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4年4月18日,由建设部科技委城市车辆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主办的"客车结构安全要求和标准编制会议"在苏州召开,来自全国的数十位客车行业的专家齐聚一堂,为促进客车安全技术水平的提高,共同研讨具有国际水准且又切合我国客车工业发展现状的客车结构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2.
肖华 《城市车辆》2007,(12):34-35
1造客车是"小学水平"?客车是汽车业"入门车种"? 近年来,不断有外来资本和民营资本选择客车行业作为进军汽车领域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阳光 《运输车辆》2008,(5):57-57
安凯客车是"安全"的先行者 安全问题不仅影响客车企业的长远发展,更严重威胁乘客的生命安全。2008年2月1日,更为严格的强制性标准——《客车结构安全要求》开始实施。专家指出,随着安全标准的升级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客车行业将面临洗牌。 多年来,国内一直缺乏客车安全方面的强制性标准,新政策之前的《客车上部结构强度的规定》只是一个推荐性标准,导致某些企业对安全不够重视;但是,一些富有前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型企业,却没有因为政策的宽松而固步自封,它们积极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推动国产客车的安全水平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4.
钟杰 《商用汽车》2008,(1):48-50
7宗罪之一:性价比 2007年客车行业销售十分火爆,需求也在上升,竞争越发激烈,甚至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恶性竞争,以"三龙一通"为代表的客车企业展开了步步为营的决斗,国内外市场战火频烧.  相似文献   

5.
张科进  占斐 《驾驶园》2008,(1):22-23
安全性能是被客车行业屡次提及的话题.虽然近年来已经得到客车行业普遍重视,但不断出现的事故却时时刻刻威胁着乘客的生命安全.由于客车装载的乘客比较多,大型客车满员时可达五六十人,一点点的疏忽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这就要求我们客车厂家在车辆的技术性能、配置和生产工艺上达到客车安全标准.不管事故的原因是不是由车辆引起的,客车厂家都应该自问一句:我的车子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坐在里面的人吗?……  相似文献   

6.
程红 《驾驶园》2014,(2):41-41
<正>2013年,宇通客车通过深入研发和大力推广主动安全技术、新能源客车睿控技术、校车防遗忘和车辆远程控制技术等多项创新技术,在驱动自身良性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个客车行业技术的变革,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的客车产品。推出16项主动安全技术2013年1月19日,宇通客车在京举办主动安全技术研讨会。"我们的目标是零伤亡、零事故。"宇通客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阎备战在会上表示。为此,宇通客车率先推出了包  相似文献   

7.
志诚 《城市车辆》2007,(2):13-13
2007伊始,行业相关统计部门就公布了2006年中国13.7m特大型公路客车市场的销售排名,中大A9系列6139特大型豪华公路客车荣登榜首,成为中国特大型豪华公路客车市场的领军品牌.作为被誉为中国客车行业"新秀"的中大汽车,其A9系列客车上市不过几年,为何能如此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呢?  相似文献   

8.
作为2012年客车市场的主旋律,校车不仅成为客车行业关注的焦点,更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近几年,我国校车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精,虽然起步较晚,但校车市场规模大有迅速崛起之势.为规范校车产品和校车运营发展,政府部门先后颁布修订对校车相关法规标准,特别是自2012年4月以来,校车管理法规和专用校车标准的出台,使得我国校车发展方向日渐明朗. 《条例》将校车安全纳入法制轨道 2012年4月5日,国务院颁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并于4月10日在中国政府网上发布.该《条例》将校车安全问题纳入法制轨道,依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确立了保障校车安全的基本制度,为校车行驶画出清晰可辨的"安全线".  相似文献   

9.
2011年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客车生产企业也纷纷在2010年度开始了各自的"十二五"规划,力争在未来5年内实现企业的突破和质变,笔者近期内听到很多企业的"十二五"主要规划目标是进入客车行业的"万辆俱乐部".在为客车生产企业有意愿立足于长远规划而感到欣慰的同时,笔者也将提出自己关于客车生产企业"十二五"规划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李京 《城市车辆》2007,(8):17-17
8月11日,"新承载时代"--安凯城市公交客车新品评审会在合肥召开.这是安凯客车今年最大的一次城市公交客车专业会议,会议邀请了行业领导、专家以及20多家全国主要公交用户代表,共同商讨安凯客车公交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