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渗透检测简介 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就是在被检材料或工件表面上浸涂某些渗透力比较强的液体,利用液体对微细孔隙的渗透作用,将液体渗入孔隙中,然后用水和清洗液清洗材料或工件表面的剩余渗透液,最后再用显示材料喷涂在被检工件表面,经毛细管作用将孔隙中的渗透液吸出来并加以显示。  相似文献   

2.
转向架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走行部的重要部件,对于列车的安全行驶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列车运营里程数量的增加,转向架焊缝位置处极易产生缺陷或损伤,亟待被检测处理。文章以地铁列车转向架焊缝缺陷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一种针对焊缝缺陷的自动化电涡流检测系统,并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系统检测校验中的标定试块及缺陷进行数值分析,得出相应的表面缺陷电涡流密度及磁感应强度分布变化。同时,开展相关标定试块的缺陷电涡流检测试验,进一步评估缺陷在漆层覆盖条件下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很好地进行转向架焊缝缺陷的自动化定位及电涡流检测信号的提取与分析,并且针对漆层覆盖下的焊缝缺陷检测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3.
归纳了铝合金车辆淋雨试验时检测焊缝缺陷的几种传统方法及型腔泄漏试验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淋雨试验时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经济、方便的方法检测焊缝缺陷。  相似文献   

4.
纵截面为楔形的焊缝,在楔形斜面上使用常规方法中的斜探头检测时,由于声波进入工件楔形面后,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缺陷的定位变得十分困难,甚至因位置的不确定导致发生误判,务形缺陷的测长几乎不可能。文章研究了一种针对楔形纵截面焊缝检测的斜探头,并通过设计改变对比试块探测面的形状,成功解决了楔形焊缝中缺陷的定位和定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钢轨铝热焊焊缝边缘伤损的超声波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钢轨铝热焊焊缝边缘在轨头下颚、轨腰表面与溢流飞边交界的根部容易出现伤损,采用常规的超声波检测探伤方法很难发现此类缺陷,介绍了3种探测此类伤损的检测方法,详细说明解决检测过程中出现问题和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铁列车的焊接缺陷严重威胁到列车运行安全,针对目前地铁车辆铝合金车体焊缝检测存在漏检错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Faster R-CNN识别焊缝缺陷的方法。运用ABAQUS对铝合金车体焊缝缺陷进行建模仿真,获得多组同类缺陷信号图。基于Faster R-CNN框架对缺陷进行分类,并引入Unet模型和Resnet模型对原始Faster R-CNN框架进行改进,以提高识别精度。对人为添加噪声的信号图进行检测,以验证本文模型的鲁棒性。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对于铝合金车体焊缝缺陷检测具有更高的识别率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探伤机对高速动车用尾框进行整体荧光湿法磁粉探伤,表面发现有裂纹缺陷磁痕积聚,通过反复检测,证明此磁痕是一种典型的非相关磁痕,可以通过局部热处理消除。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钢轨表面缺陷检测的速度,精度较低,分类较难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注意力和PLSA模型的钢轨表面缺陷检测方法;结合亮度和纹理特征的视觉注意力模型检测钢轨表面缺陷,提取原图像的缺陷区域,并采用PLSA模型对提取的缺陷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提高了检测及分类的速度与精度,能满足钢轨表面缺陷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检测钢轨表面缺陷存在的效率低、易漏检误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ALCON图像处理软件开发的钢轨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实现测量过程中对缺陷图像的识别和处理。通过钢轨模拟检测平台采集钢轨表面图像,利用HALCON软件对获取的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边缘检测、目标特征提取,计算相关几何特征信息并定位钢轨表面缺陷。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能够满足实际应用,为钢轨表面缺陷在线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相控阵超声波检测法应用于检测铁道车辆转向架构架的焊缝。采用传统的超声波法有2个问题:一个是检测出所有的焊缝缺陷需要采用2种工艺;另一个是所用的检测时间较长(以防其中有障碍物,如侧梁内像管子样的卷筒)。为了克服这2个问题,可以将相控阵探头放置在侧梁的外表面上,然后用一次波和二次波技术来检测焊缝。理论上来说,使用相控阵超声波技术计算扇形扫描区,表明了其覆盖了转向架构架的整个焊缝区域。利用模拟焊接试样做试验,证实了开发出的超声波技术可在高灵敏度水平下检测出直径为1 mm的侧面钻孔。而对试验品进行的检测演示试验证实,开发出的超声波技术可以检出在焊接过程中允许出现的一些特定类型和尺寸的缺陷。事实证明,其检测能力相当于甚至优于传统的超声波检测法。因此,开发出的超声波方法是有效的,且非常适用于检测转向架构架的焊缝。使用这些方法有望近一步提高检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