路面结构防排水技术及隧道路面病害现状的调查,对现有路面防排水研究以及隧道内防排水研究成果的分析研究,提出隧道内沥青复合式路面结构体系防排水理论,主要包括:1)隧道路面结构防排水体系的拟定原则;2)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防排水系统结构形式辛口材料。结合依托工程,给出了高速公路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结构防排水技术指导方案。研究成果对于重庆市高速公路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的建设及养护,提高隧道路面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及服务水平,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公路隧道运营的安全与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路基排水及控制地下水位问题是我国公路隧道采用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的一大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公路隧道路面结构防排水技术及隧道路面病害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隧道围岩地下水贫富状况定性分级方法。通过对现有路面防排水研究以及隧道内防排水研究成果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隧道内沥青复合式路面结构体系防排水理论,主要包括:(1)隧道路面结构防排水体系的拟定原则;(2)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防排水系统结构形式和材料。结合依托工程,给出了高速公路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结构防排水技术指导方案。本文研究成果对于重庆市高速公路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的建设及养护,提高隧道路面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及服务水平,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公路隧道运营的安全与综合效益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总结分析复合式路面病害特点及成因,结合对道路高聚物注浆技术在路面维修中的机理分析,探讨了应用高聚物注浆技术处治复合式路面病害的适应性与技术优势。依托高聚物注浆的实体工程应用案例,采取FWD弯沉检测、雷达扫描及钻芯验证,对高聚物注浆处治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道路高聚物注浆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解决边通车边施工状态下改扩建工程复合式路面基层裂缝、脱空、松散、错台等病害,对复合式路面病害的快速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复合式路面沥青混凝土加铺层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辉  王选仓  徐玮  高建立 《公路》2007,(6):96-101
目前,国内在对CC-AC复合式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时,仍然参照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的设计方法,至今没有一个效果非常令人满意。在广泛收集并分析国内外原有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弹性层状体系与有效厚度法,设计时考虑材料的非线性以及旧路面破损或者其他缺陷对加铺层使用寿命的可能影响,探讨了基于FW D检测和有效厚度的弹性层状体系CC-AC复合式路面加铺层设计方法。该方法将原复合式路面的面层等效为水泥混凝土板,按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进行设计,并验算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抗剪稳定性,验算旧水泥混凝土板与沥青混凝土层界面之间的抗剪稳定性。最后,还研究了复合式路面加铺层典型结构。  相似文献   

6.
对阻燃沥青复合式路面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性能分析,结合2009年海河东路地道材料的供应价格,对阻燃复合式路面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进行了经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阻燃复合式长寿命路面是集AC路面与CRCP路面优点于一身,经济合理的一种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7.
基于有限元ISAC应力吸收层温度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在水泥混凝土基层上加铺沥青面层修筑的复合式路面可以克服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各自的缺点,集两种路面结构的优点。但根据美国俄亥俄州交通厅对已建成CC-AC复合式路面的复合式病害调查结果显示,复合式路面易产生反射裂缝。国外相关研究表明:采用应力吸收层技术可以解决此问题。其中的一种应力吸收层为ISAC,它对解决温度型反射裂缝有很好的效果。笔者应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设置ISAC的CC-AC复合式路面结构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应力状态,通过改变土工材料的拉伸模量及橡胶沥青的劲度模量,来讨论路面结构内最不利位置上的应力及接缝处相对水平位移的变化,得出ISAC中材料模量的推荐值,为设置ISAC的复合式路面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复合式路面温度场分布与温度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胜 《公路》2006,(11):16-22
PCC AC复合式路面是一种“刚柔相济”的路面结构形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存在,使得PCC AC复合式路面水泥混凝土板的温度应力与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应力有较大的不同,并且沥青混凝土层厚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水泥混凝土板的温度应力的大小。结合尉氏~许昌高速公路项目的实施,重点分析了PCC AC复合式路面的温度场分布与温度应力。  相似文献   

