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土壤温度场的恢复特性是判定地源热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依据,地温的恢复特性主要取决于土壤物性、桩群布置、系统运停比、冷热负荷强度和冷热负荷不平衡率等。根据某实际工程的桩群布置情况和地源热泵系统实际的运行情况,对典型区域典型年和5年土壤温度变化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深入分析模拟结果所得结论可为大规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土壤型地源热泵技术在客运专线站房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地埋管的热交换能力,并根据土壤温度变化情况模拟远期土壤温升的状况;分析建筑全年能耗模拟的结果提出实现土壤热平衡需要采取的措施.研究结论:当地埋管超过一定的布置间距时,两者之间的传热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适当调整空调采暖的室内设计参数和建筑热工性能指标能减少冷热负荷的不平衡;保持土壤热平衡的设计原则是土壤的排热量和取热量相等.  相似文献   

3.
影响地源热泵系统效果的关键因素是室外地埋管换热器的设置情况,影响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岩土的综合导热系数、综合比热容以及钻孔的总热阻等热物性参数。各工程所在地地质条件差异很大,如何得到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参数是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线热源模型得出换热器内流体平均温度与时间的对数关系曲线,通过测试地埋管换热器进出口水温,进而推算出岩土的综合导热系数及热阻,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此外,通过对地埋管测试井长期连续监测发现,在寒冷或严寒地区对于冬夏季冷热负荷不平衡的系统,室外地埋管换热区岩土温度呈下降趋势,设计时应考虑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根据某公共建筑所在地的工程客观条件,阐述该建筑的冷热源系统方案比选、对地埋管系统、闭式冷却塔系统的设计选型,给出闭式冷却塔辅助冷却的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控制方式,并分析该复合型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节能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土壤源热泵系统做了详细的介绍,以盐城地区实际的源热泵工程为例.建立埋管热交换模型,研究水平、垂直地埋管的换热特性,模拟夏冬季空调制冷供暖系统。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  相似文献   

6.
上海某客运站房地源热泵地埋管间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某客运站房地源热泵系统为例,对确定地埋管最佳间距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土壤传热性能测试和站房负荷计算结果确定了与埋管间距有关的各项影响因素,如埋管布置形式、土壤热物性参数、单个钻孔负荷以及系统运行状况等。提出了用于选择埋管间距的多个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地埋管换热效率、埋管区域实际换热量、地埋管系统经济性和土壤温度恢复特性等。对从3 m到6 m的不同埋管间距下单元埋管区全年土壤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以此得到了各项指标的量化值。通过分析比较最终确定了该地源热泵系统的最佳埋管间距为4 m。同时也为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中关于埋管间距的参数选择与调整方法提供了合理化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源热泵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地埋管在夏冬两季放热取热造成的热不平衡会造成系统运行效率的降低。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针对该系统建立模型后对五种控制策略下的运行状况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实现换热平衡且长时间间歇运行对系统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8.
