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现有轮对的管理现状和踏面镟修标准,统计分析不同车型轮对踏面等效锥度、轮对磨耗以及镟修比例系数等的变化;建立了轮对质量监控平台和流程,以轮缘厚度和轮径的变化为参考指标,考虑全列车的轮对磨耗情况,提出轮对踏面镟修策略模型、管理流程和轮对踏面镟修策略设计流程,并通过实际应用,对比分析采用踏面镟修策略和传统踏面镟修的差异,指出采用踏面镟修策略的轮对整体镟修量有所降低,有助于延长轮对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轮轨接触几何匹配关系直接影响动车组的振动性能,轮轨接触不匹配可造成动车组构架横向加速度报警、车体晃车等问题。通过对镟修后初始等效锥度和车体晃车进行研究,提出镟修后初始等效锥度限值,评价镟修质量。通过对服役动车组等效锥度的跟踪、镟修到限等效锥度分布范围与报警轮对等效锥度值的统计,提出LMA、LMB、LMC、LMD型4种车轮踏面不同速度级的服役等效锥度限值,评估动车组横向稳定性。根据等效锥度限值对车轮进行管理可以控制轮轨型面与接触关系,有效缓解构架横向加速度报警与车体晃车问题,实现车轮状态修,提高镟修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高速铁路动车组车体抖动问题,采集不同线路工况下车体振动加速度及平稳性数据、不同磨耗车轮踏面及打磨前后钢轨廓形,研究不同线路工况、车轮踏面和钢轨廓形对动车组车体振动特征影响,研究镟轮后不同时期车轮踏面和打磨前后钢轨廓形匹配下轮轨几何接触关系。同时,采用实际线路及动车组车辆参数,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包含实测车轮踏面和钢轨廓形的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车轮镟修和钢轨打磨对车辆关键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高速铁路动车组车体抖动主要发生在隧道工况内,体现为垂向和横向的综合异常振动;随车轮踏面磨耗增加,实测车体振动加速度逐渐增大,轮轨接触关系逐渐恶化,与未廓形打磨钢轨匹配时尤为明显;钢轨打磨可以有效抑制等效锥度随车轮踏面磨耗增加的不断增大,有效改善轮轨接触关系。车轮镟修和钢轨廓形打磨均可降低等效锥度,有效整治高速铁路动车组车体抖动。  相似文献   

4.
通过踏面等效锥度对车辆平稳性影响的分析,介绍了运用维护中对踏面等效锥度的测量和镟轮要求的经验,建议在各动车组运用部门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对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车轮磨耗、车辆振动性能进行长期跟踪试验研究。研究发现部分动车组车轮镟修后车体横向失稳,而镟修后车轮外形等效锥度过小是车体失稳的主要原因。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确定新的系列薄轮缘车轮形面设计原则为:提高轮轨等效锥度;统一轮缘高度;高次曲线连接轮缘根部与踏面外形。通过仿真计算、试镟修与线路运用考核薄轮缘车轮外形。仿真计算和线路测试结果表明: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车轮采用该系列薄轮缘外形镟修后,轮轨等效锥度为0.17,动车组车体失稳现象消失,构架稳定性和运行平稳性均满足标准要求,直径镟修量控制在2mm以内。  相似文献   

6.
XP55-28经济型镟修踏面外形设计及动力学性能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CRH5型动车组所采用的XP55型车轮踏面外形,在经过120万km以上的运营后检修时,如按原型踏面外形镟修,不仅镟修量较大,且减少车轮使用寿命。本文通过对上千个在不同线路运行120万km后的车轮进行外形测量,对其轮缘斜面磨耗、轮缘厚度、轮缘高度、等效锥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设计了XP55-28经济型镟修踏面;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CRH5型动车组模型,分别从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车辆系统蛇行运动稳定性、车辆直线轨道运行平稳性、车辆曲线通过安全性等方面对采用XP55-28经济型镟修踏面的车辆与采用XP55型踏面的车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相同,各项动力学性能指标均满足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7.
轮轨关系是轨道车辆安全运行的主要研究对象,而等效锥度是重要评价指标,通过等效锥度可以判断晃车和抖车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车体的横向晃动频率在1~2 Hz,主要是等效锥度过低引起车辆蛇行失稳所致。车体抖动频率在 8 Hz 左右,主要是等效锥度过高诱发车体模态共振所致。为更精准的分析等效锥度变化,需要系统的、精确的检测设备实行全线线路廓形检测以及轮对型面的磨耗检测,结合车轮踏面和轨道廓形进行轮轨交叉匹配运算,得到全部车辆和线路的等效锥度热力图进行轮轨健康管理及运营评价,通过等效锥度管理可实现对车体抖动晃动的诊断和预防,并对轮对镟修和钢轨打磨提供合理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8.
测量轮轨型面时,测量坐标系与设计坐标系往往不同,需要将测量数据还原到设计坐标系下对齐,但使用不同的对齐方法,计算结果差异较大。提出6种轮轨型面对齐策略,通过比较给出每种对齐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其中ICP法对齐摒弃传统的点对齐法,以轮轨一段未磨耗区为基准,剔除采样点的随机噪声,明显减少了磨耗量计算误差。并采用边缘对齐法分析LMBG车轮踏面3个镟轮周期的磨耗情况,得出踏面磨耗速率随运营里程的变化关系,研究等效锥度随镟后里程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当运营里程为30万km时,等效锥度已达到0.35,这就要求车辆在较大的等效锥度范围内动力学性能良好。研究成果可为标准动车组车轮检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车辆运行方式、车辆控制方法及轨道状态、气候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车轮踏面的状态也会随之改变。踏面出现擦伤及踏面剥离时,从车辆安全运行、晃动、舒适度、防止噪声等方面来看,务必要实施踏面镟削。文章介绍了通过适当调节镟轮周期以降低车轮故障的方法,通过管理周期镟修时的踏面状态和故障件数以实现无浪费的合理镟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磨耗量统计的轮对等级镟修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轮对等级镟修的必要性和经济性进行了论证。轮轨动力学关系、轮重减载量的分析计算表明,车辆不会因实施等级镟修而引起脱轨。从等级镟修前后踏面形状变化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实施等级镟修是安全可行的,且轮缘厚度值采用28mm、30mm、32mm比较合适。给出了轮缘厚度为30mm的等级镟修模板图。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轨道随机不平顺激扰条件下高速轮对动力学特性与其等效锥度的关系,采用CRH5型动车组车辆悬挂参数进行车辆动力学计算,分析车轮踏面锥度对车辆平稳性的影响,研究过大的轮对滚动圆半径差能否使车辆在高速通过大半径曲线时发生蛇行现象,并利用LMA型面分析等效锥度与轮对动态横移及轮对恢复对中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过低的踏面锥度不仅会使轮对动态横移量增大,无益于临界速度的提高,反而会削弱轮对恢复对中能力;合理的踏面锥度应该与轨底坡相匹配,等于或略大于轨底坡。过大的轮对滚动圆半径差可能会激发轮对蛇行。因此,高速轮对等效锥度应兼顾轮对动态横移与恢复对中能力,以确保轮对动态特性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等效锥度是评价轮轨接触几何状态的重要指标,与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密切相关,具有很大的工程价值。本文从等效锥度的定义出发,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阐述了等效锥度与服役CRH_3性动车组构架横向振动超限问题的关系,提出了合理安排轮对镟修及钢轨打磨以降低构架横向振动超限发生的频率,并且建议在轮对LY系统中加入等效锥度测量一项作为轮对运行状态的监测参数,保证车辆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3.
车轮踏面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走行部的关键部件,影响整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提高车轮踏面镟修的经济性,文章分析车轮踏面镟修量的影响因素,结合走行部车载故障诊断系统和轨旁检测系统数据的特征,建立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分析的踏面经济型镟修模型.根据模糊隶属度确定的各类指标及专家意见,确定车轮踏面故障类型、故障程度及故障发展趋势,综...  相似文献   

