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系统阐述了海洋油气开发中经常遇到的多相流动问题,如确定油藏量和油藏的分布与变化规律的多相渗流问题,油井中产液的变质量多相流问题,油井和立管的竖直与倾斜管多相流问题,油气水在管线中的水力与热力规律问题,输送管道系统提升泵和增压泵的性能、分离器的效率,混相流量的计量等问题.文中还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油气水多相增压、多相计量、多相分离、稠油除砂、倾斜井多相流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重点阐述了集离心、膨胀、重力分离原理为一体的新型油气水高效分离器的性能和特点,以及用γ射线硬场层析成像方式来实现油气水混相流量测量方案.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了基于放射性同位素镅(241Am)及放射性同位素铯(137Cs)两种核素的双能γ射线系统,设计制造了一套多通道前放及脉冲成形放大器、可编程脉冲计数式数据采集系统及探测器高压电源系统,推导了双能γ射线测量方程,讨论了双能γ射线测量方程出现线性相关的条件和提高测量精度应采取的测量技术手段.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该双能γ射线系统存在明显的测量误差.在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找到了产生误差的物理原因,即高能级γ射线产生的康普顿散射的影响,并据此引入了相应的测量修正算法,该修正算法明显改善了系统的测量误差,使该双能γ射线多相含率测量系统实现工业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油气水的高效分离是陆上和海上油田在油气生产、输送、存储中关注的问题,复合式分离方法是近期的发展方向."十五"期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合作项目中列入了该研究课题.本文回顾了自2001年开始的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新型复合式分离器研制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以及取得的进展.首先通过文献总结、专利调研和国内现场考察,提出了集重力、离心、膨胀于一体的复合式分离方法,采用以实验为主,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的研究路线.2003年力学所建成了模拟油气水分离的实验装置.2004年对离心和重力膨胀的关键部件--螺旋管、梯型管等进行了不同粘度、不同流速、不同油水配比条件下的油水分离实验.得到了螺旋管回转半径、开孔数量、孔径、方向,T型管垂直管的高度、数量、管径等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配合直管和螺旋管的数值模拟,得到了上述重要分离部件的设计准则,然后按工业使用分离器处理量的1/10缩尺比例,2005年设计制造了高效的复合式油水分离器.3月底,长4.5m、宽2.2m、高2.5m,全部由不锈钢制成的样机在力学所安装完毕.在粘度1~1500Mpa s,油水混合液流速变化范围为0.2~1.5m/s,油水配比为10%~90%范围内进行了分离器的实验室样机试验,达到了分离后油中含水率小于1%的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将设计全尺寸的复合式分离器,用于陆上油田工业现场试验以考核它的最终指标. 相似文献
5.
6.
7.
8.
在港口散粮输送与储运系统中,气固分离技术日益受到重视。旋风分离器利用双向流旋转时的离心力作用使物料与气流分离。传统旋风分离器下部的锥体段都是上大下小布置,因为锥体部分使主气流易于转变成上升流,同时便于粉尘从下部排出,对分离效率有一定提高。扩散式旋风分离器,其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燃料油和润滑油的除水技术。阐明了除水装置的原理、构造、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所述装置具有独特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介绍美国Metso Minerals公司开发的新型双弧线型装船机。该机除具有单弧线型装船机投资小、容易控制粉尘等优点外,其拥有的2个装船臂可作业于更大吨级的船舶,并且在进行换仓作业时也无需停止取料机从堆场取料,从而能提高装船效率,可为用户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焊接技术是是现代船舶建造工程的关键工艺技术之一,不断创新船舶高效焊接技术,推动船舶焊接技术向焊接自动化、焊接高效、优质、低能耗和环保的方向发展,能够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缩短造船周期、节约造船生产成本的同时,打造出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绿色造船企业。本文主要介绍广船国际高效焊接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机舱设置油水分离装置和油分浓度监视器是国际防污公约规定之一,综合本人在船工作经历,设计一套实用性较强、准确性较高的带反冲洗的真空式油水分离器,它采用双电极自动排油控制、激光油分浓度监视器,满足油水分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提出并实现一种基于触摸屏的新型控制装置。触摸屏通过串行通讯线路外接I/O模块,使其成为集触控输入、图形显示和控制逻辑于一身的控制装置,扩展触摸屏的应用范围。介绍将这种控制装置应用于分油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实例,包括硬件设计、触摸屏画面设计、设置和程序设计。实验表明,这种控制装置是有效的,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对除铁器在运行过程中的能耗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运输系统的特点对除铁器的启停方式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详细介绍了除铁器节能方法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小型非火工分离器,对其结构构成、工作原理进行了论述,运用失效分析方法,确定了机构的薄弱环节,并对各环节进行了受力分析与强度校核,通过计算得知内筒壁厚的尺寸设计是影响连接分离装置总体载荷强度的关键。同时,对装置进行了分离能力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符合预期分离要求,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可为类似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