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9日,一场强降雨,致首都机场部分航班延误。乘客王某因此怒砸机场设备,并带头闹事。第二天,首都机场警方透露,因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王某被处以行政拘留1 0日并处罚500元。据了解,当天因雷雨天气,致首都机场当天延误滞留一小时以上航班共63架次,全天92架次进出港航班被取消。  相似文献   

2.
曹林 《综合运输》2013,(9):93-94
在航班延误这一问题上,民航管理部门应该为自身的管理问题向公众道歉,并且应该给出一个治理延误问题的时间表。我们常看到的数据是,航空公司管理问题占延误主因。这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质疑,航空公司纷纷抱怨成了替罪羊,没有一个航空公司不希望航班准点起飞,因为延误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成本。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输》2011,(9):91-92
民航局近期召开了专题会议,并颁发通知,明确“延误两小时以上的航班要优先放行,关闭舱门的航班在30分钟内起飞”。民航局的最新措施,直指当下越演越烈的飞机延误情况,特别是航空公司采取的“不人道”做法——只要准点关闭舱门。  相似文献   

4.
随着民用航空的发展与竞争,航班延误不仅影响航空飞行的安全与正常,更与航空公司的运营效率、运营成本及乘客利益息息相关。针对某一恶劣天气影响,对某公司受影响航班进行重新调配,考虑到航班的备降、盘旋等待、延误、取消等多种状态,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航班快速恢复模型,通过MATLAB运用遗传算法设计航班恢复算法进行求解,得出最经济的航班恢复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2008年3月31日,东航云南分公司从昆明飞往大理、丽江、版纳、芒市、思茅和临沧六地共18个航班飞到目的地上空后没有正常降落,又都飞回昆明,导致1000多名乘客旅程延误,影响非常恶劣。据东航称返航系因"天气原因",但当天其他航空公司航班却正常降落,"天气原因"的说法显然是在掩盖矛盾。  相似文献   

6.
观点     
《综合运输》2012,(5):90-94
航班延误是航空业不可避免的事情,关键在于延误后如何与旅客沟通。旅客最无法忍受的不是延误本身,而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知道还要呆多久,也不知道是何种原因引起的。此次浦东“拦机”乘客称因航空公司没有及时安置旅客,亦未道歉,旅客多番辗转维权以致情绪失控。而国外很多航空公司处理延误的办法就比较巧妙,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输》2012,(8):92-93
航班延误,与城市拥堵一样,一方面是运行主体急剧增加与交通资源相对有限的矛盾,另一方面则是社会需求旺盛与管理运营滞后的矛盾,但更为重要的,还在于航空公司自身的问题。无论是民肮局的调研结果,还是公众的普遍感受,一些航空公司运营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够,人为放大了航空延误频率,也恶化了乘客对航班延误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8.
付勇刚 《综合运输》2009,(10):40-43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现状,以及对现有航班延误补救方式及标准的介绍,揭示了目前国内航班延误补偿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并从航班延误后责任主体的确定、经济补偿措施的改进、建立航班延误保险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航空公司航班延误的补偿对策。  相似文献   

9.
几个月前,哈尔滨市民刘女士乘坐春秋航空公司航班时,飞机出现8个多小时延误,在部分乘客提出强烈不满后,航空公司给予他们每人200元补偿。当刘女士再次购买机票时却发现,她被春秋航空公司列入了"暂无能力服务旅客名单",也就是俗称的"黑名单",对方拒绝服务。此后,春秋航空回复称,如果旅客不能认同春秋航空的服务条款,那就请旅客乘坐其他航空公司航班。一时间,这个事件被热议,航班延误的赔付与航空公司的服务水平也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0.
航班延误是美国国家运输系统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之一。2000年,美国1/4的航班延误,延误航班数达到1400万个,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空前的。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及2003年亚太地区的SARS,大大降低了对航空旅行的需求,航班延误现象相应有所减少。之后,航空旅行的需求开始恢复,航班延误又呈现出了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前,航班延误在我国还很普遍。研究航班延误后旅客行为选择倾向,对提升航班延误后服务补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利用前景理论,构建了航班延误后旅客行为选择模型,在基于航班延误规模、旅客属性确定的动态参照点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偏好系数的修正,并以北京-上海航线大规模延误为研究背景,分别计算风险偏好系数相同及不同两种情况下旅客选择行为的前景值,确定不同延误情形下旅客的最优行为选择。通过调查问卷及实地调查两种方式得到航班延误后旅客的实际选择行为,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景理论能够较好的解释旅客的选择行为。同时,在充分考虑旅客风险偏好的基础上,理论模型与实际行为的契合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输》2010,(10):90-90
在民航业发达的美国,航班延误是一个较为普遍且长期未得到根本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今年4月29日,美国交通部开始对造成航班延误的航空公司给予重罚。从目前情况看,这项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惩治新规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美国航班延误的现状,分析了美国治理航班延误的措施——容量提升和需求管理,并得出对我国治理航班延误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解决我国航班延误问题需要协同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班延误是民航运输服务中的现象,它给民航运输各相关主体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甚至升级为公共事件。因此,航班延误的治理问题,已经成为民航实务界和学术界长期以来关注的行业热点之一。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利用协同治理理论,构建航班延误协同治理的概念模型,分析航班延误问题解决的难点,提出解决我国航班延误的路径选择。分析结果表明:有效解决我国航班延误问题,深化认知和明确治理目标是前提,明晰治理角色和职责是基础,构建科学的长效治理机制是关键,建立和完善治理制度是保障,有效的激励性治理是重要动力,学习借鉴是必然要求,实现协同治理是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航班延误是航空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从旅客角度研究航班延误产生原因,将延误的事后补救变为事前管理,对解决航班延误,提高旅客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旅客在登机口的登机时间分布规律界定了潜在迟到旅客的范围,并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旅客晚到原因,最后针对天津机场潜在迟到旅客提出服务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入手,对航班延误问题进行可控性分类,提出了应对延误问题的两种思路及其适用阶段,针对不同可控类型的航班延误问题,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别提出不同的应对策略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输》2011,(9):94-95
进入夏季以来,雷雨多发等复杂天气对民航运行造成很大影响,航班延误和延误后服务跟不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治理航班延误现象,民航局明确规定,空管部门实施流量控制超过1小时的,必须由地区空管局或空管分局(站)领导批准;超过2小时的,必须报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批准,并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相似文献   

18.
南苑机场     
《人民交通》2020,(6):26-27
2019年9月25日晚,工作人员在南苑机场送别最后一个商业运行航班KN5957航班。当晚,中国联合航空最后一架位于南苑机场的调机飞机计划于22:40起飞。这一举动,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机场,已经109岁的南苑机场正式结束民航运营。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输》2010,(6):92-92
航班延误不应只是航空公司自己的事情,延误纠纷的治理不应也不能由航空公司自身解决。近年来,民航主管部门就一直强调航班延误是民航服务质量的“瓶颈”,建立和谐民航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民航运输发展迅猛,但同时航班延误状况也日益严峻,受到广泛关注。航班延误不仅影响航空公司运营效率,而且引发旅客投诉,降低旅客满意度,因此航班延误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在以往文献中,鲜有探究不同标准与航班正常性计算结果的关系。公正、准确地衡量航班正常与否,关系着后续研究的正确性。首先,本文总结历年来我国航班正常性统计办法,进行简要评述。其次,以2014年3至5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5万余离港航班运行数据为例进行统计,比较不同统计标准下航班正常性的差异。最后,结合现状给出航班正常性统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