14.
针对哈齐(哈尔滨—齐齐哈尔)客运专线CRH5型动车组车体异常抖动的情况,调查了异常抖动的车辆状态和抖车区段的线路情况,计算分析了轮轨匹配等效锥度和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车辆运行里程增加,车轮踏面凹形磨耗越来越严重,加之钢轨廓形打磨不到位使得轨距角凸出,致使轮轨匹配等效锥度达0.3以上,轮轨接触几何关系不良,车体出现6~8 Hz的高频振动。通过车轮镟修和钢轨打磨可有效降低轮轨匹配等效锥度,改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解决动车组异常抖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铁道车辆在运行中因各种原因车轮踏面产生的擦伤现象,本文介绍了几种目前常用的踏面擦伤深度简易测算方法,用以指导轮对是否需要进行镟修处理。  相似文献   

16.
以国内某型地铁车辆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车轮踏面测试数据和车辆多体系统动力学计算结果,分析车轮踏面各关键参数在不同运营阶段的变化特征,结合踏面廓形的测量对比结果和现场勘查的钢轨磨耗特征,从磨耗功率和轮径损耗率的角度对轮轨摩擦因数、运营速度及镟修方法的影响进行评判.研究结果可为地铁线路轮轨磨耗的减缓和车轮镟修技术的优化提供应...  相似文献   

17.
U2000型不落轮镟床功能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地铁2号线赤沙车辆段采用德国Hegenscheidt-MFD公司生产的U2000型不落轮镟床进行电客车轮对的镟轮作业.为了能对不同踏面轮廓外形的工程车轮对进行镟修,需要对U2000型不落轮镟床进行功能拓展.以JX-3DT型接触网检修作业车的轮对镟修为例,从轮廓类型数据的描述、加工程序的编写及新轮对曲线的建立等方面,对U2000型不落轮镟床的功能拓展进行了详细介绍.用新编轮对曲线加工后的轮对踏面,经踏面廓形模板校验后,与模板之间非常吻合;机床测量值与实际结果也非常吻合.由此证明对U2000型不落轮镟床的功能拓展是成功的,为重点设备功能效益最大化提供了思路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轨道车辆运用过程中的车轮表面显微组织演变规律,采用超景深显微镜对不同运用阶段的车轮进行踏面表面显微组织检测,结果表明,新轮表面显微组织均匀性最好,磨耗轮表面铁素体软相组织会发生明显沿着圆周方向变形的趋势,经过镟修可恢复新轮的性能,磨耗到限车轮表面铁素体呈点状或聚集状分布,即使经过镟修,也不能满足运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某高速动车组的车体异常振动进行了车轮踏面测量、车体振动的在线跟踪测试、调头运营以及镟修前后的车体振动对比分析。轮轨磨耗导致轮轨匹配关系在局部区段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等效锥度增大影响了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车体异常振动主要表现为9.5 Hz左右的谐振响应,其中调头运营不能解决车体异常振动的问题,但是镟修车轮却能够有效改善车体异常振动问题。得出车体异常振动的根本原因在于轮轨关系的不匹配,从而导致轮轨激扰向上传递引起车体的局部共振。因此不论镟修车轮还是打磨轨道都可以通过改善轮轨匹配关系最终消除车体的异常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车辆轮对作为列车运行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列车的运行品质和安全,伴随着列车的重载提速,惯性增大导致冲动力加大,造成轮对踏面擦伤、剥离等故障不断增多,从我段及兄弟车辆段近几年的轮对检修统计数据来看(见表1),轮对踏面镟修总数和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