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长骨釉质瘤甚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介绍如下:患者,女,59岁,1986年1月23日在我科因“右胫骨肿瘤”行搔刮植骨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胫骨造釉细胞瘤。1987年冬又感觉原患部隐疼。1988年初碰伤患处,右胫骨中下1/3骨折,在外院治疗中发现肿瘤复发。X线片示:右胫骨中下段膨胀性骨质破坏,呈多房性状或皂泡样改变,后内侧骨皮质消失,前外侧骨皮质变薄,部分骨皮质有断裂现象。近段外侧有轻度骨膜反应,胫骨远端可见散在的圆形密度减低区,骨皮质呈溶囊样改变。整个病变累及约12cm骨干。腓骨未受累。胸部平片  相似文献   

2.
<正> 眼睑钙化上皮瘤系一比较罕见之良性肿瘤,多见于青少年。我院近遇1例,报告如下。王某,女,75岁,农民,住院号253781。患者于9个月前发现右上睑皮肤有一黄豆大肿块,不红不痒不痛,渐增大。半年前肿块明显增大突起。10多天前发现肿块局部发红、疼痛、破溃,于1986年3月3日收住我院。全身检查:血压24/12 KPa(180/90mmHg),心电图示偶发性早搏,其他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1.0,左0.9。右上睑颞侧皮肤有-3.5×2.4cm~3大之肿块,境界清楚,质地坚硬如  相似文献   

3.
<正> 神经鞘瘤临床常见,但四肢多发性神经鞘瘤十分罕见.未见报道。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陈某,男,42岁。住院号204495。以左手示指、足跟及右腿窝包块三年余主诉于1987年1月22日入院。其中左手示指包块曾在外院手术,内容为“豆渣”样,诊断为“粉瘤”。术后半年复发。3包块均疼且向远侧放射。查体:全身情况良好。左手示指近节桡侧包块0.5×0.5×0.5cm~3,并可见一手术疤痕;左足跟内侧半球状囊性包块2.5×2.5×0.5cm~3;右腘窝半球状囊性包块1×1×1cm~3。上述3包块均固定,有压痛并向远侧放射.不影响患肢关节活动。初诊右腘窝囊肿,左示指神经鞘瘤,左足跟腱鞘囊肿。局麻下行3包块切除,术中见右窝及左足跟包块分别与腓总神经及胫后神经有关,左手示指包块毗邻不清。病理报告均为神经鞘瘤(病理切片号870684).术后伤口Ⅰ~甲愈合.1年余后随访无复发,患肢、指感觉良好,功能无障碍.一般认为神经纤维瘤可为多发,而神经鞘瘤多为单发。曾有报道五官科见有口咽部多发神经鞘瘤,而在四肢神经干上罕见有多发神经鞘瘤,因而临床上易误诊,本例即如此。尽管病理学上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都来  相似文献   

4.
<正> 舌咽神经痛临床少见,往往与三叉神经痛混淆,我们曾治疗2例,报道如下: 病例1,女性,32岁,1988年12月5日以右则咽部剧痛8年余主诉入院,8年前由于生气引起右侧咽痛,累及舌根,下牙,右耳痛放射到耳下,呈发作性刺痛,尤其当讲话,呵欠,吞咽时疼痛加重,难以忍受,每日服止痛片数片,疼痛仍不能缓解,曾求诊于多家医院,诊断为:右下齿槽神经及右颈丛皮神经不典型神经痛做过  相似文献   

5.
<正> 皮质旁骨肉瘤发生于手指极为罕见,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32岁,以右拇近节肿块三月之主诉于1987年3月10日住院。肿块进行性增大,痛轻微,无夜痛史。病前无外伤及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核磁共振成像在脑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临床证实的脑转移瘤3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MRI平扫1例正常,33例共发现病灶178个,呈略长T1长T2信号,约半数有囊变,少数合并出血;GdDTPA增强扫描,34例共发现病灶245个,呈结节状或环形明显强化。结论 磁共振增强扫描是诊断脑转移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 佛氏窦瘤破裂是少见的心脏病,在国内仅报导6例,1965年Kwittken氏收集125年的病例还不到200例。我院自1976年8月至1980年12月共手术治疗佛氏窦瘤6例,其中5例破裂,现报告于下: 临床资料: 男4例,女2例,年龄从13岁到55岁,4例为右冠状动脉窦瘤破入右室,一例为右冠状动脉窦瘤突向右心室腔,该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瓣脱垂,1例为右窦破入右房。  相似文献   

