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周勇  刘升传 《路基工程》2011,(4):107-109
高填方路基的稳定是多年来路基工程研究和关注的重点,高填方路基的稳定性与其计算参数取值密切相关。本项目采用大型三轴试验对贵州水都路的碎石土路基填料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碎石土的抗剪强度与其应力水平密切相关。对于高填方路基的稳定计算参数取值应考虑路基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碎石土质路基的失稳破坏是库区公路的主要病害,碎石土抗剪强度参数取值的合理性将直接决定库岸区路基边坡的稳定性。以云南冷清公路路基的碎石土为试验对象,提出库岸区碎石土路基抗剪强度分析与建模方法,分析碎石土路基的抗剪强度参数在不同碎石量和含水量下的特征规律,探讨3种状态下强度参数模型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碎石土路基抗剪强度参数的模型范式。理论计算和实例应用的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公式简单、实用,基本能反应试验土样的抗剪强度特性,其在坚硬和硬塑状态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可塑状态下的模型参数仍需更丰富的试验数据标定。  相似文献   

3.
林顺  邬凯  崔臻  向波 《路基工程》2021,(4):199-205
基于长宁地震高速公路路基震害调查成果,系统分析了路基震害影响因素、分布特征及成灾模式,发现路基震害受损程度与距震中距离、断层发育情况和路基结构形式密切相关,半填半挖路基震害特征最为突出。在路基土动力学特性试验获取的力学参数基础上,开展三维动力数值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半填半挖路基相对于两侧填方路基更容易受到地震灾变作用,其填挖交界面出现较大塑性应变,坡顶出现较大朝向坡外的永久位移,该结果与震害调查中路基破坏现象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来优质石材短缺,而路基土可就地取材的情况,采用SG-1型土壤固化剂固化路基土,使之形成稳定碎石土,与水泥稳定碎石土做对比,进行力学试验和路用性能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将SG-1型土壤固化剂稳定碎石土直接作为道路基层材料,其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与水泥稳定碎石土基本相似,且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后者,同时造价低廉,能够降低山石开采,维护生态稳定。  相似文献   

5.
应用弹塑性有限差分法,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及协调,建立许漯高速公路微型夯扩碎石桩加固路基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差分计算模型,研究微型夯扩碎石桩加固路基的变形特性。分析了桩间土模量、桩长及面积置换率等参数的变化对复合地基沉降、桩端沉降及桩土应力比的影响。通过计算获得了微型夯扩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规律,为微型夯扩碎石桩加固高速公路路基的设计和沉降计算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泡沫轻质土、土工格栅在软土路基中的应用是一项重要的技术革新,对于提高边坡稳定系数、降低工后沉降、节约用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以洞头县某桥梁桥头软基处理为研究对象,采用正版理正岩土计算软件6.5 PB3版进行边坡稳定计算,并选择极限抗拉强度为90 kN/m的单项HDPE土工格栅作为加筋材料,对填方边坡进行加筋计算。根据设计方案计算边坡最小安全系数,通过比选最终确定路基边坡方案。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可以采用土工格栅加筋与泡沫轻质土材料的选取来改善填方路基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合理的调整筋材提高填方路基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固化剂稳定铁尾砂材料用作基层时结构设计参数取值,分别进行不同铁尾砂、5-10 mm碎石及固化剂掺配比例下,试件90 d养生龄期的弹性模量试验及弯拉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10 mm碎石添加30%和40%时,固稳铁尾砂弹性模量及弯拉强度测试值与规范推荐的水泥稳定碎石弹性模量及弯拉强度接近或略高;未掺碎石时,固稳铁尾砂弹性模量及弯拉强度测试值与规范推荐的水泥稳定土弹性模量及弯拉强度接近或略高。确定了固稳铁尾砂混合料弹性模量及弯拉强度推荐取值范围,通过疲劳试验,采用Haversine(半正弦)加载模式,回归得到的稳定铁尾砂混合料(5-10 mm碎石添加30%,固化剂用量6%)疲劳参数a的取值为13.49,b的取值为12.008,疲劳参数与规范推荐的水泥稳定碎石类材料接近。  相似文献   

