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部交通科技》2012,(7):I0003-I0004
港珠澳大桥自主科技创新再获突破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高水压下120年设计使用寿命止水带(也称沉管隧道OMEGA橡胶止水带)研究”目前取得重大进展,该项目技术与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月12日,该项目在湖南株洲通过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株洲市科学技术局主持的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2.
《西部交通科技》2012,(12):I0003-I0004
近日,由水工构造物耐久性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四“跨海集群工程混凝土结构120年使用寿命保障关键技术”(以下简称“课题四”)顺利通过评审,为港珠澳大桥耐久性设计、旋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管幕工程顺利完成5月28日,随着最后一根顶管缓缓顶出,由36根钢管组成的曲线顶管管幕成功下穿我国第一大口岸──拱北口岸,标志着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暗挖段曲线顶管管幕核心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该项施工技术填补了我国建筑领域的空白。拱北隧道是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极具挑战性的隧道工程之一。为有效解决拱北隧道暗挖段施工技术难题,交通运输部设立科研项目"港珠  相似文献   

4.
<正>12月31晚18时38分,随着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的宣布,在千余位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的现场见证下,港珠澳大桥点亮全线灯光。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亮灯标志着全线供电照明系统施工的圆满完成,意味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具备通车条件。记者在现场看到,绚丽的烟花竞相绽放下,港珠澳大桥全线灯光亮起,九洲桥"风帆"塔与海岸线、城市高楼形成远近景,江海桥三只出水"海豚"灵动活泼、栩栩如生,嵌有"中  相似文献   

5.
<正>继2016年9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全线贯通后,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正式贯通。这意味着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具备了2017年年底通车的条件。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是目前世界上长度最长、  相似文献   

6.
综合信息     
《西部交通科技》2011,(10):I0002-I0003
港珠澳大桥海中人工岛主体结构形成 2011年9月11日上午,随着第61个钢圆筒插入珠江口海面,港珠澳大桥海中人工岛主体结构宣告形成。这也意味着港珠澳大桥工程重要难点取得突破,为大桥2016年3月顺利完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综合信息     
正世界最长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贯通继2016年9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中的桥梁工程全线贯通后,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再迎重要时刻: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段的连接工作顺利完成,此举意味着这个被称为超级工程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全面实现贯通。作为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还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其长6.7公里,建设者们在最深40米的海底将它们拼接成了一条海底巨龙。  相似文献   

8.
"第一"到"百年",我们正在从桥梁大国到桥梁强国中进行蜕变。泰州长江公路大桥连创五项"世界第一",吉茶高速公路矮寨特大桥连创四项"世界第一",雅西高速公路干海子特大桥连创四项"世界第一"……而这一年,比这些"世界第一"更让人欣喜的,是行业上下对桥梁建设本质的理性思考,"建造百年大桥"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新年伊始,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三工区二分区项目部顺利完成隧道止水带安装工作,为确保港珠澳大桥6.7公里海底隧道实现120年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介绍了港珠澳大桥工程概况和沉管隧道管节预制厂的选址过程。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管节预制厂可供选择的场地有广州南沙龙穴岛及伶仃洋桂山岛。根据沉管隧道预制厂的概况、生产流程,及其对港珠澳大桥项目的重要性,明确了选址需要考虑的因素;通过对比和分析南沙龙穴岛与伶仃洋桂山岛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以及地质与岩土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本着工程安全为最重要因素的思路,选择了伶仃洋桂山岛作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管节预制厂厂址。  相似文献   

10.
《西部交通科技》2009,(2):I0002-I0003
港珠澳大桥耐久性评估和耐久性混凝土试验研究近期启动。该大桥将超越目前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设计100年寿命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提出其设计使用寿命等于120年的耐久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建设愿望     
正江山如此多娇。这是一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施工现场,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西连珠海和澳门由三地共同合作建设,创当今世界上综合施工难度之最。2015年11月,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即将竣工的"新世界七大奇迹"的第三位。青州航道桥索塔结形撑顺利安装完成,"中国结"完美矗立在伶仃洋海域,成为港珠澳大桥首个标志性景观。外海超长桩基施工、索塔结形撑安装(中国结)、大节段钢箱梁吊装、小节段钢箱梁及斜拉索安装诸多创新的施工工艺及技术难题被——破解。2016年,祝愿港珠澳大桥更美丽!祖国更富强!  相似文献   

