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从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降低沥青路面车辙等病害发生的角度出发,在重载交通道路沥青混合料中添加抗车辙剂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分析整理在南方湿热环境重载交通条件下,抗车辙剂在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0引言沥青作为一种粘弹性材料,温度敏感性高,在重载交通和持续高温环境下,易出现严重的车辙病害,直接影响道路使用性能。图1为路面出现的严重车辙病害。图2为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纵坡上行车速度缓慢和荷载作用时间延长所带来严重的道路病害。据统计,在高速公路病害中,车辙病害发生比率高达80%。而传统沥青混合料在路面结构较薄的情况下,很难保证路面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因此,如何在保证路面承载能力的同时,有效降低路面结构厚度,成为目前的研究课题之一。沥青混合料弹性模量是影响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江苏省干线公路交叉口车辙病害,提高道路服务水平,通过对车辙病害的现场调查,分析交叉口车辙发生的成因。针对车辙的实际情况,提出适用于处治交叉口车辙的新技术,并通过对工程案例的跟踪观测,对其处治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灌入式复合路面对于缓解江苏省干线公路交叉口车辙病害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结合京沪高速公路微表处车辙修复施工,介绍微表处配合比设计、材料和设备选用、混合料选型等,重点阐述微表处车辙修复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实践证明,微表处有效解决了高速公路路面车辙病害,提高了路面的抗滑性能和耐久性能,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沥青路面的车辙变形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在高温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引起的,山区长上坡路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是在交通荷载长时间作用、高温和重载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通过对贵州地区高速公路路面车辙病害问题的调查,分析了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产生的原因,对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形成机理和解决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载交通、坡度、低速行驶是导致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于山区高速公路长上坡路段的路面结构设计需要从车道设计、沥青混合料设计、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等方面进行单独设计,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的抗车辙能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薄层易密实沥青混凝土(Easy Compact Asphalt Concrete,简称ECA)主要是为填补车辙和薄层罩面,该材质作为一种道路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最新手段,能够有效的对路面车辙病害进行处治,从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结合某高速公路施工建设项目,对道路的局部车辙病害路段采取了"易密实的ECA-10沥青混合料填补车辙及薄层罩面"相结合的新型养护技术,从而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激光车辙测量系统LRMS、落锤式弯沉仪FWD等多种现代测试方法对广东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路段的车辙状况及使用性能进行了现场测试,并结合路面沥青混合料的动态三轴压缩蠕变、GTM旋转剪切压实等室内试验结果分析,准确查找了路面车辙病害产生的原因,为该道路养护维修处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沥青路面是中国高等级公路的主要路面类型,车辙病害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分析沥青路面车辙影响因素及其程度,该文针对不同沥青混合料类型、不同路面构造类型进行了室内车辙试验,影响因素包括结合料类型、集料级配类型、最大粒径、上下面层混合料类型等。试验结果表明:沥青针入度、集料级配、沥青混合料物理性能对沥青混合料抗高温稳定性的影响比较接近,防治沥青路面车辙需要从沥青材料、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等方面采取综合处置措施。沥青路面上面层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对沥青路面结构整体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大于下面层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在沥青路面产生的永久变形(车辙)中,上面层混合料仍具有重要影响,但下面层混合料的影响程度上升。因此,在进行路面抗车辙能力设计时,既要考虑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又要考虑路面结构组合。  相似文献   

9.
