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北京地铁1、2号线线路改造工程,1号线礼士路碎石道床复式交分道岔、2号线宣武门碎石道床复式交分道岔、古城洞口碎石道床复式交分道岔的更换施工过程,介绍现场道岔岔后配轨的施工方案,为以后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并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2.
介绍北京地铁5号线宋家庄停车场铺轨施工工艺,根据该停车场施工工期紧的实际情况,调整道岔群的铺设工序,分别对碎石道床和整体道床的铺轨施工进行介绍,保证铺设精度。  相似文献   

3.
既有道岔、特别是整体道床既有道岔的更新改造,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对北京地铁1、2号线道岔改造工程进行设计总结,提出改造设计的注意事项和经验教训,为以后的道岔更新改造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铁1号线古城洞口复式交分道岔是正线与古城车辆段出入线共同使用的咽喉道岔,已到大修年限,针对此次改造工程的特点和难点提出两套施工方案,经方案比选后,决定采用将整组道岔全线封闭,进行全段施工的方案。对施工前期、施工期间及施工结束后工程的施工组织与管理进行介绍,力争将改造施工对正常运营、车站秩序和安全工作的干扰影响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5.
从信号系统控制的角度出发,在研究传统复式交分道岔控制方式的基础上,以台州市域铁路S1线CBTC车辆段内设置的复式交分道岔为例,提出新型复式交分道岔在CBTC制式下的应用。结合传统复式交分道岔,从新型复式交分道岔的控制原理、逻辑处理、列车控制方式等方面,介绍其优化设计方案和控制方案,以便为后续新型复式交分道岔在CBTC车场的应用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的地裂缝特性、线路条件及轨道技术要求,通过方案比选,确定在地裂缝影响区域内的道岔区采用碎石道床并配置预应力混凝土岔枕的方案。采用有限元方法与传统计算方法对照进行岔枕的结构分析,针对地铁荷载、轨道结构高度及岔区设置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岔枕的外形尺寸及钢筋配置。这一轨道结构已在西安地铁2号线成功运营使用超过1年,在国内地铁碎石道床道岔地段开始取代传统木岔枕结构。  相似文献   

7.
60kg/m钢轨12号复式交分道岔的改进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交分道岔是站场改造中的重要道岔品种,60kg/m钢轨12号改进型复式交分道岔针对既有交分道岔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对道岔的结构、轨下基础等进行改进,并解决绝缘的设置、轨距扩张、尖轨磨耗严重等技术难题,提高整组道岔的稳定性及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铁5号线整体道床道岔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岔是轨道工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制约着线路的行车速度和安全性,介绍北京地铁5号线整体道床道岔施工技术,该施工工艺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合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轨道工程的施工,就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短枕式整体道床的施工方法、交叉渡线铺设工艺进行论述,包括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钢轨整体性架设、道岔支撑架改进、滑床板及护轨垫板平整度控制、道岔调整、交叉渡线整体架设、分段施工等方面的施工经验和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适用于复式交分道岔双转辙器的双杆转辙机安装装置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通过与既有复式交分道岔转辙机安装方式进行分析比较,阐明双杆转辙机的特点以及如何有效解决复式交分道岔4mm不锁闭难以保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庭式地下车站的疏散和火灾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疏散模拟程序和火灾模拟程序对中庭式地下车站的疏散和火灾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了中庭式地下车站的布局、烟控系统和喷淋系统在火灾时能否为乘客提供足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WiMAX技术在地铁应急通信组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驰 《铁道运营技术》2011,17(2):14-15,19
在地铁组网方案的选择中,在保证各项基本业务的前提下也应考虑应急情况下的通信方法。而相对于现有的2G、3G无线解决方案的点对点、点对多点、同异频组网,WIMAX技术在独享频率资源以及非视距覆盖能力上存在优势。为此,提出了利用WiMAX技术的组网方式,采用点面结合的无线覆盖方式来保证双向通信的可靠性,并且提出了频段选择、基站规划、基站设备配置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田文将 《铁道运营技术》2006,12(3):12-13,15
CFG桩复合地基是一种新型的铁路地基处理技术。结合洛湛铁路梧州车站软基处理,对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CFG桩的作用机理、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4.
InSAR技术在高速铁路采空区地质选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选线不可避免地将会穿越采空区,需要准确查明采空区的分布和影响范围。文中使用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通过2009~2015年间的数据对比分析,查明某在建高铁跨越采空区的分布和影响范围,为线位的选择提供指导。结果表明,InSAR是一种有效的采空区变形监测技术,在铁路跨越采空区变形分析及指导地质选线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我国铁路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我国铁路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分析编组站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已经开通的成都北编组站CIPS系统实践,介绍CIPS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提出我国编组站现代化技术采用综合集成自动化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城轨新线建设中票务工作的开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铁新线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票务工作的开展,根据当地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票价及票务管理,并保证售检票系统顺利建设及一卡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詹龙飞 《铁道勘察》2011,37(2):72-75
在目前国内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中,TSP探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结合预报实例,提出了在TSP探测数据采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导致数据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并提出了对数据分析处理后的成果进行地质情况判释的准则。  相似文献   

18.
TSP在某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SP是一种新型的隧道地震探测仪器,通过高灵敏度的检波器记录的反射信号,判别隧道洞身围岩类别、完整性及保水性,主要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数据理论基础及成果判释,以及该系统目前存在的优点及缺点,并介绍了该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1工程概况 新加坡陆路交通局负责岛上快速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随着环线工程的完成,现有轨道交通网将增加29座地下车站和34km长的线路。  相似文献   

20.
应用价值工程理论,探讨价值工程在工程材料采购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