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用空间稳定函数法和大位移、大转动坐标转换矩阵相结合(欧拉角)进行大跨度桥梁空间几何非线性分析;运用面向对象C 开发了相应的仿真分析软件模块;以南京二桥作为实桥算例进行了全桥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悬臂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异形结构受力问题,根据相似原理,制作大悬臂箱梁模型,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以三维实体单元对大悬臂PC箱梁模型进行空间数值仿真分析研究.考虑大悬臂横梁偏载和大悬臂边跨中载两种工况,研究了两种工况下大悬臂横梁挠度及受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空间数值仿真与试验结果接近,局部精细分析技术可提高分析精度;由于模型桥的宽跨比较大,大悬臂加载桥的横向效应明显,大悬臂横梁横桥向类似于单梁效应,偏载作用下模型桥大悬臂向荷载作用处倾斜,中载作用下模型桥大悬臂呈倒U形,并伴有薄膜效应.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之江大桥主桥的工程概况及主要荷载标准,采用空间杆系有限元对拱形钢塔斜拉桥的架设过程以及运营阶段进行空间静力分析;并结合两水准设防标准,进行抗震性能验算;针对钢塔上拉索锚固区以及塔底的钢混结合段等构造设计复杂区域,则采用空间板壳元建立仿真模型,进行细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项受力计算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构造设计...  相似文献   

4.
建立三维实体有限元仿真模型来分析某工程其中1联4×30m四跨连续箱梁桥在施工过程出现裂缝的原因.在实桥分析前,三维仿真模型与空间梁单元模型进行比较,结果比较非常吻合,验证了三维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在实桥分析中,考虑了具体的施工过程,对该桥结构在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进行全面分析,对箱梁的开裂进行了相应的模拟,得到的计算结果合理地分析了箱梁开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高墩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高墩稳定性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应力等问题,基于非线性空间有限元的基本理论,以野三河大桥为工程背景,利用大型有限元通用软件ANSYS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对其抗风稳定性进行了非线性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几何非线性,静风荷载对桥梁最大悬臂状态的稳定性影响较大,成桥状态影响较小,同时验证了该特大桥抗风稳定性满足要求;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场及仿真应力场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可以较好地计算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场与温度应力。  相似文献   

6.
由于用地限制高速公路中分带桥墩处的护栏设置空间难以满足标准规范要求,本文针对高速公路中分带桥墩安全防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标准规范中"主要行驶车型"以及"大型车辆"的含义;对于中分带无法加宽但设置大直径桥墩的情况,给出了混凝土护栏和围护结构的处置方案;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手段,进行车辆-桥墩防护结构碰撞的最不利车型和最不利碰撞点分析以及处置方案的安全性论证;加高混凝土护栏和围护结构的仿真模拟结果满足安全性要求,并已通过实车碰撞试验验证,可在工程中应用.建议初步设计阶段尽可能避免在被交道路中分带内设墩,确需设置桥墩时,应尽可能采用薄壁墩,为设置护栏留出空间.  相似文献   

7.
根据地下空间的布局、业态、人流量对地下空间人员足迹进行专项研究与分析,基于视觉的人流量采集系统,对现场进行人流量数据采集和出入规律分析;结合空间布局及指标标识布置情况,采用疏散路径软件对人员足迹进行仿真模拟,为地下空间的业态布局及安全运营提供方案及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震激励的输入是大跨桥梁结构抗震设计中最薄弱的环节。大跨度桥梁由于基础间的间距较大,因而在进行地震响应分析是应考虑行波效应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空间有限元仿真模型,并且对模型进行了全桥结构动力分析,得到了该桥基本的动力特性参数,并对其进行了不同波速作用下行波效应的分析,与一致激励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将为大跨刚构桥的地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自锚式悬索桥结构体系复杂、施工控制难度大的特点,以青岛海湾大桥大沽河航道桥--独塔空间索面自锚式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对该桥施工控制内容、控制原则和数值仿真分析方法的要点进行了论述,建立了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成桥阶段结构受力和变形状态分析,并提出了施工控制的最终目标,可为同类型桥梁的施工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某主跨88 m矮塔斜拉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较为典型的主梁边室U形裂缝和顶板底面45°斜裂缝。为研究主梁施工期开裂原因和主要影响参数,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空间有限元施工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梁段结合面施工质量低劣、承载能力不足是造成梁体U形开裂的直接原因,局部应力水平较高是造成结合面处开裂的潜在原因;Z向应力过大是翼缘板底缘开裂的主要原因,翼缘处截面削弱是次要原因;顶板横向预应力过大、是造成顶板底面45°斜裂缝的主要原因;横向预应力对底板Z向正应力和顶板底缘主拉应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