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司编组站改编能力分析及能力加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运量的增加,为进一步提高乔司编组站改编能力,挖潜增效,在车流分析、改编能力计算、改编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力加强措施,并对能力协调研究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改编集中化趋势下铁路车流组织与编组站改编能力的优化建模问题。基于改编集中化的特点,提出了压缩路网规模、限制或削减部分非重要技术站的改编能力、调整车流组织方案这3种不同的改编集中化模拟策略,分析了各自的利弊,并构建了改编集中化趋势下铁路车流组织与编组站改编能力的耦合优化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归纳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谢飞 《铁道运营技术》2012,(4):56-57,60
研究了铁路枢纽内货运站对编组站的影响,并对货运集中化进行了介绍,提出了货运集中化后,在枢纽内通过优化小运转列车开行、减小编组站车流到达的不均衡性和协助编组站改编难解难编车流等措施,以缓解编组站能力紧张状况,使编组站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相似文献   

4.
编组站到解子系统是编组站改编作业的核心,对其作业能力的准确计算是非常重要的.采用离散系统仿真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符合编组站系统复杂、作业过程多样的特征,可以综合考虑到达流分布、作业时间分布、解体方法多样、作业进路冲突、设备配置变化、固定作业时间不同等多种条件,可以准确地得到计算结果,是编组站作业能力分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置虚拟运量增长系数模拟既有线运能释放后运量的变化趋势,以使路网上编组站的扩能投资费用与车流组织费用之和最小(综合效果最优)为目标,构建考虑机车交路延长的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模型;并采用自适应变异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模型的求解,精确得到路网上各编组站的能力配置需求。研究表明,机车交路延长后能够有效降低无调中转费用,直达去向的数量会随着运量的增长和机车交路的延长而增加;编组站改编能力的合理配置与直达去向方案、车流改编方案密切相关,编组站扩能方案必须考虑全局并以综合效果最优为目标展开协同优化。  相似文献   

6.
编组站能力紧张的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静 《中国铁路》2004,(12):46-49
分析影响编组站能力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合理确定编组站的后备能力,并且从编组站运输生产的实际出发,论述通过编组站到、解、集、编、发的各项作业设备和各种能力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及其它一些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来缓解乃至消除编组站能力紧张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7.
编组站和区间最终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编组站的作业过程,并运用概率论和数字模拟等方法导出了编组站和区间最终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本文结论对铁路运输组织、设备数量计算以及点、线能力协调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编组站设计、生产及运营管理中,对车站作业能力的准确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编组站系统复杂,作业过程多样,作业能力既取决于车站技术设备,又与车站的外部条件密切相关,要得到准确的作业能力并不容易,国内外学者和专家进行过大量研究.文章通过分析编组站的作业特征,综述编组站作业能力计算的理论和模型,探讨和论证采用计算机方法和仿真理论...  相似文献   

9.
针对单点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应用在含有双向编组站的铁路网上时无法细化到各直达去向在编组站的到发场,将双向编组站的到发场也视为路网中的节点站,并考虑双向编组站内不同改编路径车小时消耗的差异性,以车流的集结车小时和改编车小时消耗之和最小为目标,以编组站上下行调车系统的股道数和改编能力为约束,构建多点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多点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的优化结果不但能够确定车流在双向编组站内的改编路径及其车流构成,也能够确定直达去向的到达场和出发场.当双向编组站内不同改编路径的单位车小时消耗均相等时,多点模型与单点模型等价;当路网中双向编组站某个调车系统改编能力发生变化时,得到的优化方案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对编组站上下行系统的改编能力分别考虑,建立多点模型的约束条件,可使得到的优化方案更符合运输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0.
深入分析编组站折角车流产生的原因及其对车站能力和作业时间的影响,提出通过调整车场分工、优化相邻编组站车流组织、优化折角车流在站内的组织、组织好列车反接和反发、减少编组站折角车流的数量,来降低车站的重复改编作业,从而提高车站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牵引变压器容量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我国对电力设备容量大于315kVA的用户均采用两部制电价计费,电价由基本电价和电量电价2部分组成。铁路牵引负荷特点在于负荷波动性大,经常出现负荷陡变,而正常运行时牵引变压器大多处于欠负载状态,只有在短时紧密运行时会出现过负载现象。根据电气化铁道负荷特点和牵引变压器的过负载特性,通过对牵引变压器容量合理性的探讨,考虑在保证安全供电的前提下减小牵引变电所主变压器安装容量是降低铁路运输成本的可行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影响地铁车辆载客量的因素,并对载客量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对某些影响载客量的特殊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充分考虑高速铁路网络作为多级递阶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和对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的要求,构建基于时段特定场景的高速铁路列车服务与需求意向集合(t@n-tsdis,train service-demand intention setat network),定义以完成这个集合所需基础设施占用时间为网络能力的衡量标准。提出了两阶段的优化计算方法,并提出多目标优化改进的Pareto(1+1)— PAES算法流程,采用交互式滚动优化策略处理整数约束条件、模糊逻辑罚函数法处理连续实数约束条件、Pareto存档进化策略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以某高速铁路网络为例进行能力计算,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结合配线设置原则与依据、典型城市已运营线路配线布置和故障情况,从辅助配线布置形式、救援方式等角度分析配线设置与故障发生的关系并反思配线设计的不足,提出后续线路配线设计中应坚持运营功能为主的原则,并给出提高配线冗余设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铁路事业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90年代初,筹建高速铁路的工作报告已被提交有关部门研究讨论,2000年京沪高速铁路的修建已到了实施阶段.京沪高速铁路的修建将结束我国没有高速铁路的历史,将会使铁路的效益、质量、技术和能力为一体,促进我国铁路的全面改观,使我国铁路的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学进步上来.  相似文献   

16.
随着锦承线沿线经济不断发展,现有通过能力已经不适应运量增长的需要.文章对锦承线现有通过能力不适应需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扩能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提高铁路客运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提高旅客列车的载客能力,充分利用旅客列车的剩余能力,设定停车站,减少部分旅客列车技术停车等4个方面对铁路客运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参考矩形及圆形墩柱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混凝土受压结构正截面承载计算的基本假定,采用微积分原理,得到了椭圆环形截面柱在大偏心受压情况下混凝土最大压应力及钢筋应力表达式。另外作为实心椭圆构件其计算公式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9.
在黎塘~南宁南复线工程南环线开通前,采用上行超重超长、下行超重不超长的运输组织方案,提高了黎南段的通过能力,保证了分界口的正常交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和6项基本特征;提出了在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践中应坚持5条基本原则;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趋势,针对处于体制过渡期国有企业的实际,指出了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7条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