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正截面抗弯强度计算时,推荐应用等效塑性区方法计算极限应力,为应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提供了一个理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无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正截面抗折强度计算时 ,推荐应用等效塑性区方法计算极限应力 ,为应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提供了一个理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无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正截面抗经强度计算时,推荐应用等效塑性区方法计算极限应力,为应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提供了一个理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极限应力的研究现状 ,针对我国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 ,对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极限应力设计取值的规定的不足 ,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 ,提出了适用于桥梁工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上部结构多种截面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的实用简化计算方法 ,补充了《规程》的不足 ,拓宽了《规程》中公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受力特性与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相似,可直接采用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垢极限力做内水平加固钢筋的极限应力,水平筋与斜筋面积不同对水平筋极限应力的影响较大,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6.
以3片16mm足尺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为试验对,对其极限承载能力进行了测试,在试验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中无粘结力筋的应力增量公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开始应用的一种新工艺,其原理是通过预应力筋的防腐润滑油等涂层与混凝土无粘结,并与混凝土之间存在永久性的滑动特性。尽管与有粘结相比,无粘结具有施工工艺简便、摩擦系数小等优点,但其与混凝土间存在永久性滑动的特性,导致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或板的结构性能不能像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那样尽如人意和直接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8.
无粘结筋的变形不符合平截面变形假定,因此由外荷载引起的应力计算比较复杂。从分析当前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现状入手对当前应用较多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的多种求解方法进行了论述,并指出当前研究的现状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刘耀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1,14(B09):104-105,110
通过无粘结预应力和超长混凝土结构两项技术在北京铁路局科研调度楼中的应用,介绍了梁、板无粘结预应力结构设计要点及施工技术,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内外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这种结构应力桥梁工程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塌陷体(土层)与周围未塌陷地基的相互作用,当采用梁、板跨越法处理时结合极限平衡理论对岩溶地段塌陷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对比得出:在采用跨越处理(梁或板)措施时,塌陷体的地基极限承载力、抗剪强度等是影响周围未塌陷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的重要因素.由于梁或板跨越处理时其地基的极限承载力不同,采取夯实(挤密)...  相似文献   

12.
钢筋混凝土拱桥极限承载力的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压溃理论和三维仿真模型,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拱肋在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几何缺陷以及混凝土压碎、开裂、骨料嵌锁等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以使它的确定更符合实际.重点研究了初始几何缺陷、截面形式、荷载形式和矢跨比等对钢筋混凝土拱肋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材料的力学特性对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拱桥的极限承载力有明显影响;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拱肋的极限承载力随初始几何缺陷的增加按分段二次曲线规律减小,与拱肋长细比遵循三次曲线关系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不同等级的沥青路面,其极限承载力不同;同一路面结构在不同的寿命阶段,其极限承载力也不相同。根据提出的沥青路面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对我国3种等级的典型沥青路面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典型沥青路面极限承载力分析技术,最后介绍无损检测技术在沥青路面极限承载力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全面考虑结构的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通过对广东金马大桥进行全过程非线性分析,得到了结构的极限承载力.研究了混凝土收缩徐变、加劲梁配筋率、斜拉索的安全系数、加载方式等因素对协作体系桥梁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斜拉索的设计安全系数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应加以重视;全桥和半桥加载时,弹塑性极限活荷载安全系数分别为21.4和9.67,表明这种协作体系具有良好的极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体外预应力钢一混凝土简支组合梁的抗弯承载能力进行了静载全过程试验研究。根据4根试验梁在两点对称集中加载下的试验结果,分析了体外预应力钢一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承载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抗弯承载能力的计算模型,并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其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从解析几何的角度分析了传统双曲线方法,该方法是用平行于沉降轴的渐近线来判定极限承载力;提出了采用双曲线上曲率最大点来判定极限承载力.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曲率最大点判定极限承载力得到的Qu是传统的以渐近线判定得到的Qult作折减所得,曲线越平坦折减越多;在极限承载力随拟合采用荷载级数...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目前刃脚极限土阻力计算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基于考虑剪胀效应的柱孔扩张理论,提出了刃脚极限土阻力的理论解答. 首先考虑刃脚基础单侧方向破坏的特点,将两个刃脚对称拼接成一个整体基础进行计算;其次利用柱孔扩张理论,通过分析刃脚底部土体在竖直方向的受力平衡求得刃脚极限土阻力;最后利用离心模型试验与现场监测对该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相比,当沉井下沉深度为36 m时,本文方法计算刃脚土阻力误差为6.6%,与现场实测结果相比,当沉井下沉深度为5 m时,本文方法计算刃脚土阻力误差为1.36%,当沉井下沉深度为10 m时,本文方法计算刃脚土阻力误差为19.5%,当沉井下沉深度为15 m时,本文方法计算刃脚土阻力误差为9.70%. 计算值与离心模型试验值、现场实测值均吻合较好. 本研究可为刃脚极限土阻力计算问题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软土地基抗拔桩极限抗拔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拔桩的极限抗拔力是软土地基中抗拔桩设计的重要参数,为研究和分析抗拔桩极限抗拔力的影响因素,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上海火车南站抗拔桩静载试验实测数据,并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了桩体弹性模量、桩长、桩径3种因素对抗拔桩极限抗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桩体弹性模量对抗拔桩的极限抗拔力影响不大,而桩长、桩径的增加均能明显提高抗拔桩的极限抗拔力。  相似文献   

19.
自攻锚栓是一类具有装卸方便快速、施工可调性好、临界边界距离短等优点的混凝土后锚固机械锚栓,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工程应用. 为保证自攻锚栓承载力符合要求及所锚固结构的安全性,需对其受拉时不同破坏模式对应的极限抗拉承载力进行严格的计算和设计. 目前国内外对自攻锚栓承载力方面的相关研究均较少,对其受拉破坏机理的研究更是缺乏,使设计者仅通过厂家提供个别设计值对锚栓承载力进行估算和设计,不能准确计算理论承载力值. 为了促进对自攻锚栓受拉拔破坏机理及其极限抗拉承载力计算的进一步研究,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自攻锚栓在受外部静拉力荷载作用下锚栓拉断破坏、混凝土锥体破坏与组合破坏模式的形成机理,指出锚栓极限抗拉承载力及破坏模式与锚固深度的对应关系;详细介绍并分析了针对自攻锚栓各破坏模式的极限抗拉承载力预测模型;重点讨论了有关组合破坏模式极限抗拉承载力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对其进一步验证及改进的必要性;最后描述了现有锚栓群组、间距、边距效应的计算方法,指出了对自攻锚栓在该领域研究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合理的材料本构关系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柱的变形-时间关系曲线进行了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中核心混凝土的徐变系数终值进行了拟合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中核心混凝土的徐变系数终值要明显小于素混凝土;采用0.9作为钢管内核心混凝土的徐变系数终值是合理且偏于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