12.
综合信息     
港珠澳大桥主桥最大跨径青州航道桥顺利合龙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中跨合龙段MCL梁段4月11日顺利完成吊装,该航道桥是港珠澳大桥主桥最大跨径航道桥,当晚的合龙打通了大桥从西人工岛到深水区通航孔桥的通道。青州航道桥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全桥采用半漂浮体系,桥跨1150米。索塔采用双柱门形框架塔,塔高163米,共设有14对斜拉索。当  相似文献   

13.
正10月8日,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完成了首节曲线段沉管E33的安装,这是从东人工岛安装的第一节沉管。至此,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实现了与东人工岛的成功对接。这是全世界首个工厂化预制的曲线段沉管,外海安装毫无经验可循,中国交建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团队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经过近两年的筹划,1年的科研,半年多的施工准备,成功攻克了曲线段沉管安装的世界级难题。10月8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33沉管安装到位。这项工程的基本概念是,在珠江口构筑两个人工岛,然后在这两个人工岛之间,用33个巨大的混凝土管子,次第对接起来形成一个近6公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出发,按照水上交通安全的构成要素,对港珠澳大桥施工区域水上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海事安全监管的建议,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促进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港珠澳大桥建设可以说代表着当今世界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产品零缺陷,保大桥使用120年"是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们的庄严承诺。水底隧道的防排水有别于越岭隧道,海底地下工程要"以堵为主、限量排放",是工程质量方面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环节之一。沉管在水下成年累月经受富含氯离子海水的侵蚀,为达到120年的使用要求,较好地完成工程建设,建设者们不断创新,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采用了如钢圆筒围堰干法安装工艺、大节段钢箱梁  相似文献   

16.
《综合运输》2010,(1):90-90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加强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粤港澳经济发展合作。他指出,港珠澳大桥是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超大型交通基础设施,也是举世瞩目的重大基建工程。粤港澳三地民众对港珠澳大桥充满着期盼,三地政府为促成这一工程付出了辛勤努力。大桥的建设,不仅是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应对危机、拉动投资、提振人心的措施,而且将进一步密切香港与澳门之间、港澳与珠三角地区之间,进而与广大内地之间的联系,对于改善珠三角地区投资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  相似文献   

17.
<正>7月18日,广东珠海的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部调度中心,大屏幕上的台风预报图清楚显示,我国南方41年来最强台风"威马逊"已经登陆海口,这意味着这一超级台风将不会"光临"正在紧张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工地。悬着的心还没放下,另一个消息传来,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了新的台风"麦德姆",这会不会影响港珠澳大  相似文献   

18.
观点     
港珠澳大桥牵动大珠三角从提出拟建港珠澳大桥之初开始,单、双Y方案就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热点。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世平分析说,“单Y方案和双Y方案涉及的利益不同,深圳是其焦点所在。” 2月18日,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汤炳权就大桥方案选取发表看法,“双Y方案可以沟通港澳和粤西的交通,也可以连接深圳、粤东,更重要的是更加有利于投资贸易,可以充分利用大珠三角的资源,辐射华南地区。”2月23日,深圳市领导李鸿忠也表示,“若大桥经过深圳,对港深两地都有好处。只有深圳和香港的集装箱码头发展起来,才能把世界级的制造中心留在珠三角。”(《21…  相似文献   

19.
<正>在烟波浩渺的伶仃洋,一个横跨天堑的梦想正渐行渐近。这里,正在建设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世界最长的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一一港珠澳大桥。靠近香港侧的青州航道桥是港珠澳项目三大通航孔桥中的唯一一座现浇混凝土索塔斜拉桥。青州航道桥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是港珠澳大桥桥跨最大、主塔最高的通航孔桥,建成后将成为"中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2月31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举行全线亮灯仪式,标志着大桥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具备通车条件。作为世界首例集桥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的超级工程,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在新年前夜点亮了伶仃洋。一个个大国重器是中国科研领域硕果累累的真实写照。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