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齿轮的设计过程中,会给出跨棒/球距的长度与偏差以控制齿厚,加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检测跨棒/球距的问题,跨球距检具作为快速检测其值合格与否的一种检测方法,在齿轮生产行业运用广泛。而校对规M值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此检具的精度,文章运用三种测量方法探讨分析M值的测量,从而推出减少人为误差,快速准确求得测量结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邵延昕  王逊 《汽车技术》2000,(9):24-25,30
针对汽车传动器齿轮热处理后会发生变形,造成齿轮的齿形、齿向和跨棒距等误差的问题,分析了影响齿轮变形的因素,通过热处理变形试验对齿轮热处理前、后的参数进行测量,并对不合格参数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3.
丁士德 《汽齿科技》1995,(1):34-36,33
在齿轮传动中,为保证齿轮副的侧隙,就必须在加工中控制齿轮的齿厚。控制齿轮的齿厚的方法有几种。崦用M值为控制齿齿厚的方法得到齿轮制厂家的普遍接受,为了测量齿的M值,我们设计制造了M值的专用检具。M值专用检具和简易式M值检具都是用于测量M值的专用检具。前者为固定式,后者为携工,可作于机床上进行测量,两种M值检具的配合使用可确保化的齿厚尺寸和减少加工中齿轮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4.
常规的圆柱齿轮测量手段包括公法线、跨棒距等宏观尺寸测量,以及采用齿轮检测中心进行的齿形、齿向、累积误差检测等微观尺寸测量。论文针对格里森MM测量仪测量结果中的随机误差,与实际测量仪器参数设置、被测工件类别,工件装夹以及相关因素会对结果造成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确认了核心影响因素,并找到有效解决办法,为工艺研究所尽快合理优化生产工艺提供依据,并为检测技术人员识别和排除随机误差,出具有效可靠的检测报告,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5.
整车制造厂和供应商对于检具上关键点数据的测量方法没有统一的规范,不同的车型由不同的检具供应商提供检具,导致很多关键测量点的测量标准不统一,不能统一规范测量数据,即使使用整车制造厂的品标,众多的供应商也难以做到统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对零件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而工件形状往往比较复杂、不规则,定位、支撑和安装夹紧都比较困难,且工件刚性较差,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因变形引起误差。一般的通用量具无法对其尺寸、形状进行测量。因此,对汽车零件的检测一般都采用专用的检测夹具(简称:检具)。检具的标准化是检具的设计发展方向之一,应尽量采用标准化和规格化检具元件及检具,所以检具设计者应熟悉标准化和规格化资料。  相似文献   

7.
使用专用检具将同步器齿套内花键的断续孔径基准转换到检具上的连续外径上,由通、止检测代替尺寸测量,实现了同步器齿套内沉台中心距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陈逸 《汽齿科技》1999,(1):14-20
随着我厂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专用检具已基本取代了通用量具和测量仪器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成为产品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专用检具的测量系统分析,探讨专用检具的误差来源及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检测效率高,齿轮双啮仪一直是生产线上大量生产测量齿轮的首选。我国自产的和使用较多的双啮仪一般只测中心距一项,而德国SIMENS公司的MOORE齿轮检测仪则同时可测中心距、齿向、锥度,并可自动计算并显示相应各项齿轮参数精度数值,其测量精度较高,自动化程度高。本文着重探讨它的主要测量原理及软件内自带的有关检测项目的计算过程原理。并稍加介绍原理在上汽齿轮总厂九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汽车技术》杂志1981年第9期刊登了《发动机连杆中心距、曲轴冲程、缸体高度的检验工具》一文。读后感到其中的“连杆中心距检具”的测量方法(即测量点的选择)不够合理,中心距差值的检验结论也不够精确。为此,提出不同看法,进行商榷。为了叙述方便,现将原文介绍的测量方法和结论的要点加以说明。根据原文,其测量方法是:连杆大端在调整螺钉调好定位后,通过百分表分别测量甲、  相似文献   

11.
1 棒侧距和棒间距的选择11 棒侧距的选择根据侧模板处的最大加速值,按照最大加速度的低限ac值8g,得到振捣棒棒径为60mm、尖端振幅为10mm,不同频率对不同坍落度混凝土混合料振动的最大棒侧距(振捣棒轴线到侧模板的距离)如表1所示。表1 棒径为60mm、尖端振幅为10mm时的最大棒侧距cm坍落度/cm振动频率/r·min-16000800010000120000~291215183~591316196~811162024  由表1知,保证侧模板处混凝土充分密实的最大棒侧距随坍落度和振动频…  相似文献   

12.
渐开线齿廓跨棒间距的实用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林 《天津汽车》1995,(4):24-27
传统的跨棒距M值计算中,α是通过invα的反函数计算出的,比较繁琐。本文介绍新的计算M值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以及齿厚公差与M值的公差、圆尺寸的M值的相应变化等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一种锥齿轮齿厚的测量长久以来依靠齿轮游标卡尺、光学齿厚卡尺、工具显微镜或球测量头配合背锥作基准等传统方法,但锥齿轮齿厚测量必须依靠测量基准即理论外径和轮冠距。文章阐述了一种任意轮冠距下的齿轮齿厚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4.
巧妙借助量棒的方法,利用三坐标测量机实现双中间轴变速箱副轴总成齿轮对齿精度测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四、检具的制造过程1.事前准备(1)根据产品图检查标准模型的形状、孔位是否正确。(2)根据标准模型的形状,确定脱模方向及打楔部位。(3)检查检具图是否正确,骨架的结构及强度是否合理。2.对标准模型要进行的辅助工作(1)根据检具图要求,在标准模型的周围钉挡板及做夹紧器底座的方盒。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粗加工后曲轴相位角测量的难度,及专用检具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十字轴在热处理后的变形进行校直前的检测,采用固定和活动V形块相结合及连杆结构方式的检具对十字轴进行方便和快捷的测量,并对检具进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十字轴在热处理后的变形进行校直前的检测,采用固定和活动V形块相结合及连杆结构方式的检具对十字轴进行方便和快捷的测量,并对检具进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前采用翻转机床工作台在坐标磨床上依次将综合检具的孔系加工完成,但以这种工艺方法加工出的产品不能完全满足图纸的技术要求。通过对两种典型综合检具的设计结构、技术要求及加工工艺进行分析,重新设计钳工测量、调整、装配的工艺方法。实践证明,按照这种工艺方法加工的综合检具完全满足图纸技术要求,同时总结出一套低成本,高效率的高精度综合检具制造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20.
高利  李荣跃 《汽车技术》1998,(11):24-27
通过对大客车前风窗检具及主控空间曲线特点的分析,探讨了测量检具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各种测量误差。提出了“分段测量法”和“触点坐标调整法”,并采用了“一元三点插值”的误差分析方法。与CAD接口的编程技术减少了数据处理工作量,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检具有足够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