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不觉,《汽车杂志》陪我走过了这美好的青春,我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即将上大学的高三学生。  相似文献   

2.
尹珊珊 《汽车生活》2009,(12):122-123
我有两个习惯,一个是不定期出走,另一个是在出走期间会在当地看一个电影。出走的日子里,我看过很多电影,我发现这些片子在旅途当中会有另一种意义。不管是好片还是烂片,我都牢牢地记住它们。这一次离开北京的时候,我在  相似文献   

3.
个性无题     
区雯 《汽车杂志》2004,(5):164-164
现在流行个性,商业文化也把所谓的个性定了一个格,把消费潜力最大的少年和消费能力最大的青壮年都定了格。铺天盖地的个性广告、流行文化、包装的商业音乐,我真的很怀疑,在我们眼花缭乱的同时,是不是真的在里面发现了自己的个性?原本个性跟本性同出一家兄弟,但现在好像越长越不像了。  相似文献   

4.
小养由基 《摩托车》2012,(11):126-129
环塔从诞生到今日已满七年,从咿呀学语的婴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多少英雄豪杰见证了它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少年情怀     
离开故乡已经很久了。这些年我不断地在城乡结合部行走,天空总是那么蔚蓝,一如我的心境。冬天终于来了。蜀中是极少下雪的,一下雪便极见风采。我驾着一辆建设150型摩托车,行走在这深冬的瑞雪里。在故乡的小镇上,我停下车向一位少年打听,去杨家桥怎么走。少年背着书包,用手朝下一指:山下那棵黄桷树的地方,就叫杨家桥。我看见纷飞的雪花落在少年的肩上,尤其是脚上的一双解放胶鞋,让人担心它是否能抗住严寒。好些日子过后,我仍记着这位面目清瘦的少年。  相似文献   

6.
在挑车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三厢派和两厢派的阵营划分得非常分明,不少人在买车时表示自己只买三厢车,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表示只买两厢车。其实从汽车市场的整体趋势来看,在新一代年轻人成长起来之后,提倡休闲和运动观念的两厢车日益受到推崇。我就碰到了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任雅迪  张罗平 《车时代》2008,(8):216-223
跟杨苦兮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促膝长谈后,发现了另一个若兮,一个外表坚强、整日阳光灿烂笑容的她的内心世界;走近时,莫可名状的痛楚,依稀可见,我不想,也不愿触碰:不过今天的她,坚强走过,风雨后的彩虹分外妖娆……  相似文献   

8.
旅行中的任何一个过程,都是惊人的发现。人在旅途感受的并不仅仅优美的风景,还有一些浮躁退去后那一份自我的沉淀。驾驶着奔驰全新ML,行驶在公路与山峦之间,感受着城市喧嚣外的另一种风景……为了这样一份期待。我来到了南昌,开始我路尖上的旅程。  相似文献   

9.
<正>人们在刚刚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除了性别之分,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最终能够成为怎样一个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及某些重大的生活事件所决定。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感到自己幼年、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对铸成今天的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一个不折不扣的90后,成长于一个农民家庭,由于父母都在外  相似文献   

10.
《汽车生活》2013,(3):3-3
某友从日本玩回来,跟我捕述他的猎奇发现,说届然看到有情趣用品商店贩卖可供肢解和模拟谋杀的仿真娃娃,当场被吓坏了。还说口本人真的好变态啊。我倒从另一面看到一个社会对于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的人文关怀,这一点,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跟日本相比。我不得不说一句俗语,林子大了什么吗都有。你可以认为你是一个健康正常的人类,没有什么特殊的“猎奇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