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铁路的灾害防护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的灾害防护是我国铁路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对可能造成铁路灾害的种类进行分析,并阐述可采取的防护措施.在参照国外高速铁路灾害防护技术的基础上,探讨适合我国高速铁路应用的灾害防护技术.研究结论:通过对可能造成铁路灾害种类的分析,有些突发性灾害信息实时性要求很高,及时预报和报警,对降低列车损失至关重要.我国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建立,应结合运营特点,合理确定某些灾害监测信息能直接控制列车限速或停运;另一些灾害监测信息可由调度人员人工确认处理.并可将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作为车站综合监控系统的主体部分进行集成,也可将自然灾害、轨温及火灾、突发事故、异物侵限监测和其他各类辅助监测统一集成.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我国高速铁路可能发生的灾害种类、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和监测手段,指出灾害防护技术今后应加以研究的方向;论述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防灾安全监控系统集成,强调火灾、气象、地震监测应相对独立,明确了地震、异物侵限、风灾监测报警信息应直接控制列车限速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阐述我国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标准安全相关的通用条款、功能安全、设备结构安全、信息安全、人员安全、灾害防护等内容;从RAMS规范等效性、故障-安全原则、安全信息传输规范及高速铁路不设置平交道口的规定等方面,对比分析我国CTCS标准安全性与国际安全标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严寒地区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确保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在设计年限内安全服役,分析了我国相关行业耐久性设计技术规范中冻融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提升技术措施的差异,对比研究了常见防护技术性能特点、适用范围及防护效果等。基于我国严寒地区高速铁路混凝土服役环境的特点,总结冻融环境对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以及行车安全性的影响,提出严寒地区混凝土结构防护材料技术要求。基于高速铁路立面混凝土结构和平面混凝土结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防护技术措施,为实现严寒地区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阐述接触网安装结构及受雷击次数的计算,分析高速铁路接触网雷害主要特点以及高速铁路接触网雷电防护技术现状,最后提出高速铁路接触网雷电防护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运营速度快、轨道平顺性要求高;对于临近运营高铁路基的基坑开挖,尤其在软土地区,合理的基坑防护可以有效降低基坑开挖对高速铁路路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某城市工程实际,研究某高速铁路附近锚桩防护方案基坑开挖对高速铁路路基的影响。分别采用ABAQU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和对各施工阶段进行现场监测,对比分析锚桩防护方案基坑开挖引起的高速铁路的附加沉降量与横向水平位移。结果表明,高速铁路的附加沉降量与横向水平位移符合规范要求,锚桩防护方案切实可行,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应较好,可以较好的反映高速铁路的位移情况。  相似文献   

7.
分析高速铁路桥梁设置列车安全防护措施的必要性,总结国内外铁路桥梁主要防护措施的有关情况,介绍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方案,并对今后有关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简称:灾害监测系统)是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系统之一,已建设的高速铁路均按线建设了灾害监测系统。为了能使用户随时随地掌握和处理灾害监测系统的报警信息,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解决灾害监测系统时效性等问题,研究和设计了灾害监测系统移动终端。结合X-Code、React Native和Ajax等IOS开发技术,设计灾害监测系统移动终端(IOS版)的架构、功能、数据处理流程等,实现了灾害监测系统的移动终端。实验结果表明,灾害监测系统的移动终端能够提高信息时效性和快速处置问题的能力,为移动终端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9.
沪昆客运专线长沙枢纽联络线有两座主跨为(32+80+112)m非对称槽形梁独塔斜拉桥,桥梁上跨武广高速铁路,采用水平转体施工,转体重量为14 500 t,桥梁主墩承台边缘与武广高速铁路路基段最近侧线路中心距13.4 m,安全防护难度大。针对临近运营高速铁路的路、桥复杂环境条件,首次对临近高速铁路的构筑物建立了全方位安全防护体系,分别从基础施工、主塔施工、槽形梁浇筑等方面的安全防护技术进行了研究,有效确保武广高速铁路不受任何外部施工环境影响,保证高速铁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0.
戈壁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飞  李鲲 《中国铁路》2009,(12):37-40
针对戈壁地区高速铁路面临风害、沙害、水害等自然灾害,在路基排水、路基防风治沙、绿色防护设计、路基边坡防护等方面提出设计对策。论述戈壁地区的地基处理、路基防风、路基填料设计及施工工艺、路基边坡防护等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高速铁路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