8.
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俊  陈开圣  龙万学 《公路工程》2009,34(2):27-29,33
根据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常见的高填方路基形式,将地基与路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分析路基中线沉降、路肩不同深度处水平位移、边坡坡度、宽度和材料参数对路基沉降变形规律,研究结果对于指导高填方路基设计,减缓其路基路面的早期破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例,首先分析岩质斜坡上高填方路基失稳的基本类型,利用传统的稳定性计算方法确定填料及填料与斜坡地表接触带的抗剪强度参数;路基修筑完成后,在路基边坡埋设深层水平位移测试仪器对路基进行监测。根据测试结果,分析路基的变形情况,评价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稳定性计算法确定填料的抗剪强度参数能保证填方路基的稳定;路基边坡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可对其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碎石土路基强夯后的土体性能变化情况,分析了强夯法动力压实挤密路基土体的力学机理,结合碎石土路基物理力学性质和强夯碎石土土体的动力特性,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建立了强夯后土体的沉降计算式,并由此推导出强夯后土体的孔隙比、变形模量、内摩擦角和承载力计算模型,解决了强夯后碎石土路基土体性能评价理论计算的问题,将计算模型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胡顺洋  施华  刘海 《路基工程》2010,(2):172-173
土基回弹模量是路面结构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设计参数,它直接影响路面的设计厚度。通过采用现场承载板法对沿江地区吹填砂路基土回弹模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吹填砂路基土经过处理后,土基回弹模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制定路基土回弹模量的测试方法和取值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填料级配、含水量、粒径、松铺厚度、自身特性、施工机械的碾压速度、遍数等对碎石土路基压实特性的影响,并以河北省保(定)阜(平)高速公路碎石土路基试验段为依托,试验研究了压实机械的合理施工参数。对于选用YZ20 J-3振动压路机而言,采用微振1遍+强振5遍,碾压速度在4.5~5 km/h之间的施工参数能满足路基压实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变形是造成道路病害的主要因素。本文依托我国西南部某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工程,对高填方路基的剖面沉降和纵向沉降进行了监测,分析了高填方路基纵向和横向不均匀沉降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填挖交界处以及与挡墙等结构物相邻的位置是路基产生沉降较大部位;在施工过程中,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规律性较差,但总体上来说,距坡面一定距离后,差异沉降显著增大;且降雨是影响高填方路基沉降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在高填方路基设计、施工以及运营过程中,必须考虑大气降雨对路基沉降的影响,并重点关注填挖交界处、挡墙等结构物附近和路基中部位置。现场试验结果可为高填方路基的设计、施工与维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公路路线多穿越峰丛深谷地带。为实现生态环保,减少土石弃方,高填方路堤较多,如何减少沉降,提高强度,保证高填方体路基的稳定性非常重要。以贵州省某高速公路ZK128+890~ZK128+990段高填方路基施工为依托,基于对强夯加固理论分析和不同参数条件下高填方路基的试验研究,提出高填方路基有效加固深度经验公式,为高填方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对高速公路填石路基、路堑路基和高填方路基进行冲击压实处理的试验研究,以及冲击压实机在高速公路路基补强冲击碾压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碎石土路基施工质量管理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碎石土原材料试验分析和试验路的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划分了碎石土结构类型。根据碎石土的结构类型和压实机械的动力性能,选择压实厚度,并通过大量测试数据建立了碾压遍数与路基强度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确保碎石土路基施工质量的碾压遍数。同时也提出了施工全过程中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和相应的检测方法,以达到控制碎石土路基施工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原位静载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常出现较大偏差,原因是计算模拟中桩土接触面参数取值不准确,且不同参数对计算结果敏感性不同。为使模拟结果对实际工程具有更强的实践意义,应逐一研究桩土界面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针对性地提高桩土界面参数取值的准确性。基于FLAC3D,控制改变接触面单元黏聚力c、内摩擦角φ、接触面刚度Kn和Ks取值,获得每个参数对静载试验结果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桩土界  相似文献   

18.
高液限红粘土填方路基强夯处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建华 《路基工程》2011,(3):104-106
采用强夯处治宜章—凤头岭高速公路大面积高液限红粘土填方路基,并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强夯法处治高液限红粘土填方路基效果良好,夯后填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抗剪强度有明显改善和提高,可提高路基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9.
何文勇  汤新福 《公路工程》2009,34(1):10-12,16
现有的规范对评价填方路基地基土承载力不够明确,公路填方路基属柔性基础,直接采用刚性基础的地基承载力评价方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选择贵州已经建成通车的高等级公路中典型的2段填土路基,通过室内土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获得地基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指标,在参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和<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等的刚性基础承载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填方路基地基土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公路填方路基承载力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离散元方法,建立一个表征填方路基粗粒土细观力学性质的颗粒流模型。同时,利用三维颗粒流程序PFC3D的内置FISH语言,进行二次开发,真实地模拟了粗粒土的颗粒级配曲线。通过大量的颗粒流数值模拟试验,准确地标定了表征粗粒土细观力学性质的相关细观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离散元模拟结果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粗粒土呈现出较大的体缩和体胀性,同时分别对比了不同围压下,路基粗粒土离散元模拟与室内三轴试验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其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