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工程车辆散热器模块散热性能数值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工程车辆散热器模块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变化规律,保证其工作稳定性,结合工程车辆的原始资料,在UG NX7.0软件中建立动力舱的三维物理模型.用热交换模型表征车辆散热器模块,采用CFD数值方法对虚拟风洞内的动力舱模型进行仿真,对各工况下散热器模块散热性能进行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各工况下散热器内部热交换过程均呈现梯度变化;随着回流热空气温度升高,散热器的工作效率逐步降低.当其效率不能满足整车需要时,整车会出现系统过热以及工作性能不稳定现象.对比仿真与实验数据,两者误差在2.83%~4.07%之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 ND 型内燃机车水散热器喷雾冷却试验结果.试验中研究了散热器喷雾冷却的传热效果,以及肋片上所生水锈对散热器传热系数和气流阻力的影响.得出了散热器散热能力和传热系数与喷水量的关系和风洞入口温度对散热器传热系数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每单节散热器喷水量为5—30公斤/小时时,散热器散热能力提高约(20—70)%.通过约150小时喷雾试验后,散热器干空气传热系数无显著降低,而气流阻力提高约10%.  相似文献   

3.
圆管翅片式散热器是空调冷凝器、蒸发器常用的一种散热设备.提高该种散热器的传热性能、降低运行阻力可以减少机械能的消耗,减少排放.采用了完全耦合的数值方法对不同翅片材料下散热器在工况、结构不同时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努塞尔数Nu、传热系数K随着翅片导热系数、管间距的变化关系.进一步分析了翅片材料、管间距对翅片表面传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干寒大温差下早龄期混凝土收缩变形规律,降低开裂风险,采用3种养护方法对混凝土进行早龄期养护,以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自由收缩率及最大约束应力为表征手段,设置了基本力学性能试验、自由收缩试验与约束收缩试验,并采用综合型多指标的灰色关联法分析了不同养护方式下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同时,设计了纳米涂层保温性能试验,探究其对混凝土的保温隔热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20.0~15.0℃的循环温度中,采用纳米涂层使得圆柱体混凝土试件内部平均温差降低2.95℃;相比于标准养护,3种养护方式下混凝土抗压及劈裂抗拉强度均有显著降低,干寒大温差不利于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自由收缩率随温度变化明显,呈现出温度降低,自由收缩率增大,反之,温度升高自由收缩率减小,并在-20.0℃与15.0℃时出现极值;最大约束应力受到养护方式影响,自然养护下最大约束应力发展最快,终值最大,薄膜养护次之,涂层养护最大约束应力发展最慢,终值最小;涂层养护下灰色关联度高达0.914 9,明显高于自然养护与薄膜养护,表现出优异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淮安有轨电车1号线全长约20公里,设23个车站,1座车辆基地,采用无接触网的超级电容供电方式。2015年12月28日开通运营,最高运行速度50公里/小时;日均客流由8000人次增加到2万多人次;单日最高客流达4.33万人次,全年载客量达550万人次,是目前全国有轨电车中客流量最大的线路。一、设计细节与启示1.线路规划有轨电车作为中运量交通系统的典型,适用于大城  相似文献   

6.
接触网覆冰严重影响电气化铁路安全运营,为确保牵引供电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止无功发生装置的接触网在线防冰方案.针对该方案建立了在线防冰时接触网系统的动态热平衡方程,并通过分别对比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T 2809—2005和实验测试数据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防冰系统运行后接触网系统的动态温度变化和温度场分布,并探讨了机车速度和负载电流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为-4 ℃,目标温度为2 ℃时,吊弦及其线夹处温差可达5.3 ℃,可能成为最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7.
针对无接触网新型供电方式有轨电车运行能耗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在储能容量有限的情况下降低运行能耗并提高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方法. 该方法在保证列车站间运行距离不变、站间运行时间在可行范围内、且满足超级电容吸收制动功率能力的前提下,通过重新分配牵引、惰行、制动3种工况执行的距离以及列车在牵引与制动工况的出力大小,计算出一条既实现节能又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的列车目标运行曲线;最后使用该方法对某有轨电车实际运行线路进行优化. 仿真结果表明:在冗余时间内,该方法平均减少4%的运行能耗;同时超级电容在有轨电车制动过程中平均增加4%的制动回馈能量回馈,且能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利用专业的热分析软件ICEPAK对地铁厂已设计出的热管散热器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不同工况下相应的温度场分布,以验证此散热器是否满足散热要求.在热源最高温度不超过90℃的情况下,改变热管数、翅片数和热管长度,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最优结构.使其散热器达到重量轻、体积小、耗材少及经济性佳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如何保证在供电接触网中,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当温度变化线索受热胀冷缩作用而长度发生变化时,架空的电缆承力索(或吊索)、接触线(或线缆)要始终处于高度恒定的张紧状态,以保障供电接触网的正常工作,一直是从事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厂商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发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如何保证在供电接触网中,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当温度变化线索受热胀冷缩作用而长度发生变化时,架空的电缆承力索(或吊索)、接触线(或线缆)要始终处于高度恒定的张紧状态,以保障供电接触网的正常工作,一直是从事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厂商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发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CRH3型动车组设备舱温度分布和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动车组设备舱通风散热性能,对列车在环境温度为35~-25℃下运行时,设备舱内空气流动以及传热进行仿真分析,获得牵引变流器表面温度随不同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这为车下设备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管芯式散热器试件进行传热与阻力试验研究,得出在一定雷诺数范围内管芯式散热器试件的空气侧对流换热系数和阻力系数的准则关系式,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6.61%.并分析得出水管排数对散热器试件换热性能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llAnyelectricalconductorplacedinatime-varyingmagneticfieldistheseatofeddycurrentsthatdissipatepowerthroughJouleeffect.ThispowerisconcentratedinthesurfaceofthecomPonent,inaverysmallthicknesswhichdependsontheelectricalconductivityandmagneticpermeabilityofthematerial,butalsoonthefrequencyofthecurrents.Inductionhardeningprocessestakeadvantageofthiseffectbecauseitthereforepossibletocontrolthethicknessofthetreatedlayer.InductionhardeningofsteelcomPonentsisrealisedintwosteps.First,anindu…  相似文献   