薄层易密实沥青混凝土(easy compact asphalt concrete,ECA)作为道路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最新手段,主要用于车辙填补和薄层罩面,可有效地处治路面车辙病害,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文章就宁宿徐高速公路用"易密实的ECA-10沥青混合料填补车辙及薄层罩面"相结合的新型养护技术对局部车辙病害路段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薄层易密实沥青混凝土(EasyCompactAsphahConcrete,简称ECA)作为道路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最新手段,主要用于车辙填补和薄层罩面,可有效的处治路面车辙病害,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2009年6月宁宿徐高速公路用“易密实的ECA-10沥青混合料填补车辙及薄层罩面”相结合的新型养护技术对局部车辙病害路段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避免在道路大修中因中面层材料选择不当而导致的路面病害,通过采用中面层常用的SBS改性沥青、橡胶改性沥青AC-20型混合料,测试其体积指标及路用性能指标,综合评价其路用性能优劣,推荐合适的道路大修中面层材料。中面层作为面层结构中承上启下的一层,需要足够的高温稳定性以对抗车辙,良好的低温抗裂及抗疲劳性能以防止裂缝产生。研究结果表明,当原路段车辙及开裂等病害严重时,应优先使用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当路段有较多水损害时,可考虑使用SBS改性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散体力学剪切模量公式的分析,提出以剪切模量为控制指标的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在设计步骤中充分考虑粗集料的剪切模量而不是以最小间隙率为控制指标,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切性能,解决了沥青混合料出现高温稳定性不足易发生车辙病害的问题。新方法设计出的级配以粗集料形成抗剪骨架,细集料充分填充,最终形成骨架抗剪密实结构。通过室内试验比较分析,其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优于比较级配,低温抗裂性满足规范要求,证明了以剪切模量为控制指标的级配设计方法,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料的高温稳定性,减少高速公路车辙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是解决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有效途径之一,而通过优选沥青胶结料、调整混合料级配和掺加外掺剂等技术均可以实现沥青混合料的高模量。依托实体工程,采用低标号沥青颗粒与70号道路沥青复配技术来改善沥青胶结料,并借鉴法国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思路进行高模量沥青混合料设计研究。研究表明,该混合料满足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并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预防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等特殊路段发生车辙类工程病害及提高路面的耐久性,提出了以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和水泥砂浆结构复合的OGBC-20有机水硬性胶结沥青混合料,进行了OGBC配合比设计,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试验、开级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的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OGBC-20马歇尔试件的稳定度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抗压强度试验以及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劈裂试验。试验结果证明:OGBC-20混合料相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其高温稳定性具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5.
车辙为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高发病害,具有难治理、易复发的特点。介绍分析了车辙的成因,列举了常见的处治办法,通过介绍南京市市政道路、江苏省广靖锡澄高速公路、河南省漯平高速公路采用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治理车辙的案例,说明了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治理车辙上具有提高路面抗剪切强度、提高再生混合料动稳定度和高温稳定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高速公路长上坡路段沥青路面专项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和改进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针对浙江省山区高速公路长上坡路段的工程特点,从路线纵坡设计、材料选择、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路面结构组合、施工质量控制及交通管理等方面,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专项设计,提出控制和解决长上坡路段沥青路面车辙问题的技术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使路面车辙病害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7.
沥青路面的车辙是当前主要的路面结构破坏形式之一。通过对广肇(广州—肇庆)高速公路车辙病害的调查,结合现场检测及室内试验,从路面基层强度、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及施工变异性、沥青面层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等方面,分析了广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成因。  相似文献   

18.
高模量改性沥青在长陡坡沥青路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重载交通的作用,一些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了车辙等早期损害。为了预防车辙病害的出现,粤赣高速公路长陡坡沥青路面铺筑了高模量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段。该文主要介绍了高模量改性沥青和高模量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室内试验,总结了高模量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控制要点。试验结果表明,高模量改性沥青能显著提高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高速公路长大坡路段车辙病害严重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分别从机理分析、沥青混合料设计、室内车辙试验研究,以及现场效果分析等方面对掺加改性剂RA的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程改性剂掺量为0.35%时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最优;现场试验后车辙平均深度均在2mm以内,改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车辙病害是目前国内沥青路面高速公路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除了着重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外,材料的选择也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西部山区高温、重载等外界条件,针对长大纵坡高速公路易产生的车辙病害问题,选取了几种常见的不同沥青胶结料混合料(70#沥青、50#沥青、SBS改性沥青、70#+抗车辙剂、70#+岩沥青),采用不同的高温抗车辙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常规车辙试验检测、APA试验、MMLS加速加载试验)进行研究,最终根据长大纵坡路段、路面层次不同沥青以及道路重载情况等客观条件合理选择胶结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