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合理分析城市常规公共交通适应性,在挖掘适应性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城市常规公共交通适应性的内涵和具体表现,提出城市常规公共交通适应性具体表现在公交线网结构及规模、公交旅客运输能力、公交服务水平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四方面,基于此构建了城市常规公共交通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通过引入TOPSIS模型,建立了基于TOP-SIS模型的城市常规公共交通适应性评价方法.以西安、咸阳和宝鸡3个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为例,采用所提模型对3个城市常规公共交通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公共交通适应度值为0.62,为基本适应.   相似文献   

2.
为发挥不同中运量公交系统的功能优势,提高新城公共交通体系的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结合新城城市发展特征,构建上海市新城中运量公交系统适应性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适应性模型,评估不同制式中运量系统与新城间的适应性,根据各中运量公交系统制式的综合评价值提供新城选型决策依据,使得中运量公交系统适应新城城市特征,新城内部公共交通服务满足新城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3.
科学地评价公共交通系统的便捷性,对方便居民公交出行的科学评价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评价城市公共交通的便捷程度,选取了公交站点覆盖率、公交线网密度等8个方便性评价指标和平均运送速度、乘客平均出行时耗等6个快捷性评价指标,构建了城市公共交通便捷性评价指标体系.引入Vague物元评价方法构建了城市公共交通评价模型,选取了2013年重庆主城区公共交通便捷性的主要指标对其进行了评价应用.评价结果表明:基于Vague理想解的城市公共交通便捷性评价模型能够科学评价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便捷性.  相似文献   

4.
从政府、公交企业、出行者三方评价主体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基于三方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AHP)法的集成来评价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为公交决策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沙市现有公共交通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历史,论述了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快速公共交通的发展目标、工作目标及评价指标,同时对研究城市快速公共交通提出相应的原则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判断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一步拓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空间,明确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方向,以西安市为例,在确定城市公共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DEA方法中的CCR模型分析公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效率、协调性的同时,进一步运用BCC模型探讨发展效率损失的原因,并根据CCR模型的特点计算相关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城市公共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数,揭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协调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领先于社会发展,公共交通发展效率不足;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均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具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经济发展对城市公交发展的促进作用高于社会发展,但社会发展能有效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政府部门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方向,提高公共交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促进公共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交通便捷性是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为科学评价城市公共交通便捷性,根据影响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便捷性的起讫点、公共交通容量、线路及公共交通辅助设施等4个主要因素,选取了换乘距离、换乘系数、公交站点覆盖率、公交线网密度等12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城市公共交通便捷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Vague物元评价模型,对重庆市主城区公共交通的便捷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二级”。结果表明,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更有助于针对性地评价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便捷性,实际数据的贴进度与“二级”的贴进度相差0.0117,可见评价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对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建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经济、社会、环境、工程地质四层面指标,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构建了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建设适应性评价体系;利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建设适应性评价模型,通过算例验证了该评价模型在项目建设中的可行性,为管理者进行城市地下物流项目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战略背景下,针对公共交通绩效评价指标局限于系统视角、运营服务质量视角等现状,研究了面向公交优先考核需求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绩效评价,提出了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及指标体系的评价、规划与导向性功能设置要求,根据国家优先发展公交政策文件要求,从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行业保障能力、运行效率和综合效益等方面建立了旨在反映城市层面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侧重反映政府公共交通行业管理部门在城市公共交通投资、运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成效,为不同级别政府考核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广义的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的定义,分析了其组成和特点,并对其中各类型的快速公交方式进行了适应性分析,提出各自的规划方法。以南充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为例,分析了城市在发展各阶段的快速公共交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国际实践已经证明,公交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能够低成本地大幅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是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并发展可持续交通的有效途径。该文通过对国际上目前存在的各种公交市场发展模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适应于中国城市的公交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对推行先进的、具有适应性的公交发展模式来改善公交服务,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水平方面提供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城市公交线网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公交线网进行适应性评价分析。从技术、服务水平两个角度构建城市公交线网发展适应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公交线网密度、长度、非直线系数、平均站距及站点覆盖率等五个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单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公交线网进行适应性评价,以新疆五家渠市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可以有效准确地确定城市公交线网发展水平,可对公交线网改善提供技术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该文首先论述了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系统的优越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快速公共交通的发展目标、工作目标及评价指标,最后提出了快速公共交通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充分认识公共交通运行监测评价的综合需求基础上,结合国内公共交通系统监测评价的研究基础,构建了面向公共交通出行者、运营管理者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完整公共交通运行监测指标体系结构.随后,研究提出了公共交通运行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和建立方法,以不同用户主体和不同监测层次,基于发展水平监测、运营管理监测和服务水平监测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公共交通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并定义了基础指标及其算法,为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监测提供基础.研究成果对于公共交通用户准确把握公共交通运行信息,提高政府管理部门对公交运行状态的监测水平,提高公交运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升城市机动车停车绩效,为城市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在对层次分析法的不足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引入模糊矩阵的概念,构建了城市机动车停车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lphi法和AHP法以及优化理论建立了机动车停车数学模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绩效综合评价。采用平均加权法对评价因素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得到机动车停车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最后,通过对宁波市机动车停车绩效进行实际验证,比较真实地反映其停车绩效状况,证明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武汉城市生态交通建设与发展情况,根据武汉城市生态交通的发展特点,从武汉城市交通生态效率入手,构建以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输入指标、交通发展为输出指标的武汉城市生态交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结合数据包络分析(DEA),对武汉城市生态交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5—2016年武汉城市生态交通发展的综合效率呈波动状态,2013—2016年处于较高水平;纯技术效率在2009—2012年相对较低,规模效率在2006—2016年处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区间数评判理论对澳门的公共交通网络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根据澳门城市公共交通的网络特性和影响因素以及澳门居民的出行特性,在考虑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澳门公共交通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区间数的评价原理,在确定评价等级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区间数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专家对所得数据进行综合评判,使评价体系建立在澳门公交的实际发展状况之上,科学合理、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公共交通成本规制的有效实施,保障公共交通的健康发展,将集对分析引入公共交通后评价体系中,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的公共交通成本规制后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值,通过计算指标的联系度确定评价系统等级;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深圳市公共交通成本规制的后评价中,为成本规制的实施提供信息反馈,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李世豪 《城市车辆》2009,(11):46-49
城市客车制造业是直接为城市公共交通提供车辆装备的一个行业,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家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城市公共交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南京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行应用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宁  王健  房坚  黄卫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2):140-143,147
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南京地铁与公交一卡通行方案进行优选。分析了南京公交IC卡系统现状和地铁AFC系统选型,表明公交IC卡系统不适应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多应用的拓展,而地铁AFC系统则充分考虑了这些需求。讨论了地铁、公交一卡通行各种可能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加权最小隶属度偏差模型对南京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行应用方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加权平均模型相一致,表明一步到位方案为最佳方案,但加权最小隶属度偏差法反映了不同方案偏离理想方案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