14.
以某车用涡轮增压汽油机为例阐述了其冷却系统设计匹配的方法与过程。首先。确定发动机对冷却系统所要求的散热量;其次,根据冷却系统散热量确定冷却水循环量和冷却空气量;再由这3个基本参数确定散热器和风扇的基本结构与性能参数;最后采用数据库法对冷却系统进行匹配,为样机开发并量产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进航空发动机在地面停机、起飞滑跑等工况下散热能力差的问题,利用发动机进气道作为传热表面设计了一款面式空气-滑油散热器,并基于4分块、7分块、直平面代替弧面等分区模拟的方法开展了其传热特性研究及分块模拟的等效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4分块、7分块以及直平面代替弧面等条件下散热器和滑油温度分布及变化趋势都基本相似,且温度差都在1 K以内,通过滑油侧与空气侧计算出的单元散热器散热量偏差也都在5%以内;采用分区模拟进行大型面式散热器的散热特性分析以及采用“以直代曲”等方法模拟弧长与直径比在0.203以下的弧面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通风式制动盘内部通道对流换热的研究成果,从内部通道的质量流量、对流换热系数和有效散热表面积三方面,分析了不同结构设计对制动盘内部通道换热的影响;从解析法、数值分析法和试验测试法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在对流换热分析和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径向叶片制动盘通道内,主要存在2种流动方式,由紧邻叶片吸力侧气流分离引起的回流和在径向通道内部旋转的二次流,抑制回流区的形成可以提高泵送空气质量流量,使通道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二次流将促进通道间的空气混合流动和湍流的发展,加强局部剪切应力,改善制动盘散热性能;综合应用射流冲击强化方式(多束流、旋流和多方向射流等)、高孔隙率和类柱状结构优化设计也能够改变流体在通道中的流动状态,这些措施都会使得通道内流体扰动增大,热边界层变薄,壁面附近的速度梯度增大,有效提高了制动盘的对流换热系数,增强了散热能力;采用解析法和数值分析法得到的结果具有很强的理论参考价值,而采用试验测试法所获得的结果更加接近制动盘实际内部温度和气体流速的变化,因此,若能将三者无缝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则最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在对高速车辆制动盘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时,为了获得最大的散热效率,往往忽略了通道内摩擦压降和流动阻力,因此,如何平衡散热与摩擦压降、流动阻力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深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FLUENT的硅油减振器热片散热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热片的散热性能好坏严重影响硅油减振器的使用寿命.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了硅油减振器散热片的三维模型,模型中将热场与流场进行了耦合;通过对散热片表面的温度分布特性、空气流动特性和散热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散热片不同结构型式对其散热性能的影响.本文的分析方法可用于指导硅油减振器散热片的设计和选型.  相似文献   

18.
为了同步提高目前新能源汽车发电机的气动噪声性能和散热效果,满足更严苛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需求,以某型汽车交流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台架试验和数值仿真方法探究端盖栅格对气动噪声和温度场分布的综合影响规律;基于五点法获得了噪声声压级分布,基于多热电偶测点获得了关键部件的温度分布,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和电磁场Maxwell仿真软件获得了发电机内部的流场、声场和温度场分布,采用试验结果验证数值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在分析原始发电机气动噪声特性和温度场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具有不同倾角的端盖栅格侧壁以降低冷却气流冲击的动能损失,探讨了端盖栅格倾角和扇叶气流出口角的合理匹配,并基于牛顿冷却理论研究了波状端盖栅格对增加换热表面面积和降低气动噪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端盖栅格结构对气动噪声有较大贡献,同时也对冷却效果产生显著影响;端盖栅格侧壁倾斜40°时能够和扇叶气流出口角更合理地匹配,有效减少冷却气流冲击的能量损失,三相定子绕组最高温度降低9.63 K,12阶次气动噪声降低3 dB(A)以上;波纹状端盖栅格增加对流换热面积和气流速度的同时降低了气动冲击作用,使得端盖散热量增加7.72 W,定子铁芯、端盖和三相定子绕组温度分别降低了5.12、4.94和5.29 K,栅格对涡流的改善以及气流对栅格的冲击削弱使12和24阶次气动噪声降低3 dB(A)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