8.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 ,54岁 ,以右下肢跛行 1年就诊于骨科。 1年前 ,无明显原因右下肢发麻 ,小腿外侧疼痛不适 ,无红肿。行走时呈间歇性跛行 ,站立及活动时疼痛加重 ,平卧或坐位时减轻。左下肢活动如常。上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 ,并且患肢发凉、怕冷、皮肤干燥 ,夜间出现疼痛。大小便正常。近 1 0年来经常有腰背部放射性疼痛 ,以弯腰时明显。无外伤史。否认高血压病史。骨科查体 :神志清楚 ,心、肺、腹部未见异常。脊柱呈生理性弯曲 ,无侧凸及后凸畸形 ,腰 4~骶 1 棘突压痛 ( ) ,叩击痛 ( ) ,椎旁压痛 ( -) ,双下肢无畸形 ,肌力 级 ,肌张…  相似文献   

9.
<正> 作者指出,大脑动脉未稍支,由转移性瘤栓子引起的颅内瘤性动脉瘤报导很少。该病多发生于心脏粘液瘤和绒毛膜上皮癌患者,HO氏近来报导了第一例,在尸检中发现来自支气管肺癌的病历。本文肺癌患者发生瘤性动脉瘤破裂,经脑血管造影和病理活检得到证实,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胸腺脂肪瘤于 1916年由Lange首例报告 ,是一种极少见的胸腺原发性良性肿瘤。我院 2 0 0 1年 3月收治 1例 ,瘤体巨大 ,重量达 35 80 g ,极为罕见 ,现报道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 ,41岁。因“间断性胸闷、气短 3年” ,经胸透发现右胸腔内巨大肿物而入院。既往健康 ,无肿瘤家族史。入院检查 :一般情况良好 ,无浅表淋巴结肿大 ,胸廓对称 ,右胸第 3肋以下叩诊呈实音且呼吸音消失 ,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胸片显示右胸腔内一巨大肿块影 ,占满右胸腔的 1/2 ,纵隔轻度左移。上界尚清且呈分叶状 ,内界与纵隔影重叠 ,外界及下…  相似文献   

11.
在大鼠胸髓下段,用分离细束法研究背外侧索中对侧传入的上行纤维的分布和电生理学特征,发现该类纤维主要分布在背外侧索的背侧浅层,与同侧上行纤维相混杂.主要生理学类型为毛单位、低阈单位和毛-低阈混合单位等.对电刺激感受野的反应,一些单位表现出单突触,低阈值的特点。结果表明大鼠背外侧索中有交叉上行纤维,其分布和外周传入特性与脊颈束相似。  相似文献   

12.
<正> 患者男性,52岁。左腰痛36年。加重3个月。拍片发现双侧肾结石6年。曾在外院应用“磁化水”、“排石冲剂”、“消石散”等治疗,但拍片提示结石无改变,于1991年1月8日收住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好,心肺(一)。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未扪及双肾及包块,左侧肾区叩痛(+),右侧肾区叩痛(±)。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血常规;红细胞3.79×10~(12)/L,血红蛋白105g/L,白细胞10.80×10~9/L.分类中性  相似文献   

