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杭 《汽车文摘》2024,(2):18-27
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对于环境感知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激光雷达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更好的获取环境中的三维信息,已经成为了3D目标检测领域研究的热点。为了给智能汽车提供更加准确的环境信息,对激光雷达3D目标检测领域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综述。首先,分析了自动驾驶车辆各种环境感知传感器的优缺点;其次,根据3D目标检测算法中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综述了基于点云的检测算法和图像与点云融合的检测算法;然后,梳理了主流自动驾驶数据集及其3D目标检测评估方法;最后对当前点云3D目标检测算法进行总结和展望,结果表明当前研究中2D视图法和多模态融合法对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传统汽车零部件检验检测企业试验检测数据分析与维护管理方式的弊端,通过对汽车零部件检验检测行业数据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一种将新兴互联网云平台技术与传统试验检测数据分析与维护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点,推动传统汽车检测服务行业数据管理模式由线下到线上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目标检测的点云分割与识别算法的准确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稀疏彩色点云结构,该结构由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与激光雷达采集的点云信息进行空间匹配与特征叠加后生成。通过改进的PointPillars神经网络算法对融合后的彩色稀疏点云进行运算。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在平均精度上比原算法有较大的提升,尤其是对行人和骑单车人的识别平均精度的提升更为明显,在中等难度下的行人和骑单车人3D检测的平均精度值分别提升13.8%和6.6%,显示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张盼  朱冲  高峰 《重型汽车》2023,(5):16-17
逆向设计是汽车设计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方法,通常应用于整车及零部件外观设计中,文章首先介绍逆向设计在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指出逆向设计与正向设计的不同之处,其次详细描述CATIA软件通过点云预处理、网格化、模型重构等工作流程,完成实体零部件到三维数据的逆向设计工作,最后针对三维数模进行工艺可行性分析,发掘现有产品质量问题改进点,提升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5.
《汽车实用技术》2013,(11):46-46
Urbe是第一辆3D打印的汽车,由KorEcoLogic在2011年开发。这项设计引领了多项3D打印技术。KorEcoLogic正在制造第二版Urbee3D打印汽车。可以说Urbee的部件设计优化没有3D打印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以减震器为例,包括风管和其它接I:2设置都需要3D打印。令其可以使用更少的零部件,而且能够明显减少总体重量。据称,新版本3D汽车需要50个零部件左右,而一辆标准设计的汽车需要成百上千的零部件。  相似文献   

6.
<正>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概念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指把旧汽车零部件通过拆解、清洗、检测、分类、再制造加工或升级改造、装配、检测等工序后,使其恢复到具有原产品一样的技术性能和质量的制造过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不是简单的  相似文献   

7.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存在对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与生产投入不高的问题,导致生产的零部件质量不佳,容易产生一定缺陷,为此,本文结合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研究零部件缺陷检测方法。首先,分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发展现状,通过滤波处理去除零部件图像噪声,获得平滑的汽车零部件图像;其次,利用阈值分割法分离图像中零部件部分与背景部分;然后,采用canny边缘检测方法提取零部件图像边缘特征;最后,利用形状模板匹配法检测并提取零部件的缺陷位置。在实验论证中,将传统检测方法作为实验对比,设计的方法展示出了很好的检测效果,其对汽车零部件缺陷检测的全类别准确率均达到了90%以上,远远高于传统检测方法。由此可以证明,设计的零部件缺陷检测方法可行有效,能够较准确地检测出零部件的缺陷,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汽车新技术升级迭代,对汽车维修技师的检测诊断技能要求逐步提高.在此背景下,道通科技运用云平台、大数据、AI等核心技术提供专业智能诊断检测综合解决方案、智能汽车电子零部件及新能源电池分析系统等服务,让维修企业更好、更快、低成本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汽车的白车身钣金件为研究对象,通过3D扫描设备扫描零件,并使用软件进行处理,形成虚拟点云仿真模型。将结果导入到数模中,对比零件原始数字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成型分析。最终输出检测报告,从而代替常规检具。既降低了检具制造成本和周期,还能识别不易检测的数据点,为快速复验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零部件精密装配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即拓宽以精密零部件组装和定位作为基本核心内容的自动化装配技术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应用日显重要。考虑到精密零部件的组装程序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综合考虑零部件成品和半成品的差别,提升装配自动化水平。但我国目前汽车零部件装配技术发展相对滞缓,甚至阻碍了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为此,针对汽车零部件精密装配自动化技术进行讨论,论述汽车零部件装配过程中的可靠装配方法与优化检测系统,明确不同部件的准确定位,以便优化生产过程,实现汽车零部件的精密装配。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与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新产品设计的技术手段、工艺与方法。本文在了解3D打印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光固化快速成型原理及其工作过程。结合光固化成型技术与汽车零部件设计之间的关系,对两者之间的共同发展做具体的描述。通过对汽车零部件建模设计的具体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光固化成型技术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应用的优势,为3D打印技术提供可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汽车与安全》2009,(10):28-28
由商务部举办的中国最大的、自主的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于9月24日上午10点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正式开幕.来自中国及世界众多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制造商、经销商、采购商、品牌商;跨国汽车及零部件集团CEO:各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商协会高层以及新闻媒体共同参加,共同见证规模空前的开幕式盛况。  相似文献   

