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广西城乡客运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广西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具备的条件,分析了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广西河池市城乡公交客运发展情况,分析了发展城乡公交客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城乡公交客运发展的建议,为河池市加快发展城乡公交客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李娟 《西部交通科技》2010,(12):5-11,22
统筹城乡道路客运协调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广西城乡道路客运的发展现状与问题,从管理、规划、政策、发展、服务五方面探讨了统筹广西城乡道路客运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周康  何世伟 《综合运输》2014,(10):61-65
本文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阐述城乡客运的功能及现状。结合相关数据从客运设施、管理体制及客运市场化等角度分析我国城乡客运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城乡客运存在的问题,结合城镇化发展特征,提出了实现城乡客运合理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钦州市城乡公交客运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了钦州市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实现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钦州市城乡客运的现状,阐述了钦州市城乡客运存在的安全保障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城乡客运运输安全保障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衡水市城乡客运的线路、车辆、基础设施和实际运营情况,基于衡水思考全国的城乡客运,认为"公车公营"改造、政府扶持分别是城乡客运一体化成功实施的前提和保障,线网布局和运营模式优化是城乡客运优质高效的关键,提出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8.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支撑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总结了目前全国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四种模式,即城市公交向周边延伸模式、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模式、城际间客运资源整合模式及城乡客运服务衔接模式,分析了四种模式的内涵、基本特征及适用法规。  相似文献   

9.
城乡客运组织优化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客运是道路旅客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百色路网的发展趋势入手,分析了现阶段百色城乡客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城乡客运组织优化的举措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城乡客运发展情况的总结,分析不同类型地区城乡客运统筹发展的重点,以期为各地统筹城乡客运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最终实现城乡客运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人、车、路、环境及管理等方面入手,介绍了我国农村客运安全生产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农村客运安全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国农村客运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农村客运安全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城乡道路覆盖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客运网络的生产特点,以城市公交、城际客运和农村客运为研究对象,将其应急处置对象分为运输在途不安全因素及不同态势突发事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驾驶员和客运企业应对不安全因素和突发事件的系列规范,规范了驾驶员的安全行车要求和现场应急处置,以及客运企业的应急响应流程和响应措施。对进一步提升驾驶员和客运企业应对不安全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降低城乡道路客运安全事故发生率及事故后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荔浦县农村客运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农村客运市场发展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加强荔浦县农村客运市场安全管理的措施,为该县构建安全、和谐的农村客运市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当前农村道路客运发展实际,分析了影响农村客运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从加大投入、抓好规划和建设、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机制、加强安全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村道路客运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分析农村公路交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研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公路等级及里程、客运及货物运输系统、公路养护与管理、道路交通安全防护等方面对交通的需求,提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uses a previously developed spreadsheet cost model which simulates public transport modes operated on a 12-km route to analyse the total costs of different passenger demand levels. The previous cost model was a very powerful tool to estimate the social and operator costs for different public transport technologies. However, as the model is strategic, some basic assumptions were made which are relaxed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speed-flow equation in the original spreadsheet model assumes that speed decreases according to the ratio of the current frequency and the lane capacity which is based on the safety headway without taking into account passenger boardings. However, this may vary in different operating environments. Therefore, the speed-flow equation is improved by moving from a linear equation to a piecewise equation that considers the features of different operating environments. Second, the model assumes that supply is sufficient to meet demand. However, when the level of demand is high for the lower-capacity public transport technologies, passengers may find the incoming vehicle full and therefore, they have to wait more than one service interval. This paper applies queuing theory to investigate the probability of having to wait longer than the expected service headways which will affect the average passenger waiting time. The extra waiting time for each passenger is calculated and applied in the spreadsheet cost model. Third, the original model assumed that demand was externally fixed (exogenous).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ces after applying these equations, endogenous demand rather than exogenous demand will b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elasticities for passenger waiting time and journey time.  相似文献   

17.
小件快运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公路客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多的公路客运企业和汽车客运站加入到经营小件快运的行列,小件快运也逐渐由单个企业的独立运营发展到多个企业联合的网络化运营。对中转运输中多条运输线路进行分析,得到最短运输时间线路,从而提高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18.
公路客运峰谷现象明显,在运能、运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客运高峰期(如春运)的交通需求是政府和企业的一项重要课题。现有的政策并没有使有限的客运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给能源和环境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文章较系统地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论述了建立班车报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客运线路的调查,对公路客运班车报停制度的社会经济效益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分析选取影响公路客运量的主要因素,基于SPSS统计软件对各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将众多相关因素简化为少数不相关因素,消除由于变量过多导致的多重共线性影响,构建了河南省公路客运量预测模型。实例证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河南省公路客运量预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