竖直埋管具有占地面积小、单位面积换热量高等优点,是江苏地区应用较多的地源热泵系统埋管敷设形式。由于缺乏通用的、标准的施工工艺,导致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施工质量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而局限了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使用。通过对多个地源热泵项目的施工服务调研以及多项国家相关课题研究,本文凝练出一套流程清晰、便于大型项目组织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含有针对性降低安全风险和环境损害措施的施工工艺标准。该工艺适用于各类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工程,适用于土壤及岩石地质,但不适用于地下有岩溶孔洞、采空区和国家规定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包括建筑物内系统、热泵机组和U型地埋管换热器在内的完整的地源热泵系统模型,分析了不同建筑物负荷类型,钻孔长度和热泵容量对系统长期运行性能和运行费用的影响,提出了地源热泵系统优化设计的方法,对合理设计地源热泵系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合地源热泵技术在黄骅港站综合办公楼工程中的应用,从地源热泵系统夏季、冬季热交换的概念、系统的工作原理、施工工艺流程、现场地质勘探及换热测试、地埋管换热器井施工、水平及外管网水管路连接、机房热泵系统设备安装、机房系统水压试验及保温、室内空调末端系统安装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地源热泵技术运行费用低,高效、节能,可充分利用地热能源,达到最佳节能效果,综合运行费节省40%以上,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道岔融雪系统对于铁路列车运行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我国铁路线路普遍安装使用的电加热道岔融雪设备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地源热泵技术的高速铁路道岔融雪系统。该系统是将地源热泵和铁路道岔融雪相结合的一种更节能、环保、有效的用能方式。通过对道岔融雪耗能和热流体传热基本性能的分析研究,提出系统设计的常规方法,为铁路道岔融雪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利用热管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防治隧道冻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我国寒区隧道数量不断增加,而目前隧道冻害整治措施中的保温防寒等被动性措施效果不理想,因此研发高效、节能、环保的主动工程措施显得十分必要。对利用自然能源加热隧道衬砌的热管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防治寒区隧道冻害的应用进行研究,并提供了若干国内外工程实例。建议交通工程管理部门就热管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防治隧道冻害方面进行技术研发,形成定型新产品,制定生产安装维护技术规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以广州地铁的一座智能化综合办公大楼为背景,分析采暖空调可采取的节能措施.介绍4种冷热源系统,包括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地表水热泵系统、冰蓄冷空调系统、变频变容量多联机 传统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比较各自的节能效果.提出几种冷热源方案,以及对应的节能风水系统组合.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的功能定位,依据铁路技术政策和标准、已开通和在建项目的情况,对CTCS-2与CTCS-0列控系统进行比较,并对无配线车站信号系统、信号系统与站台门系统结合的特殊信号方案进行研究。最终选择满足铁路运营需求的CTCS-2信号系统,并将所研究的信号系统方案应用于实际建设,为类似工程的信号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地下环路系统投资最小为优化目标,基于能量平衡基础建立优化目标函数,对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地下环路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在平衡全年地层冷热负荷的基础上,分析冷却塔等辅助源运行控制策略的优缺点以及控制特点和适用的场合.研究结果表明:冷却水流量、热泵机组进水温度和地温初始条件对地下水流量和系统初投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应用在选型、安装、使用与维护等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可对相关设计、安装、使用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处于高海拔寒区的川藏铁路隧道的保温排水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内多行业的寒区分类以及国内外寒区隧道保温排水技术现状,通过调研高纬度寒区铁路隧道的冻害情况,分析了高纬度寒区铁路隧道按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设计分区方法。结合川藏铁路工程特点,提出了川藏铁路高海拔寒区隧道设计分区和保温排水设施的设防标准建议,同时分析了各类保温排水设施的适用条件。结果表明:(1)川藏铁路高海拔寒区隧道按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平均气温可划分为3个设计分区;(2)高海拔寒区隧道洞口段的排水沟槽设计,可结合工点特点,按设计分区采用不同的保温长度和不同的结构形式;(3)保温排水沟的检查井及出水口宜采取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8.
周帆  朱国鹏  谢军龙  勾姝云 《铁道车辆》2012,50(8):33-35,48
阐述了铁路客车空调机组热泵干燥装置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热泵干燥装置的设计和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9.
陈利民 《铁道建筑》2020,(1):62-65,88
上海地铁15号线盾构隧道下穿上海南站咽喉区。通过方案比选、下穿工程影响数值模拟,形成了综合考虑施工条件和对车站咽喉区影响的线路方案。根据咽喉区列车通过能力,制定了列车限速和运营调整方案。制定地层斜向注浆加固方案,采用高性能全新土压平衡盾构机和新型相对质量密度大的单液浆减少车站咽喉区地表变形,并采用自动化连续监测和实时反馈的信息化施工方法。该技术措施将下穿咽喉区盾构施工中地表沉降控制在4.5 mm以下,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六方向出站信号机点灯方式及控制电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常情况下车站的出站方向有1~5个,随着铁路运力需求的快速提升,出站方向达到6个的车站随之出现,为了解决由此引起的如何区分及控制出站信号机开放方向的问题,以集包线包头站为实例对信号机出站方向的区分方式进行分析,提出6个出站方向的信号机表示器的设置和点灯方式及相应的控制电路设计方案,方案的可行性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