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速公路运输事业迅猛发展,国防和大型工程的建设需求,一些大型不可解体的设备必须经过公路运输到指定地点,因此就出现了超重设备的运输大件车辆.车辆能否安全通行取决于通行道路和桥梁的技术状况,因此介绍了对桥梁承载力的评估方法,针对不满足通行安全要求的桥梁提出了临时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大伟 《北方交通》2020,(10):15-18
以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反应器运输项目为背景,对于轴载或总重超过现行规范规定或超过桥梁限载的特殊重型车辆,需要通过公路桥梁的情况评估桥梁在特殊重型车辆作用下结构安全性。针对承载能力不能满足大型运输车辆安全通行的桥梁,提出桥梁临时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超限超载车辆的荷载远远超过了公路和桥梁的设计承受荷载,致使路面损坏、桥梁断裂,正常使用年限大大缩短,不得不提前进行大中修。为此,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双后轴及多后轴大型栽货车辆,以适应长远运输;另一方面对目前已通行的载货车辆有关部门应下决心、花大力气,像抓工程质量一样,抓车辆的超载问题,避免公路的早期破坏。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对高速公路桥梁疲劳载荷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河北高速公路某桥梁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道路动态测试系统来对选取路段的车辆进行数据的采集和统计,之后,借助于动态数据对高速公路桥梁疲劳载荷进行了模拟分析,进而推导出了三轴车辆标准疲劳载荷模型以此作为6轴车辆的简化模型,最后通过与国外成熟模型的对比得出三轴车辆标注疲劳载荷模型适应于该地区,从而体现了该模型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做好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对于确保公路桥梁安全性、耐久性和通行车辆的舒适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公路桥梁工程病害频发,与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不无关系。对目前公路桥梁养护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就完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交通量快速增长,通行车辆荷载逐渐加大,桥梁的正常使用寿命越来越短,大批桥梁需要进行加固,所以有必要对现有桥梁的加固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介绍了几种桥梁加固的方法,对有效合理地解决公路桥梁的病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358吨变压器载重车辆能否通过房亭桥、废黄河桥问题,对桥梁结构关键部位进行了验算分析并提出了通行措施。  相似文献   

8.
车辆荷载(动态称重)监测是中小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价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套能够在中小桥梁上24小365天运行的、价格低廉的、精度较高的实时轴载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全天候轴载数据采集,将对桥梁的建设、辅助养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介绍了基于压电薄膜传感器的车辆轴载称重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给出了该系统进行测试验证的流程和校验结果,对于此类系统的搭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的桥梁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使得桥梁的自身承重力受到影响,从而无法保障车辆的安全通行,因此,需要对桥梁进行加固设计,并将关键技术应用到桥梁加固设计中,从而保障桥梁安全、高效使用。鉴于此,对桥梁加固设计关键技术应用与分析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供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0.
由桥梁排水设施问题造成的桥梁病害较多,积水、渗漏水等严重影响到车辆安全通行和桥梁的耐久性,通过对桥面排水设施检测数据的分析,找出其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在桥梁排水系统设计、施工等方面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桥梁的伸缩缝装置是保证桥梁能够保障车辆顺畅通行的构件,伸缩缝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桥梁上行车的舒适性和交通噪声,因此,对桥梁的伸缩缝装置施工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桥梁伸缩缝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桥梁成为交通运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桥梁结构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承受通行车辆产生的荷载,而且还受到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桥梁质量和使用寿命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对桥梁结构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以判断桥梁结构的健康状态,由于收集的数据资料庞大,因此需要对数据先进行预处理.