9.
详细调研了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的病害,并统一了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病害类型标准,对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损坏形成机理进行详细分析,针对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常见损坏类型提出了不同的防治措施,为提高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养护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依托武英高速公路汉新段试验路段,分别采用AC13(重交沥青)和AC13(改性沥青)为基体进行水泥灌浆,设计水泥灌浆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在其上加铺OGFC上面层,形成半柔性面层的复合式路面,然后对典型路面结构进行了弯沉和层底弯拉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半柔性面层的复合式路面性能完全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现场调查,结合室内沥青混合料试验和结构计算比较,对广东省道清龙线连接线有关路段上采用RCC基层的复合式路面早期车辙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式路面的早期车辙现象,是路面结构偏薄、面层沥青混合料设计欠妥和施工压实不足三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实际上,中国缺乏对采用RCC基层的复合式路面的合理设计方法,现行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无法反映路面实际使用性能,对炎热地区重交通下交叉口车辆频繁停车和起动的影响认识不足。如果不改变以上局面,很难从整体上消除采用碾压水泥混凝土基层的复合式路面早期损坏。  相似文献   

12.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路面病害率高,不同路面的病害形式表现也不尽相同.根据青康公路姜路岭至清水河段多年冻土区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大量调查资料,对各种病害发育性状及分布现状进行统计,详细计算每公里路面的单项病害率和总病害率.结果显示:水泥混凝土路面比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数量多,规模大,以破碎板、纵向裂缝为主;沥青混凝土路面沉陷最为显著,其次是网裂、波浪,沥青的吸热作用严重影响路基稳定,不利于保护多年冻土.进一步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作了分类分析,研究主要病害机理及规律,正确地评价多年冻土区公路病害.  相似文献   

13.
基于ABAQUS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构建了矩形荷载作用下的隧道复合式路面力学分析模型,计算了不同沥青层厚度、沥青层模量、水泥混凝土层厚度、基岩模量、荷载大小以及层间接触状况等参数下的复合式路面结构响应,分析了复合式路面结构组合、材料性质与荷载参数对复合式路面力学特征的影响,提出了隧道复合式路面设计关键控制指标,以期为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结合车辆超载情况,分析复合式路面的力学特性;计算不同沥青混合料面层厚度、不同模量和不同超载情况下复合式路面结构的综合应力、总疲劳应力以及层间剪应力等。结果表明,复合式路面结构具有优良的承重性能。  相似文献   

15.
对广东省高速公路复合式路面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指标包括路表病害、车辙深度以及行驶性能,得到广东省复合式路面的路用性能发展规律,并对复合式路面病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可对后续复合式路面的建设和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17,(11)
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热再生作为一种旧路维修技术,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本文以广珠高速公路就地热再生试验路为依托,分析了试验路全寿命周期的路面破损状况及路面表面功能的变化,同时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结合试验路路面使用性能和再生混合料室内试验结果,对试验路寿命期末典型病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试验路全寿命周期技术评价分析表明,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热再生对于路面表面功能的修复,能够使路面使用性能在5年内保持优良等级,是实现公路养护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隧道内复合式路面沥青层混合料剪应力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英涛 《公路》2007,(3):7-11
针对当前高速公路隧道复合式路面沥青层混合料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根据隧道交通及复合式路面的受力特点,首次提出了隧道复合式路面沥青层混合料的剪应力设计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提供了设计示例,供同行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8.
《公路》2015,(4)
鉴于传统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病害维修方法的不足,文中结合高聚物注浆技术的优点在南阳干线公路上的应用,介绍了采用非开挖高聚物注浆技术处治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病害的一种新的路面养护方法,研究了高聚物注浆技术的技术原理、注浆施工方案、冷补料修补技术竣工评价方法。实践证明,高聚物注浆技术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维修和养护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为今后这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复合式路面由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两种性质差别很大的材料组合而成,两层结构通过粘结材料粘合而成。复合式路面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层间结合性能的状况。为了研究复合式路面层间界面粘结特性,该文对不同工艺制备的橡胶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两类涂抹类材料用作复合式路面层间粘结剂进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从20℃升高到40℃时,9种材料粘结强度大幅下降。7种橡胶沥青材料粘结强度大致在0.15MPa左右;2种SBS改性沥青粘结强度约为0.13 MPa。不同工艺制备的橡胶沥青粘结剂性能略有差别,橡胶沥青整体粘结性能与SBS改性沥青粘结性能相差不大,但界面拉拔破坏后SBS改性沥青的残余强度较高、适应变形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20.
刘航 《公路与汽运》2014,(3):97-100
通过对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的分析,建立了地下道路沥青砼面层(AC)+连续配筋砼基层(CRC)复合式路面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对路表回弹弯沉、沥青层底面弯拉应变(力)、沥青层内及沥青层底最大剪应力、CRC层底荷载应力、路基顶面压应变等力学指标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最佳的复合式路面结构层厚度,使地下复合式路面能更好地适应其使用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