13.
汝春波  曹恬 《汽车电器》2023,(2):44-47+50
逆向设计的关键流程有点云数据的采集、点云数据的预处理和逆向建模。本文主要是使用逆向设计技术对汽车零部件转子式机油泵壳体(下文简称壳体)的逆向建模。其具体的设计流程是先分析点云数据的采集方式,然后利用实验室的三维扫描设备来确定具体需要使用什么样的采集方式,并采用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Shining3D-Scanner双目型三维扫描仪来采集壳体的三维点云数据,然后利用逆向软件Geomagic Wrap来初步处理采集到的点云数据,其中需要处理的部分包括去除体外孤点、减少噪声、删除钉状物、填充孔洞、网格松弛和去除特征等,最后使用逆向软件Geomagic Design X对经过预处理的三角面片模型进行曲面重构(逆向建模)并得到重构的壳体的实体模型。  相似文献   

14.
零部件轻量化是汽车轻量化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轻量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汽车轻量化实质上是零部件轻量化,实现零部件轻量化可从六个方面入手,主要有四种途径,实施中有几点建议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国内外主机厂对汽车内饰件开发周期和成本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降低开发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及提高零件精度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3D打印成型技术则能快速制作造型复杂的零部件,当发现产品设计出现问题时,修改3D数据重新打印即可对产品再次进行匹配验证。因此3D打印技术不但能降低零部件的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还能提高零件精度。文章以汽车内饰件出风口总成为例系统的介绍了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与配件》2014,(3):44-45
隶属于上海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零部件采购中心)的"安帕仕"品牌在2013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服务用品展览会上对外宣布,将与德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OPTIMAL达成战略合作,共同谱写汽车售后市场篇章。  相似文献   

17.
汽车检测通常指使用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对汽车进行不解体检测诊断,对汽车的技术状况和使用性能给出一个正确的评价或迅速准确地判断故障、找出故障部位,以确定较优的维修方法,做得到事前修理,减少汽车磨损,延长汽车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并可减少零部件拆装和不必要的更换,节约维修时间,提高维修效率,减少维修费用,降低维修成本,提高汽车的运输能力,保证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简要的介绍了车内空气质量的管控方式以及现状,同时也通过我国国内某公司车的车内空气质量管控体系来进行相关的介绍,并且利用云处理分析具有较低VOC的材料,而且通过大数据总结了车内禁用材料清单。同时还通过与汽车零部件供应相关的VOC数据库来进行高危风险零部件的筛选。希望而已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随着轻量化设计的大力推广,铝合金零部件被各大汽车主机厂广泛使用。针对铝合金零部件性能的检测方法也逐步建立起来,文章主要针对铝合金轮毂和气门室盖的气密性检测方法做了介绍,并且通过数值分析简要介绍了其检测原理。  相似文献   

20.
国际上通常把产品开发称“R&D”,即“研究与发展(开发)”,而对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就是把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开发,落实到产业化目标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