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织线跳花坡隧道属铁路高瓦斯隧道,为了降低爆温,缩短爆炸火焰延续时间,防止瓦斯突出及爆炸,改善施工环境和劳动条件,在掘进施工过程中采用水压爆破技术,通过适时调整爆破参数,加强工艺过程控制,节约了施工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确保了工程质量和作业人员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自动诊断专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毅  Autar  RK 《国外内燃机车》1997,(2):40-48
介绍了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提出并正在开发的一种用于柴油机的自动诊断专家系统。该系统采用振动信号,并结合使用机油压力和温度,曲轴箱压力,排气温度和压力,废气排放值,进气管噪声值,并结合使用机油压力和温度,曲轴箱压力,排气温度和压力,废气排放道,进气管噪声值,进气管压力,燃油供给压力以及发动机瞬时转速,对柴油机进行了监近和故障诊断。介绍了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还介绍了与故障状态有关的信号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3.
王煊 《铁道建筑技术》1995,(6):23-25,48
在鱿鱼头大桥的施工中,围堰施工方案、拱板设计和微变板架设是其大三技术关键,施工单位在这些关键问题上下了功夫,作了妥善处理,赢得了工期,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结合某高速铁路岩溶路基段处理的成功实践,详细阐述了该段路基的处理方案和施工方法。压水试验和物探检测结果表明,注浆处理后使强度得到了提高,岩土结构得到了改变,地下水的潜蚀和渗透通道得到了堵塞,溶蚀塌陷从根本上得到消除,为岩溶软土路基的处理技术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运用激励约束机制保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杰 《铁道运营技术》2006,12(1):14-15,19
介绍了桂林车务段针对部分干部和职工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的现状,通过完善竞争培训机制,加强考核评比,强化现场安全监控,运用奖惩激励机制,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素质和工作责任心.调动了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运输生产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铁路营销信息化的特征,阐述了有关铁路营销信息处理机制,获取信息的渠道及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并针对铁路企业在营销信息化建设与信息系统的应用,维护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方式,使用沟通等处入手进行了分析探讨,为解决信息系统在铁路企业实际应用后,继续做好维护和发展工作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洛口黄河特大桥建造和维修的历史,大桥的结构和构造形式。1999年对该桥进行了改建,并于4年后作了检查,发现纵横梁连接角钢处有裂纹等问题。分析破坏的原因并进行了加固,随后做了动载和静载试验,验证了结构破坏的原因分析和加固措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在DPK32型铺轨机和DJK140型架桥机的设计中,吸取了已有机械的经验,对其电力系统作了改进,选用了小而好的发电机组,确定了最佳传动机,设置了削磁调速装置和可靠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结合青藏线超低温、高海拔特殊自然环境条件和列车运行的特殊要求,为实现信号系统设备的技术先进、少维护、无人值守、高可靠运行的目的,开展高原信号器材适应性和信号系统集成的研究,采用GSM—R和GPS技术,确立适用于青藏线特殊要求的信号系统设计方案。研究结论:根据青藏线的特殊要求,经过试验研究,确立了集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于一体的信号系统集成设计方案。采用GSM—R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信号安全信息车地双向传输;采用GPS和EOT设备,不设轨道占用检查设备,实现了列车占用检查和完整性检查;采用GPS差分定位技术提高了列车的定位精度,满足了高速行车和虚拟闭塞系统控制的安全需求;取消地面信号机和区间轨道电路,实现了车站联锁和区间自动闭塞;全新的运输组织模式和维护管理方式,实现了免维护、少维修的既定目标。采用RBWT虚拟技术,对试验系统进行了安全防护,保证了试验列车和地面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是我国铁路行业优化升级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九五”以来铁路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尤其在旅客运输服务中,基本建成了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初步实现了全国主要城市的计算机联网售票。目前,为提高铁路客货运输服务质量,促进铁路改革和发展,加快铁路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加速铁路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以此带动铁路产业品质的提升,实现铁路发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机车车辆动力学试验中,可以应用一种现代化个人微机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把试验工作和数据处理工作融为一体,在试验现场就可完成,其手段是采用了现代化的信号分析软件,文中举了两个应用实例:一是测量了机车车辆的运行性能,一是对列车供电设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最近几年来中国铁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大发展,按照国家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铁路确立了快速扩充运输能力.快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的发展思路。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开展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强化既有线技能改扩能,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提高了运输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向世人展示了中国铁路建设发展的巨大成果和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3.
郭辉 《铁道货运》2009,(2):16-19
通过研究铁路营销信息化的特征,阐述了有关铁路营销信息处理机制,获取信息的渠道及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并针对铁路企业在营销信息化建设与信息系统的应用,维护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方式,使用沟通等处入手进行了分析探讨,为解决信息系统在铁路企业实际应用后,继续做好维护和发展工作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20世纪70年代前修建的铁路线路,由于投资和技术的限制,对其后续发展考虑不多,制约了当前运输能力的提高。由于线路条件和设备的限制,无论对既有线做何种改造,扩能所产生的效益都是有限的。为此,根据成昆线现状,从列车编组和牵引模式角度提出一种适用于既有线的扩能方案,并通过运行试验和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从而有效缓解了成昆线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提高运输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中国铁路有了很大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国家宏观经济体制转型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铁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仍不能适应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过程中,铁路运输业不断暴露出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制约了铁路在综合运输网中的骨干作用,必须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铁路编组站的技术装备发展历程入手,总结了我国编组站的技术发展经验,并对目前编组站的现状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对编组站技术发展和技术装备过程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了我国编组站今后的技术发展战略和规划,并对不同类型的编组站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要求,对制定编组站的技术装备政策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速重载铁路机车的大制动力对制动盘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着重介绍了时速160 km内燃机车用铸钢材质制动盘体的结构设计,并在ABAQUS软件中建立了有限元仿真模型,对盘体进行了热负荷模拟校核,结果满足要求。研究探讨了材料化学成分对盘体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实践生产制造和检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控制方法,通过了盘体材料的性能检验和1∶1制动动力试验及疲劳试验,经过运用考核,运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8.
肖杰  С.  ГБ 《国外内燃机车》1997,(6):32-33
俄罗斯交通部机务总局局长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型客运机车车辆型谱》的文章,文内介绍了俄罗斯客运电力机车,近郊电动车组,局内电动车组,“鹰”号高速电动车组,客运内燃机车,内燃动车组和内燃动车的发展型谱。本文摘译了其中有关内燃机车,内燃动车组和内燃动车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减速顶壳体螺栓折断故障进行调查统计,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壳体螺栓折断故障发生的原因及教训,并结合减速顶的结构特点和运行工况,阐述了防范壳体螺栓折断故障的方法和措施,提出了改进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印度铁路迄今以来的内燃机车出口情况,其中包括几种典型的出口机车的主要设计特点和技术参数;同时还描述了对出口内燃机车的要求和未来的挑战,其中包括技术升级,降低生产成本和寿命期成本,对样机进行验证和试验,缩短设计周期,加强市场调研和售后服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