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殊测试     
《汽车与运动》2016,(4):159
你知道吗?《汽车与运动ev0》测试小组不仅测试汽车,还测试所有和汽车相关的用品,丰富您的用车生活!奥德奥ADA768车载空气净化器参考价:1280元雾霾变得日益严重,空气净化器越来越得到驾车一族的青睐,毕竟良好的空气环境是正常生活与工作的前提。我们本次推荐的奥得奥ADA768车载空气净化器采用了传统长方形机身,配备液晶显示屏幕,可以直观地反映车内空气状况。并结合多重净化技术于一身,可对车内环境进行净化、并祛除车内异味,同时还具有香薰功能。在净化技术方面,奥得奥ADA768车载空气净化器采用了欧洲宇航局(ESA)"太空舱"  相似文献   

2.
智能化与网联化已成为汽车技术转型升级的主流趋势,作为网联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车内网的建立与可靠运行是智能网联技术成熟与否的关键要素之一。而车载以太网是车内网功能实现的重要技术手段。什么是车载以太网?为什么汽车的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无人驾驶。  相似文献   

3.
采用GC-MS与HPLC对开启车载净化器前后的车内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此车载空气净化器对车内VOC具有净化效果,且甲醛净化效果最为显著。进一步对净化效果的时效性进行验证得知,车载空气净化器第10min时净化率趋近稳定,通过此次车载净化器净化车内VOC的效果验证,为主机厂开展车载空气净化器净化效果验证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汽车已有100多年历史,引领历史发展的永远是技术。举些简单的例子,更大功率的发动机让汽车能跑得更快,安全带的出现挽救了大量的生命,车载空调保证车内冬暖夏凉,车载娱乐系统使得长途驾驶不再枯燥无味。总之汽车技术在汽车普及和改善人类生活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汽车朝着智能化发展,智能设备也随之被广泛应用,旨在提供更好的安全驾驶和驾驶体验。其中,车载抬头显示(HUD)作为车内重要智能设备,通过光学设备直接为驾驶员提供有效信息,如车速、警告、导航等信息。随着显示信息的不断增加,在车载抬头显示的设计中需要考虑人因学和交互设计,通过分析并深入洞察国际上关于HUD研发的最新文献,从显示信息、心理负荷与分神、夜视、投影距离、设计空间、视觉显示和车辆行驶维度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汽车工程技术和研究人员提供HUD和AR-HUD的设计指南。  相似文献   

6.
为了净化舱内空气,提升车内空气品质,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本研究基于高效安全的滤网吸附技术和离子净化技术,并采用车联网技术,配备必要的传感器,开发出一套智能车载空气净化系统。  相似文献   

7.
针对后视镜引起的前侧窗与车内气动噪声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某商用车进行车外后视镜区域数值模拟和车内噪声预测的研究。稳态分析采用RANS模型中SST(Menter)k-ω模型,瞬态分析采用基于SST(Menter)k-ω的分离涡模拟(DES);通过分析后视镜侧窗区域的稳态静压力与瞬态动压力、速度和涡量云图,揭示了因A柱后视镜而产生车窗表面的湍流压力脉动的机理;同时求解瞬态流场获得两侧车窗表面湍流压力脉动载荷。采用声学FEM方法将车窗表面湍流压力脉动作为边界条件来计算气动噪声的传播,基于车内声学空间不同频率的声压级云图分布规律,说明了车内气动噪声主要集中在中低频段和声压级最大的分布区域;驾驶员左耳旁声压级曲线展示了20-2500 Hz频段内声压级变化规律。最后进行实车道路滑行测试,证实了气动噪声在车速80-110 km/h时较为明显的结论;采用CFD结合声学有限元的方法可较为准确地预测车内100-2500 Hz气动噪声的声压级,为优化后视镜、降低驾驶室内气动噪声提供仿真和试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鉴于随着后视镜、A柱、天窗等部位的气动噪声源得到有效控制,汽车车底高速气流对车内噪声的影响逐渐凸显,本文中对汽车底部高速气流引起的车内噪声进行研究.首先,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有限元分析(FEA)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实车模型车体高速气流引起的车内气动噪声,结果表明,声压激励的传递效率明显高于湍流压力激励,车内噪声随频...  相似文献   

9.
汽车智能驾驶技术为车辆驾驶员提供了方便,减轻了劳动压力.提高了行车安全系数,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专家预言,汽车驾驶的智能化将是21世纪汽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已研制成功的车载智能化技术主要有以下8项:  相似文献   

10.
混合动力汽车通过发动机和电机两种动力源实现多种驱动模式,不同动力源的切换对整车动力性能和驾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在四轮驱动混合动力汽车的基础上,针对模式切换过程中不同动力源响应性差异造成驾驶性能变差的问题,以纯电动向混合驱动模式切换过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离合器、电机和发动机为控制对象的协调控制策略,通过控制离合器接合压力并结合电机定转矩补偿控制,同时对发动机转速进行PID闭环控制。台架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快速平稳地实现驱动模式切换,提高了整车驾驶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