为此,对桥梁结构监测数据的预处理方法进行概述,并阐述了桥梁结构监测数据预处理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军用桥梁冲击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军用桥梁的有关特点,从桥梁的受迫振动出发进行研究,探讨了车辆和军用桥梁之间的动力关系,得到了影响军用桥梁冲击系数的相关因素,并对桥梁跨度、车辆行驶速度和桥面状况三个影响因素进行了数值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货运繁重公路的车辆荷载谱和疲劳车辆模型,基于佛山平胜大桥的动态称重系统采集的多时段车流数据,归类出了车辆荷载谱的10类代表车型,分析了代表车型的轴距、质量、轴重和超载数据,以及沿不同车道的车辆和轴重分布特性,提出了可用于钢桥疲劳评估的车辆荷载谱;以疲劳加载率最大的六轴车辆为原型,基于疲劳损伤等效原则分别提出了桥梁单向重载车道的疲劳车辆模型和简化疲劳车辆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平胜大桥呈现货运繁重公路的典型特征,车辆日均通行总量达到了45 065veh,约为《AASHTO LRFD》定义的日均通行量20 000veh的2.3倍;疲劳车辆在全部交通流中的比例为51.6%,为《AASHTO LRFD》定义的20.0%的2.6倍;货车占疲劳车辆总数的45.2%,主要分布于重载车道,而且通行货车超载比例占到相应车型的30%~70%,最大超载货车达到了132.5t;两轴货车超载率为29.0%,等效质量达到17.5t,后轴等效轴重达到12.1t,因而不能忽略两轴货车的疲劳加载贡献。对比《AASHTO LRFD》五轴标准疲劳车辆模型(前轴轴重为2.6t,中间双联轴和后面双联轴的单轴轴重均为5.4t)和简化标准疲劳车辆模型(前轴为2.6t,中轴和后轴均为10.8t),提出的六轴单向疲劳车辆模型总质量为33.1t,前轴轴重为3.6t,中间双联轴和后面三联轴的单轴轴重均为5.9t;简化单向疲劳车辆模型的前轴轴重为3.6t,中轴和后轴分别为11.8、17.7t;针对重载车道提出的六轴疲劳车辆模型总质量达到了36.5t,前轴轴重为4.0t,联轴中的单轴轴重均为6.5t;对应的重载车道简化疲劳车模型的前轴轴重为4.0t,中轴和后轴轴重分别为13.0、19.5t。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公路桥梁进行详细、系统、科学、准确的技术状况定期检测,以全面掌握既有公路桥梁的力学性能、安全储备,调查桥梁周边水文地质情况、测量桥梁结构形式及尺寸、测定桥梁结构材料的使用性能,确定桥梁结构功能使用状况,评定桥梁技术状况,建立起完整的桥梁技术档案资料,及时有效地监控桥梁的运营状况,控制桥梁病害的发展,为桥梁维修、加固、改造提供具体技术依据,消除安全隐患。与此同时,还能随时掌握桥梁结构的技术状况和安全状态,评估桥梁的承载能力、通行能力、抗洪能力、抗震能力及应急抢险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由于特种车辆需要通行某石拱桥,需对该桥进行了检测评定和结构验算,提出了增大截面的加固设计方案,再以加固后的拱桥为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加固后的结构进行建模分析。通过结构计算、现场检查和荷载试验等工作,评价了该桥加固后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为该桥在特种车辆安全通行提供了保障。对于今后同类桥梁的加固设计及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运营荷载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文亭 《交通标准化》2010,(13):240-242
根据对桥梁运营荷载的调查分析,参考设计规范中的典型轴载,建立车辆类型的轴载模型,通过运营荷载和设计荷载对桥梁结构影响的计算分析,探讨其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公路桥梁养护以及维修加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运输车辆的载重量迅速增加,对公路桥梁的载重和通行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升。以往修建的公路桥梁老化、破损情况日益严重,如此繁重的交通量使得桥梁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对公路桥梁进行养护以及维修加固变得尤为重要,而且还需加大养护、维修、加固的频率,确保桥梁的行车性能和承载能力,增长桥梁服务年限。  相似文献   

19.
车辆荷载是公路桥梁设计的重要技术指标\[1\],也是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近二十年来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重型车辆大量涌现,使得车辆荷载较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桥梁通行荷载全方位的量化研究对于交通管理者采取合理的桥梁管养措施至关重要。一般通行荷载具有不确定性,而随机过程的研究方法在描述事物的不确定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可用来分析通行荷载的不确定性。连续箱梁桥由于其整体性能好、设计施工较成熟,成桥后养护工作量小等优点,在近二十年发展很快,成为了首选的桥型方案之一,文章以此为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连续高架桥梁设计高度问题,从连续高架桥梁结构高度、桥下通行车辆需求、交通指示标志识别需求、驾驶员舒适驾驶需求以及桥荫植物生长特性等多方面分析,计算连续高架桥梁设计高度确定的控制因素,得出桥梁结构高度、桥下通行净空高度以及桥下道路交通标志识别所需高度为确定高架桥梁设计高度的控制指标,驾驶员舒适驾驶需求和桥荫植物生长所需高度为确定高架桥梁设计高度的验证性指标,并于某连续高架桥梁设计方案比选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