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林 《城市交通》2010,8(5):1-5,10
2010年2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建城[2010]13号),2010年5月16日又下发了"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建城[2010]80号),这两份文件对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回顾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城市交通规划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对两个文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人口已达65亿,美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等国的城市人口已超过全国人口的70%,德国、丹麦、日本的城市人口已达80%.世界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导致车辆增多,给城市带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缓和交通拥挤,将是世界大城市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而发展大容量、无污染、高效率的轨道交通,已日益成为大城市交通发展的首选模式.城市轨道交通有多种方式,其内涵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机动化趋势不可阻挡,加之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因素将必然引发大量交通需求。城市交通能否持续发展,是决定城市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紧迫性与重要性。从下面欧洲部分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状况可得到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世界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导致车辆增多,给城市带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65亿,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已激增到400多个;美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等国的城市人口已超过全国人口的70%,德国、丹麦、日本的城市人口已达到80%。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缓和交通拥挤,将是世界城市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我国城市对外交通中客运多方式协同运行效率,优化客运资源配置,依托人口迁徙大数据,建立量化分析城市对外交通客运方式优势出行距离的方法. 提出用绝对优势出行距离和相对优势出行距离来表征优势出行距离,分别构建城市对外客运方式的绝对优势出行距离模型和相对优势出行距离模型;利用人口迁徙大数据,绘制基于出行距离的客运方式分担率曲线,对优势出行距离模型进行求解. 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对外交通中公路、铁路、航空客运方式的绝对优势出行距离分别为[8, 119] km、[119, 1 594] km和[1 594, 3 000] km,相对优势距离分别为[8, 463] km、[318, 983] km和[2 477, 3 000] km.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人口已达65亿,美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等国的城市人口已超过全国人口70%,德国、丹麦、日本的城市人口已达80%。世界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导致车辆增多,给城市带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缓和交通拥挤,将是世界大城市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发展大容量、无污染、高效率的轨道交通,已日益成为世界性大城市交通发展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7.
交通资讯     
《城市交通》2018,(2):103-108
正国内瞭望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加快实施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发改规划[2018]406号)(以下简称《通知》),提出2018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五大重点任务,包括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市群建设质量、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城镇化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荫  陆建 《城市交通》2006,4(2):16-20
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进行了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一个城市轨道交通适宜的发展规模,与这个城市的规模、城市形态、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用地状况等因素有关。国内外关于一个城市轨道交通适宜的规模并没有一定的参考标准。在参考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规模,以及城市经济实力、人口规模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制约条件,提出了在不同经济水平(GDP)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的规模与人口密度之间的数学关系,为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2011,(4):47-47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飞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病日益凸现,越来越拥堵的交通和愈发紧张的城市空间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完善交通规划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如何科学的开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如何将地下空间和交通规划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0.
正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城市建设,中国城镇化发展已进入下半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发展方式进入转型期,由注重速度向注重质量转变。相应地,在城镇化与城市建设的发展特征上,城市人口增长、新区增量扩张速度放缓,既有城市建成区存量规模越来越大。然而,城市空间结构还远未实现规划的多中心结构,职住问题还是制约城市生活品质提高与交通问题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建成区城市更新在城市空间发展上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