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能,尤其是碰撞时和碰撞后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为确保燃料电池汽车在碰撞时能提供足够的安全保护,各国均制定了相应的碰撞安全要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UN GTR 13,以下简称《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法规》)在充分考虑各国碰撞标准的差异后,制定了全球统一的碰撞后安全要求。本文将从碰撞试验的必要性、UN GTR13中碰撞试验法规的发展及展望、法规制定原理以及法规试验程序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我国汽车磁撞试验标准要求,汽车碰撞试验方法及进行汽车碰撞安全性能试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评价轿车安全性能需进行碰撞试验。应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汽车虚拟试验场来模拟轿车的碰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本文选取“超越二号”燃料电池轿车作为虚拟试验对象,通过建立其整车有限元模型,运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模拟了轿车的实际正面碰撞,并对其正面碰撞人体伤情指数进行分析,从被动安全性角度为燃料电池轿车进一步的总布置设计以及车身改进设计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韵 《轿车情报》2010,(11):94-97
衡量车辆的安全性能好不好,不能由厂家自己说了算,要经过试验验证。其中“汽车碰撞安全性能试验”就是主要项目之一,也是人们最关注的试验项目,因为车祸大部分都是碰撞,这个测试结果基本反映了汽车对乘员和行人的安全程度。在不久前公布的C—NCAP碰撞测试车型中,汉兰达经历了正面100%碰撞试验,40%偏置碰撞试验,以及车身侧面碰撞试验。汉兰达最终凭借出色安全性能轻松获得五星成绩。  相似文献   

5.
江涛 《汽车杂志》2014,(7):304-316
上期“Q&A”专题中,我们探讨了汽车碰撞试验的起源及发展,对比了几种主流的新车碰撞安全评价体系。这些评价体系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监督和促进作用,但很多人对汽车的碰撞安全仍存在不少疑问。  相似文献   

6.
Rock Li 《当代汽车》2007,(12):58-61
在中国天津,有一个对于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意义非凡的地方,一辆辆崭新的汽车,从离开工厂后几乎还没上路行驶过,就被送到那里去面对速度和碰撞带来的毁灭。那里并不是汽车的“坟场”,而是C-NCAP碰撞测试的试验场。这些“英勇就义”的汽车都扮演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和碰撞安全技术进步铺路石的角色。2007年,总共进行了19个车型惊心动魄的C-NCAP碰撞试验,从廉价的微型车到豪华的高级车,它们的碰撞表现千差万别。在2007年即将划上句号之时,我们将这些“钢铁之躯”在碰撞试验中不同的表现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梳理,同时也对2007年接受了C-NCAP考验的各种车型的安全性能进行一次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碰撞安全是各种汽车在开发和生产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现实问题。由于压缩天然气(CNG)汽车存在高压管路和高压储气系统的结构特点,CNG汽车除了应满足传统汽车的碰撞安全要求外,还应满足相应的高压气体系统的安全要求;而在中国对于CNG汽车的碰撞尚无要求,在这方面的研究处于空白阶段。该文针对CNG汽车的结构特点和特性,研究和分析了国内外有关CNG汽车的碰撞安全法规及试验方法,探讨了国内CNG汽车碰撞安全的评价方法。分析了某车型的3种碰撞形态的4次碰撞试验结果,揭示CNG汽车在碰撞安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改进措施。该研究结果对于提高中国CNG汽车的碰撞安全性和制定中国的CNG汽车碰撞安全标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促进实现安全出行社会的举措之一,丰田汽车无偿公开可在电脑上解析汽车碰撞事故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虚拟人体模型THUMS(Total Human Model for Safety)。丰田的THUMS是一款在电脑上对汽车碰撞事故中人体所受伤害进行分析的先进虚拟模型。模拟碰撞不像现实中那样要使用真实车辆进行碰撞试验,不需要制作真实的模型,然后再破坏丢弃,对环境非常友好。丰田希望为整个汽车产业提高汽车安全性提供帮助,所以决定开始免费公开这项技术,让更多的企业和研究机构使用THUMS,从而向所有人提供安全出行,并通过不断拓展合作伙伴,力争实现交通事故零伤亡。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的特点,论述了汽车安全中行人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展望了未来行人保护的发展趋势。汽车被动安全主要通过碰撞试验和计算机仿真模拟等方法来研究行人保护技术,汽车主动安全主要通过各种传感器有效检测车辆周围的行人,实现避免汽车与行人碰撞的主动预警。集成化和智能化是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未来行人保护技术应该从碰撞事故发生后减轻损伤,逐渐发展到碰撞事故的避免和预防,结合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研制性价比高的行人保护装置和系统。  相似文献   

