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氯乙烯是大量用于合成聚氯乙烯等塑料的单体,至1980年世界产量已达1200~1250万吨。自1971年,动物实验发现其有致癌作用后,各国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有关氯乙烯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已有专题介绍,本文仅将近年来的材料作一综述。致癌性研究人体接触氯乙烯引起肝血管肉瘤,自Creeh报道4例后,各国均陆续有所发现,至今巳有102例。遍布欧、亚、美洲十多个国家。氯乙烯致  相似文献   

2.
环境与健康     
△至1977年11月止,《化学文摘》所登记的化学物质品种已达4030907种,常用的品种达63000种。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提出可能对人类具有致癌威胁的化学物质368种,经证实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26种,另221种已证明对实验动物具有致癌性,但目前尚缺乏有关人类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加以证实,其余121种据现有资料对其是否具有致癌性,尚不能作用最后评价。Heideberger,C估计,约有10000种物质需要进行过筛检验。  相似文献   

3.
氯乙烯作为生产聚氯乙烯的主要原料,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我国自1958午开始投产,产量逐年增加,接触氯乙烯工人也不断增多。为保证工人健康,预防氯乙烯中毒,我们于1979~1982年通过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两个方面研究氯乙烯的危害,为修订我国厂房空气中氯乙烯最高容许浓度提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10名急性五氯酚中毒病人的中毒原因、中毒途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通过对14名中毒病人和接触毒物者的尿PCP排泄动态观察,提出了五氯酚在人体内排泄缓慢、有蓄积作用的理论;通过动物实验并结合人体观察资料,认为将五氯酚列为高毒化合物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5.
大气中颗粒物,俗称飘尘,其来源和成份均很复杂。从1936年开始,美国的Siegel等以飘尘的提取物进行动物实验以来,已有40多年的历史。此后,美国、西德和日本等国的不少学者也陆续报道了这方面的工作。国内也进行了居民室内空气烟尘的动物诱癌实验。这些结果,从不同角度提示了大气颗粒物的致癌性。  相似文献   

6.
本手册介绍畸胎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其內容包括动物的操作,化合物的制备和投药,剂量推算和编号技术。畸胎学技术包括胎鼠固定,茜素红染色,及固定和染色后胎鼠的组织和骨骼异常的检查,为记录动物处死前、后所获得的资料及随后的胎鼠检查资料而设计的实验记录表亦包括在本手册中。文中尚有最普通的畸形方面应用词汇及说明,最后提出了以维生素A进行畸胎实验的轮廓作为训练练习。本手册所述实验和技术,在畸胎学实验的技术和设计方面,可以用于训练实验室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7.
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全氯乙烯等四种溶剂在选用实验动物狗进行靜注后,在调节呼吸下探讨该溶剂从肺排出的情况。狗按50毫克/公斤靜注后,观察呼气中溶剂浓度随时间的改变情况,呼气中几种溶剂浓度大致都  相似文献   

8.
人造玻璃纤维的致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棉是一种公认的致癌物,为了杜绝同石棉接触,曾建议用玻璃纤维替代石棉。但最近英国Davis列举了各种实验资料,提出人造玻璃纤维同样亦具有致癌性。长期吸入的研究最早吸入研究报告是1955年Schepers提出的。该研究工作持续多年。作者用大鼠、豚鼠、兔、猴吸入玻璃棉或玻璃纤维强化的塑料尘,吸入浓度0.1~5mg/m~3,纤维直径20%小于2μm,平均纤维直径接近5μm,有70%的纤维直径大於5μm。在任何种系动物身上未见肺部肿瘤。此后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废气是由数千种化合物组成的气体和颗粒物的混合物。早在1955年Kotin就提出在柴油机废气的颗粒物中含有能使实验动物诱发肿瘤的多环芳烃。近来对柴油机废气颗粒物中的有机提取物进行了许多实验研究,已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比较人和动物资料,阐述金属对生殖和发育组织的某些毒性作用和代谢特性。金属对生殖和发育的影响表1示动物实验结果。主要是出生前染毒,有关成年动物生殖系统影响方面较少,几乎没有新生期和吮乳期资料,而表中未列出的金属大部分尚未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1.
氯乙烯和酒精均可诱导脂质过氧化;氯乙烯尚可影响微粒体酶的活性。但氯乙烯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对肝微粒体酶的影响及氯乙烯与酒精对脂质过氧化和微粒体酶的联合作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本文  相似文献   