13.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 ,住院号 3574 0 1,以“胸骨后疼痛 3h”主诉于 1998年 2月 6日入院。 10年来每遇劳累、受寒后即感胸闷不适 ,每次持续 5~ 10 min,休息后可缓解。 1周前因感冒胸闷加重 ,3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持续性闷痛 ,较剧烈、不放射 ,休息后不能缓解。既往有 10余年高血压病史。查体 :T36 .8℃ ,P98次 /min,R19次 /min,Bp2 3/13k Pa;神清 ,急性痛苦面容 ;颈静脉不充盈。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口罗音。触诊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 5肋间锁骨中线外 0 .5cm处 ,心界稍向右侧扩大 ,心右缘位于右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侧 1.5cm处 ;心率 98次 /…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我院肿瘤科1972—1982年间所收治的60例肺转移瘤,并对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原发灶包括泌尿生殖系统癌31例,消化系统癌9例,骨肉瘤及软组织肉瘤7例,头颈部癌6例,神经系统肿瘤2例,呼吸系统癌肿1例和未查明的原发灶者4例。在X线胸片上转移瘤呈不同的表现,我们将其所见分为六型:①结节型、②球块型、③肺门型、④浸润型,⑤粟粒型,⑥胸水型。其大多数为结节型和球块型。原发病灶治疗后至肺转移瘤出现,其间隔期短至1个月,长者达9年。转移多发生在原发灶治疗1—2年之间。因此这类病人应该在原发瘤治疗后每三个月进行一次X线胸部拍片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及时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根据文献报告及本组分析确有延长其生存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癌结节的起源、数目及其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71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Logistic回归法、Kaplan-Meier法、Log rank检验及Cox回归分析探讨癌结节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271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癌结节阳性者91例(33.6%),N分期、肿瘤位置及组织学类型是癌结节存在的危险因素(P<0.05);癌结节是影响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癌结节阳性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期明显低于癌结节阴性患者(26.0%vs. 90.0%,P<0.01),癌结节阳性患者的死亡风险是非癌结节患者的2.215倍(95%CI:1.560~3.146,P<0.05);癌结节数目是影响癌结节阳性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癌结节阳性的患者中,癌结节数目>2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风险是≤2患者的2.051倍(95%CI:1.191~3.531,P<0.05)。结论癌结节的形成可能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癌结节是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癌结节数目超过2个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正> 多原发恶性肿瘤并不罕见,国外报道已逾两万例,国内报告亦过500例,但淋巴系统与神经系统先后发生恶瘤并以再障为最终转归者却极为罕见.患者孙某男性53岁,住院号188053,1978年4月右颈部出现数个无痛结节,大者若鸡卵,经局部肿物切除,病理诊断为淋巴肉瘤混合细胞型。遂用cop 方案化疗,历时5年共用了8个疗程,其间配以中药、免疫、同化激素等治疗,疗程中体质状况良好,除按计划门诊化疗外,一直坚持上班.但病后第6年(1985年9月),无原因出现头痛,且渐增重,并伴以呕吐、嗜睡,继而出现左侧肢体运动及部分感觉障碍而急诊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21例脑结核瘤,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男性11例,女性10例,发病年令最小5岁,最大为37岁,平均年令19岁。病程最短一个月,最长为四年。病变部位:幕上8例,其中6例在左侧,幕下13例中右侧小脑半球10例、右侧桥臂一例,右侧延髓背外侧部1例,  相似文献   

18.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 ,48岁。半年前因声音嘶哑 4月 ,吞咽困难 1月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尚好 ,右锁骨上可及一1.5cm× 1.5cm× 1.0cm淋巴结 ,质硬 ,可活动 ,无压痛 ,心、肺、腹部无异常发现。食管钡餐拍片示 :食管中段有长约 6cm粘膜中断、管壁僵硬区。胃镜检查示 :距门齿 2 4~ 2 8cm食管左侧壁 ,部分前壁有一约 4.0cm× 1.0cm粘膜隆起 ,其表面有一溃疡形成 ,质脆 ,触之易出血 ,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中段鳞状细胞癌Ⅱ级。于 1999年 4月 2日至 1999年 5月 18日行放疗 化疗 ,放疗食管肿瘤区DT 6 4Gy ,右锁骨上转移淋巴结DT…  相似文献   

19.
<正> 黑色素瘤为恶性程度高而少见的肿瘤,疗效不好,死亡率高,发生在外阴部者更少见,我科于79年见到一例,经放疗后,原发灶基本消失,现报导于下: 张××女,46岁,于79年10月以外阴部发现结节六年,增大伴疼痛一年来就诊。于73年发现外阴部有豆大结节,78年底始有疼痛,增大时有流血,并且影响排尿,既往体健。  相似文献   

20.
病例报告患者(住院号附一院36960),女性,31岁,于八年前因患脑瘤在某院手术。一年前因脑瘤复发又在该院二次手术。于入院前四月,发现头皮右顶枕部原手术刀口处长一肿块。逐渐长大至鸡蛋大小,半月来头痛、呕吐加重,左手及左下肢活动不灵,以至不能坐站。于72年11月7日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