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骨料性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混凝土道路改建时形成的废弃混凝土块的有效利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采用河北省国道G205秦皇岛段的废弃混凝土块,破碎后进行筛分,并对筛分后的集料进行磨耗试验、压碎试验、吸水率试验,将其与规范中天然集料的性能进行对比试验,得出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骨料的性能优于天然集料。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围岩在TBM刀具作用下,不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岩碴的状态.通过对岩碴的观测,适时反映出开挖面围岩的情况,对TBM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复合地层对滚刀的破岩效率及掘进参数有较大影响。文章针对济南市轨道交通R1线一标段复合地层盾构区间,开展了不同强度试件滚刀贯入力学试验,研究了不同贯入速率对滚刀破岩的影响。结果表明:岩石强度越大,抗侵入系数越大,脆性破坏越明显,滚刀受到的冲击荷载就越大;贯入速率对滚刀破岩的影响与岩石强度的类似,但跃进点贯入荷载、荷载跌落值和临界贯入度都与贯入速率呈对数函数关系;滚刀破岩过程可以划分为压密阶段、密实核形成和发展阶段、裂纹贯通失稳阶段和残余强度阶段。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预切槽刀具对两种典型岩土介质的切削特性,文章采用颗粒离散元法建立刀具切削岩土介质的仿真模型,分析刀具切削两种不同岩土介质的动态过程、受力以及能耗变化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切削软土时易在刀刃前方发生堆积效应,受力发生在整个前刀刃上,而切削软岩时刀具受力几乎只发生在刀尖上;切削两种岩土介质时刀具所受水平力远大于其垂直力,切削软岩相比切削软土时受力波动更为剧烈,裂纹数目增长趋势也存在差异;随切深和刀前角改变两种岩土介质的破坏范围和破坏形式均发生转变;切削两种岩土介质的受力随切深增加而增加,随刀前角增加而减小,但对于软土,切深必须大到一定程度后刀前角对刀具受力才有显著影响,切深相比刀前角对刀具受力影响更大;切削两种岩土介质的切削比能耗随切深增加而减少,随刀前角增加也减少且减少幅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和地质分析,对龙家岩古滑坡特征及复活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龙家岩古滑坡主要由黏性土、块石土、碎石土及风化岩构成;形成机制为在前缘河谷下切作用和地下水风化侵蚀作用下,由地震或强降雨诱发的岩体顺层变形滑动;其复活的主要诱发因素是坡脚高速公路开挖及连续的强降雨。  相似文献   

6.
为论证防城花岗岩集料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应用的可行性,文章对花岗岩集料密度、针片状含量、粘附性、压碎值及级配等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并对花岗岩集料沥青混合料AC-25的路用性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防城花岗岩集料的吸水率比石灰岩集料的略大0.1%~0.3%、针片状含量偏大,花岗岩集料的粘附性为三级,(0~5)mm石屑的级配偏粗,其高温压碎值满足技术要求;花岗岩沥青混合料AC-25的油石比与石灰岩集料相比约增大0.3%;未掺配抗剥落剂或水泥的花岗岩沥青混合料AC-25的水稳定性能不满足现行规范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当前再生骨料的发展现状和强化方法,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强化方法对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将再生骨料的压碎值和吸水率两个物理量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处理后的再生骨料压碎值下降了8. 2%,吸水率下降了2. 7%。同未进行骨料强化的再生混凝土相比,强化后的再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提升6. 16%,弹性模量提升6. 67%,抗压强度提升16. 9%。采用复合强化法可以更好的提高再生骨料质量,促进再生混凝土大规模利用。  相似文献   

8.
岩沥青改性剂是天然的改性剂,加工合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岩沥青改性剂与普通的沥青改性剂相比造价低,因此岩沥青改性剂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详细介绍了岩沥青改性剂优点,并通过路面实体工程的分析,证明了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和效益优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路面改性剂。  相似文献   

9.
上软下硬土岩复合地层地铁隧道拱顶以上覆岩厚度对围岩自稳起关键控制作用,然而目前关于隧道安全覆岩厚度及其一般规律尚无统一的认识和标准。基于此,文章首先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不同软弱地层厚度Hs和开挖跨度D下的地铁隧道安全覆岩厚度进行研究,得到了地铁隧道临界安全覆岩厚度Hrcv与软弱地层厚度Hs间的数学拟合方程,并绘制了临界安全覆岩厚度、软弱地层厚度与开挖跨度"H_(r_(cv))-H_s-D"三维空间分布图;然后通过对青岛地铁隧道施工过程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了隧道围岩自稳性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程度与安全覆岩厚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先改性后乳化、边乳化边改性和先乳化后改性三种不同方法制备布敦岩沥青与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通过储存稳定性、蒸发残留物含量、粒度分析等试验确定三种不同制备方法对布敦岩沥青与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适用性;选用最佳方法制备不同布敦岩沥青掺量的布敦岩沥青与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并通过沥青基本性质、布氏黏度、DSR试验对采用低温蒸残方式获取的蒸发残留物进行性能评价,探索布敦岩沥青对SBR改性乳化沥青高温性能的提升效果及其最佳掺量。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边改性边乳化方法制备的布敦岩沥青与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沥青含量高、储存稳定性好、颗粒均匀,加入布敦岩沥青的SBR改性乳化沥青的高温性能显著提升,3%掺量时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