10.
冯强 《驾驶园》2003,(12):43
衡量新车安全性能好不好,不能由厂家自己说了算,要经过试验验证.其中"汽车碰撞安全性能试验"就是主要项目之一,也是人们最关注的试验项目,因为车祸大部分都是碰撞,这个测试结果基本反映了汽车对乘员和行人的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车身结构碰撞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朱西产  刘玉光 《汽车技术》1999,(4):20-22,26
为了在碰撞事故中有效地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汽车首先必须具备安全车身,以确保事故中乘员的生存空间及缓和冲击,其后应配置合理的乘员约束条件,以避免或减缓乘员与车内结构二次碰撞造成的灾害。详细介绍了车身构件碰撞性能的试验方法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受益于沃尔沃汽车公司顶尖的安全技术,福特500(Ford Five Hundred),有望获得最高碰撞测试评级,正面碰撞性能将满足修正后的“联邦汽车安全标准208”,它结合了福特领先的气囊技术和结构特征,后者受沃尔沃启发的多方位吸收碰撞能量的车架和车身结构平台设计提供了强大的刚度,同时在碰撞区域加入了相对柔和的吸能折皱区。  相似文献   

13.
燃料电池汽车在结构上有别于传统汽车,其碰撞安全性尤应关注.文中重点对燃料电池汽车结构特点进行研究,建立燃料电池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运用LS-DYNA仿真确定车辆安全性能设计方案.同时根据燃料电池汽车的特点阐述了对其碰撞试验方法的思考.通过实车正面碰撞试验,验证了车辆结构改进设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汽车碰撞安全技术中需要缓冲吸能结构,如轿车前部的发动机室,使碰撞能量耗散而实现保护乘员安全。但现有的平头客货车缺乏像轿车那样的发动机室缓冲吸能结构,巨大的碰撞力直接作用到在驾驶室上,导致驾驶室严重破坏、司乘人员的严重伤亡。本文提出了提升汽车,特别是平头客货车碰撞安全性能的新方法,即利用杠杆装置或液压加杠杆装置将碰撞能量传递到车轮轮胎上,通过挤压轮胎并利用轮胎的弹性来缓冲吸收碰撞能量,从而达到提升车辆碰撞安全性能,保护司乘人员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经过近10年的探索,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天津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长春汽车研究所、交通部试验场、清华大学等5个地方建立了汽车碰撞试验场所,具备了执行中国汽车碰撞法规的能力,中国汽车被动安全实验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谈谈我国汽车安全法规的逐步完善过程和汽车被动安全技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世界汽车》2006,(11):8-2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汽车的安全性比以往更加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因而也成为企业研究开发的重点。虽然各国对新上市的汽车都有强制性的碰撞安全标准和检验,但是这些标准仅是国家对汽车产品碰撞安全性能的最低要求,却不能完全反映汽车的安全技术水平和给消费者提供汽车产品安全性能的准确和详细的信息,也会使生产者在产品设计和制造时因顾及成本等市场因素,只针对法规而忽略了对更高安全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汽车碰撞标准是检验或评价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重要依据,文章介绍了中、美、欧、日四方在汽车碰撞标准法规的差异,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同时重点讨论了我国在汽车正面碰撞标准、侧面碰撞标准和后面碰撞标准的制定情况。  相似文献   

18.
刘倩博 《时代汽车》2024,(5):192-194
汽车碰撞试验是评估车辆安全性的核心环节,而高速摄像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捕捉车辆在碰撞瞬间的高速动态,测试车辆在碰撞条件下的物理反应。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摄像的汽车碰撞动态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数据捕捉、关键帧与时刻标记的方式记录并分析碰撞动态过程,为车辆安全性能评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各国汽车碰撞安全试验标准体系及试验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柔性三坐标测量仪在汽车碰撞试验中的应用范围日益增加,已经成为汽车碰撞试验的主要测试设备之一。文章简要梳理了柔性三坐标测量仪在汽车碰撞试验乘员舱侵入量测量、座椅调整、H点测定、假人定位、摄影标识定位、车辆碰撞参考线定位以及移动渐进可变形壁障(MPDB)测量等流程中的应用案例和方法,为即将从事汽车碰撞试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了解柔性三坐标测量仪在汽车碰撞试验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行人安全技术应用在汽车上可以降低汽车一行人碰撞中行人的伤害,因此,我国应该实施行人保护法规,促使汽车生产企业加速行人保护方面的研究。文章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伤害所占的比例分析,说明了在我国开展行人保护研究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在汽车与行人的碰撞过程中,汽车可能对行人造成伤害的主要部分,从而对改进汽车相关结构提出重要依据。力图从根本上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使我国的汽车工业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我国的汽车技术和世界汽车技术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