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同铁路分局在路局统一安排下,于2000年6月开始正式安装轨道衡设备,首批轨道衡安装地点选在了口泉杏儿沟站、芦西选煤厂、朔州车务段宋家庄站、大新站、平旺站、湖东站。轨道衡作为一种新型设备在铁路运营线上安装后,其设备、人员及管理工作有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南宁站于1951年2月25日开站。61年来,南宁站与南宁铁路局一起发展进步,经历了风雨彩虹。在庆祝南宁铁路局建局60J周年的时候,我们从浩翰的档案中找到一些南宁站在各个时期的照片和影像,拂去历史的尘封,呈现在眼前的分明是一部鲜活的南宁站站史。  相似文献   

3.
2008年8月30日,上海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承接了杭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SG2—4标段工程。工程内容为:建设一路站,建设三路站,人民广场站一建设一路站区间,建设一路站一建设三路站区间(6、7号盾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铁路沿线站区或住宅小区排水现状及水质、水量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铁路沿线站区或住宅小区污水处理的设计原则,阐述了MBR工艺应用于铁路沿线站区或住宅小区污水处理的特点和优势,进而为铁路沿线站区或住宅小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工艺及配套设备。  相似文献   

5.
站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铁路现场手工编制《站细》工作量大,重复性劳动多,不便查询统计学等缺点,提出采用微机管理《站细》研究开发《站细管理信息系统》这一成果的应用减轻了编制《站细》的劳动强度,方便了车站和路局对《站细》的查询,打印,统计,分析,提高了铁路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多个氢能源有轨电车工程在国内外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但目前氢能源有轨电车仍面临着相关标准/规范缺失、关键技术空白等问题,故而需要对氢能源有轨电车加氢站的设计及其工艺布局进行深入研究。在介绍2015年至今国内外研发的各种类型氢能源有轨电车及我国已运营/在建氢能源有轨电车线路的基础上,阐述了有轨电车加氢站的组成及氢气加注原理,列出了加氢站的主要技术方案及技术指标,提出了有轨电车加氢岛的设备空间布局方案;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加氢站选址方案,分别为方案一(加氢站与车辆段合并布置)和方案二(加氢站布置于线路末端车站旁),从运营组织、选址条件、占地面积、车辆运营检修流程和经济性等方面对这两个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以佛山市南海区有轨电车里水示范段工程加氢站布置方案为案例进行了说明。研究表明:方案一用地更节省,经济性更好,运营组织更灵活,车辆运用检修也更便利。  相似文献   

7.
2006年9月西安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历时五年,将于近期进入试运营阶段。其一期工程由北向南始发站为北客站,途径北苑站、运动公园站、行政中心站、凤城五路站、市图书馆站、大明宫西站、龙首原站、安远门站、北大街站、钟楼站、永宁门站、南稍门站、体育场站、小寨站、纬一街站、会展中心站、三爻站、凤栖原站、航天城站,最终到达终点站韦曲南站。总长度为26.4公里,在运营期间,列车设计时速每小时达80公里,全程仅需40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8.
终点站两种折返方式的利弊分析及折返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站前折返与站后折返的适用条件 站后折返,列车基本固定使用一条与出发正线连接最近的折返线折返,另一条折返线可作备用。站后折返不像站前折返受列车到站或出发的干扰,折返能力较大,较规范规定的远期最大通过能力每小时不少于30对列车能力有较多储备。如果客流来向不在车站尾部,尾部不受建筑物的干扰,地质条件又较好,一般应优先考虑站后折返。反之,如乘客大部分在车站尾部,或尾部受建筑物(基础)或地质条件限制,则应采用站前折返。站前折返目前有深圳的罗湖站、广州的西朗站、香港的东涌、柴湾、油赤地、中环4个站。……  相似文献   

9.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推进,对安全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安全稳定,已经成为我们每一名干部职工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作为中问站.在众多的安全工作中,其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不问断的接发列车,保证货物和旅客的安全位移,而中间站的调车作业直接或问接地影响着列车安全畅通。对此,我们对当涂站近年来的调车安全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综合的分析,为保证调车安全的稳定,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马涛 《科技交流》2010,(2):61-65
在分析凭祥口岸站既有设备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口岸近远期运量,分析了既有站扩建、新设站两个不同的改造方案.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推荐采用既有站扩建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