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引进的斯太尔91系列重型载货车,用最少的总成和六种驱动型式,构成单车总重16吨到40吨的不同类型的约147种系列车型,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车型系列较完整、品种规格较齐全的车型系列之一。斯太尔91系列的整个车架由车架总成Ⅰ和保险杠总成Ⅱ两部分装配而成。保险杠总  相似文献   

2.
正汽车塑料保险杠由外板、缓冲材料和横梁3部分组成。其中外板和缓冲材料用塑料制成,横梁一般用厚度为1.5mm左右的冷轧薄板冲压成U形槽。外板和缓冲材料附着在横梁上,横梁与车架纵梁之间用螺丝连接,可随时拆卸。这种塑料保险杠大体上使用聚醋系和聚丙烯系2类材料,采用注射成型。塑料保险杠的喷涂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从前处理、喷涂到固化的整个过程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  相似文献   

3.
徐安 《汽车与配件》2000,(49):18-19
在自动变速器执行机构中,多片离合器及制动器的接合和分离,以及带式制动器的箍紧和放松,都不能过于突然,以免产生换档冲击,影响乘车的舒适性,甚至造成总成中零部件的损坏。因此,在执行机构的液压系统中,专门设立了用于吸收因油压的突然升高变化而产生冲击的缓冲装置,目的即在于控制换档质量,避免执行机构发生振动或接合过猛。在各种缓冲装置中,实际使用较多的是液压蓄能减振器。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轻保险杠缓冲梁质量及生产成本,开发满足GB17354和RCAR法规的低成本GMT保险杠缓冲梁轻量化方案,并通过对轻量化工艺技术可行性进行讨论,提出了低成本保险杠缓冲梁轻量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汽车塑料保险杠由外板、缓冲材料和横梁3部分组成(见图1所示)。其中外板和缓冲材料用塑料制成,横梁一般用厚度为1.5mm左右的冷轧薄板冲压成U形槽。外板和缓冲材料附着在横梁上,横梁与车架纵梁之间用螺丝连接,可随时拆卸。这种塑料保险杠大体上使用聚醋系和聚丙烯系2类材料,采用注射成型。加工出来的保险杠不但具有高强度的刚性,还具有可焊接、涂装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型国产汽车保险杠和一种加装缓冲装置的缓冲吸能式保险杠,对其结构的吸能特性用LS-DYNA3D软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模拟研究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得出缓冲吸能式保险杠具有较好的吸能特性的结论,这对于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能具有积极的意义,安全吸能型保险杠将是汽车保险杠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菲亚特500不声不响地做了个整容手术,当然了,即便不改款也还是挺招人喜欢的,但在新SMART的推出压力下,不做出点动作也说不过去,于是有了LED化和液晶化的小改款动作。由于是中期改款,就不需要在车体和动力总成上做太多动作,于是就把前保险杠上增加了LED日间行车灯,尾灯也改为LED式的总成。轮毂采用了全新的锻造铝合金轻量化设计,并采用了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浅谈汽车保险杠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汽车保险杠是汽车安全防护装置之一,是现代汽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保险杠的设计原则、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及工艺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保险杠的设计原则应遵循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外部造型、色彩和质感的整体性。保险杠的材料通常选用改性聚丙烯,它满足良好的使用性能、优良的工艺性能及合理的成本等方面的要求。在保险杠的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保险杠与其他车身部件的搭接关系,如前保险杠与散热器罩、前大灯、前翼子板及机舱总成等的装配关系,后保险杠与行李箱盖、后组合灯、后围总成及侧围总成等的装配关系。为了保证保险杠有良好的工艺性,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圆角、壁厚、脱模斜度、加强筋及安装孔等部位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失效件进行断口、材料、焊接质量、固有频率、疲劳强度等分析,得出某改款车前保险杠支架断裂问题,是由前保险杠总成质量增加导致前保险杠支架的结构强度不足而造成的。为提高前保险杠支架的强度,利用更改结构、增加厚度、更换材料等措施组合成多种加强方案,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从中选出了最优方案,使其所受应力有所降低,疲劳寿命大幅提高。整车道路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可以有效解决该改款车的前保险杠支架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汽车保险杠由外板、缓冲材料和横梁3部分组成。其中,外板和缓冲材料用塑料制成,有的车保险杠横梁用厚度为1.5mm左右的冷轧薄板冲压而成;外板和缓;中材料附着在横梁上,横梁与车架纵梁由螺栓连接,可以随时拆卸下来。汽车保险杠外板使用的塑料,大体上分为聚酯系和聚丙烯系2种材料,采用注射成形法制成。国外还有一种称为聚碳酯系的塑料,渗进合金成分,采用合金注射成形的方法加工出来的保险杠外板不但具有高强度的刚性,还具有可以焊接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