12.
以往把苯胺视为膀胱癌的病原物质,Rehn将其称为苯胺癌。但此见解后来被否定,认为苯胺癌的病因并非苯胺本身而是由于苯胺中的不纯物所致。近年来对苯胺的致癌性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78年美国NCI就报告了苯胺对大鼠有致癌作用。作者用苯胺特级试剂及邻-氨基酚,间-氨基酚和对-氨基酚进行了比较实验。将上述各种化学物质分别经口给予体重300克  相似文献   

13.
氯乙烯为合成聚氯乙烯单体,制造聚氯乙烯原料,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和日常生活。业已证实氯乙烯为人的致癌剂。本文仅就近来氯乙烯职业肿瘤研究作一概述。氯乙烯致肝血管肉瘤、肝之外肿瘤。氯乙烯致肝血管肉瘤已被公认,肝之外肿瘤尚有争议。据不完全统计遍布世界欧亚美三大洲生产氯乙烯30个国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接触氯乙烯工人患恶性肿瘤的情况,作者首先对7~25年接触氯乙烯劳动环境进行动态观察,同时分析52,000个现场空气样品。其次,分三组对接触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其中,第一组劳动条件最差,氯乙烯在车间空气中的平均浓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一种用13只实验动物进行急性毒性研究和测定LD_(50)的新方法。作者评价了目前各种LD_(50)测定及其统计方法,指出这些方法都要求相当数目的实验动物,并用增加动物的数目来提高LD_(50)值的准确性。但非常精确的LD_(50)值对同类生物测定的重现性差,加上从动物外推到人的困难,故其精确计算意义不大。同时,急性中毒表现、急性毒性的靶器官、损害的可逆性等资料,用少数动  相似文献   

16.
氮氧化物(NO_x)对机体影响的研究,包括用实验动物、自愿受试者接触NO_x的方法和对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将这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方能作出对人健康影响的评价。本文仅报道有关人体及动物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毒物代谢动力学(Toxicokinetits)是指对毒物在活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所进行的研究。它在实验毒理学和临床毒理学方面,特别是对于急性中毒的处理或作用机理的研究,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作者认为,毒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在下列问题的研究中也显得愈来愈重要。1)研究对毒物的反应的种间和个体间差异;2)研究毒物与其它环境化合物(诸如食品、药物、生态学因子等)的相互作用;3)选择适宜的动物模型以从事毒物作用机理的探讨。将一化学物质给予一个动物时,该化合物通常就从给药部位被吸收而进入血液,继之分布于体内,最后通过代谢和排泄,从体内被消除。吸收、分布和消除过程可以用零级动力学或一级动力学描述。但是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却可能引起该化合物本身的或者别的试验物质的代谢动力学参数发生改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Hela细胞研究了铁化合物对6价铬化合物抑制细胞增殖效果及细胞摄取铬方面的影响。实验中细胞增殖率是将细胞与所试金属化合物经共同培养后,根据锥虫兰排除试验(Trypan blue exlusion test),用血球计数器算出活细胞数,求得对对照纽增殖的百分率。细胞内铬含量系用浓硝酸,将经培养的细胞最后加热分解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铬含量,以10~6个细胞所含铬量来表示。  相似文献   

19.
对某电化厂氯乙烯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和作业场所氯乙烯浓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接触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症状及体征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头晕、记忆力减退、多梦、乏力、腹胀、手指麻木、皮肤干燥、皮疹8项指标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且症状的检出率有随工龄的延长而增加的趋势。5例肝肿大者均发生在聚合岗位,其中进出料及清釜岗位3例,这主要与接触较高浓度氯乙烯有关。对6个岗位18个作业点的空气中氯乙烯浓度的测定,点超标率为55.56%。  相似文献   

20.
把动物实验的毒性资料外推到人,这是毒理学中悬而未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动物实验必须包括定性(临床症状、化学、血液学以及病理学损害)和定量(剂量和接触浓度)二个方面。要作出可靠的评价,就必须充分了解毒效参数(toxicodyna-mic parameter)。如在这一领域缺乏知识,在目前就不可能搞出外推法的数学公式。现在需强调,对各种环境化学物质应制订出合理的安全性最大的容许浓度。苏联和美国的毒理学家一致认为,研究蓄积、协同、拮抗作用,以及评价实验动物的适当状态,必须努力揭示物质的理化特性与其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