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块化技术在国外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汽车工业是我国加入WTO后最受冲击和挑战的产业之一.面对汽车工业全球化的浪潮,"模块化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得到了业界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被誉为"汽车工业的又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2.
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类型 世界汽车工业的总体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三类:纯进口消费型发展模式、产业依附型发展模式和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1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模式的类型。世界汽车工业的总体发展模式可归纳为3类:纯进口消费型发展模式、产业依附型发展模式和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古岩  镭射 《上海汽车》2005,(12):1-2
汽车是一种高能耗产品,并同时产生大量污染,直至报废仍很难处理。汽车工业经济增长的模式是大量利用资源制造产品,使用过程和报废时产生大量废弃物,并包括了对大气和地球的污染。这是一种被称之为不断重复的开环模式。如日本每年的汽车,除回收利用之外,还要产生55—75万t的废弃物,以至近年来找不到将其掩埋的场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汽车用组合电线束已随着车用电子、电器产品的不断装备而增加。 由于车用组合线束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它被认为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日本除小部分国内生产外,相当部分则转移到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国家和地区,以满足其汽车生产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在日本  相似文献   

6.
汽车产业后起国发展模式比较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雁 《上海汽车》2003,(11):1-2
1汽车产业后起国家的两种典型模式 从近几十年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看,后起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两种典型的发展模式:一是以韩国为代表的"自主发展模式";二是以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为代表的"完全开放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汽车产业内贸易比较优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可以解释产业间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难以解释产业内贸易。通过对我国汽车产业内贸易规模和贸易模式的分析,得出完全相反的结果,即由于一种独特的三国产业贸易模式而使得我国汽车产业内贸易是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汽车开发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单地回顾了传统和采用CAD技术开发汽车的基本过程,以产品的三维数学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产品开发模式,即整体三维变形+局部三维修形=全新产品;充分利用原有产品的所有数据来开发新产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CAD的参数化技术实现了单一零件的参数化,参数是"单一"或简单的;整体三维变形技术采用"变形矩阵",它是三维参数,对整个产品的三维数模实行整体变形,即实现了多维参数化.  相似文献   

9.
一、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概况及特征 1.概况日本的汽车零部件工业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稳步前进,现在年产值达13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000亿元),已成为日本主干工业——汽车工业的重要基础工业。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一个内涵极丰富而复杂的产业,就企业规模来说,既有年销售额达1万亿日元的大型企业,又有规模及小的作坊式企业。据日本“工业统计表1987年快报”报导,目前日本拥有大小汽车零部件企业约1万家。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分析了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市场流通模式——日本模式和欧美模式,然后在充分研究我国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现有模式,最后提出未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流通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