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一例在清洗压油机作业后发生急性三氯乙烯中毒。一、中毒经过 1977年2月12日上午,患者在从事三氯乙烯清洗压油机作业中,独自操作,因劳动强度过大被迫吸入了雾状三氯乙烯而引起了急性中毒,患者在室内解冻压油机后,将部件搬运到室外,放入到清洗槽内,该槽是一个1米×0.8米×1.1米容积大小的铁槽,向槽内加入8~10公斤三氯乙烯,复盖铁皮盖之后,再向槽内通入8~10公斤压入蒸气,以雾状三氯乙烯去除压油机部件油垢,清洗时间约1小时。当启盖后,平时是两人站在槽旁用铁勾提取,尔后用压缩风吹干在室内组装,但患者独自蹲在铁槽上方,用双铁勾提  相似文献   

2.
该资料来自三氯乙烯接触实验。其研究方法与其他溶剂接触法相同,即接触于休息和工作状态。实验方法,分三组,每组5名健康男性青年,接触是经活瓣吸入三氯乙烯,接触于休息和蹬自行车功率计两种状态。第Ⅰ组,在休息状态接触于100ppm 30分钟,再接触于200ppm 30分钟。然后于功率为50瓦特的工作状态下接触于100ppm 30分钟,在此工作状态下再接触于200ppm 30分钟。停止接触休息100分钟。第Ⅱ组:在休息状态接触于100ppm 30分钟,再于功率50瓦特工作状态接触于100ppm 100分钟。停止接触,休息100分钟。第Ⅲ组:在休息状态接触于200ppm 30分钟。再于功率变化为50、100、150瓦  相似文献   

3.
三氯乙烯(C_2HCl_3)属不饱合的脂肪卤代烃类,是工业上常用的溶剂之一。在文献中,三氯乙烯对人体影响的研究,屡有报导。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为进一步做好职业病,职业中毒防治工作,我们于一九七五年六月~八月间对接触三氯乙烯工人作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80年我们对济南××医院供应室、手术室接触滑石粉的9名职工进行了健康检查。发现Ⅰ期滑石肺1例,0~Ⅰ期3例。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一、一般情况该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设有病床600余张。各科室每天使用的脏乳胶手套约400余双,大部分由供应室进行清洗、加工、消毒。  相似文献   

5.
有机溶剂三氯乙烯工业上常用于金属除油,其毒性较大,如果防护不好,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而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严重急性中毒可以引起呼吸麻痹,心跳停止造成接触者突然死亡。西安机务段便用三氯乙烯为各种部件除油,工人屡有各种反应,而且邻近车间班组也有相同不良反应。为了摸清危害情况,77年5月、9月两次连续测定空气中三氯乙烯浓度扩散情况,并对直接接触和不直接接触的工人进行三氯乙烯吸入后尿中分解物的检验分析。结果证明其危害情况较大,现就调查资料讨论分析,以引起重视劳动条件改善。一、生产工艺及防护概况西安机务段每月平均架修机车16台。拆卸下的  相似文献   

6.
通常认为射频的频率在1×10~5~3×10~8Hz,微波的频率范围为3×10~2~3×10~5mHz。随着工业的发展,近几十年射频和微波的污染日益严重,其辐射源不仅来自卫星通讯系统、无线电和电视传送;同时由于在医学和工业上的加热、  相似文献   

7.
柴油系石油在常压分馏时沸点在180℃~350℃范围的产品,工业上用于燃料和清洗。在清洗机件时,一般认为柴油是低毒和无毒,很少引起接触性皮炎。据我们对某内燃机务段高压泵车间从事柴油清洗内燃机车喷嘴作业工人的观察,柴油能引起接触性皮炎。本文提出调查结果和初步讨论。一、对象与方法某内燃机务段高压泵车间共10名工人,均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女工6名,年龄在22~27岁之问,平均为25.7岁;男工4名,年龄在24~36岁之间,平均为30.7岁。从事本职工令在4年以内。调查对象既往体健,无皮肤病及过敏性疾病史。检查项目按设计表格,由专人负责进行。  相似文献   

8.
魏××,男,38岁,潜水员,潜水工龄14年;潜水最大深度65m,从事建造桥墩的潜水作业。於1972年12月18日16时30分钟,着用十二螺栓通风式重潜水装具潜水作业,在×××沉井内30m处打捞石块,作业10分钟,突然供气中断,电话中听到患者微弱无力的声音,叫“没气了……”。水面人员迅速将患者拉出水面,卸装后患者双眼球结膜充血,面部轻度紫绀,自述双眼球胀痛,头昏,即进入加  相似文献   

9.
建议理由: 1.鉴于甲醛的毒性主要是局部刺激作用,考虑的对象是高浓度短期接触引起的急性症状,所以必须特别注意其最大值。甲醛水溶液能引起皮肤损伤,但气态甲醛引起皮肤斑疹的可能性甚少。 2.Fassete总结甲醛对人体的影响如下: 1ppm以下,觉察臭味。 2~3ppm,眼鼻喉有轻微刺激感,对气体的刺激能适应,能忍受反复八小时接触甲醛气体。 4~5ppm,不快感急剧增加,大部分人流泪。个别人可忍受10~30分钟。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0.
过去,机油粗滤器是在分隔间的清洗槽内用刷帚手动清洗,在清洗槽内还进行机车其他零部件的清洗工作,清洗温度为70~80℃。滤清器(不超过10个)挂在挂钩上,清洗30min,重复进行3~5次。但是该工艺不能保证滤清器彻底洗净。为提高清洗质量,普里沃尔日斯克铁路局萨列普塔修理段的合理化建议者采用了粗滤器清洗设  相似文献   

11.
三氯乙烯或四氯乙烯职业暴露工人,对尿中代谢产物总三氯化物、三氯乙醇,三氯醋酸的生物学半减期进行了测定。三氯乙烯暴露对象,男性24名、女性6名,四氯乙烯暴露对象,男性9名、女性4名。暴露于三氯乙烯的工人,总三氯化物的半减期,统计上分散度大,但与暴露条件无明显关系。总三氯化物的半减期平均为41小时,职业暴露和实验暴露所得数值相同,无性别上的差异。三氯乙醇的半减期比三氯醋酸长,但在统计上其分散度也大。但三氯乙  相似文献   

12.
赤峰机务段年架修内燃机车50~60台,轮修机车500台.该段配属DF型内燃机车80台,主要承担赤峰—通化(355 km)赤峰—隆化(212 km)的客、货车牵引和叶伯寿—赤峰(147km)的1对客车的牵引任务.赤峰机务段全段年排放污废水量为14.8×10~4m~3其中生产废水11×10~4m~3,生活污水3.8×10~4m~3.污废水采用合流制排出段外后入市政下水道.  相似文献   

13.
一、中毒经过及现场卫生学调查×××站1月5日在装卸货物时,发现有三桶氯化苄溶液洒漏,因风速较缓,大量氯化苄气体弥散在空气中,造成作业区污染,接触毒物时间为3小时,距毒物直径为20m的圆內,12小时后测氯化苄浓度为15rag/m~3。二、中毒临床症状分析 106名接触氯化苄中毒的患者,大都是男女青年工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头昏,无力、胸闷,气短,咽赤、咽干、眼部症状(包括不敢睜  相似文献   

14.
关于铁路工人急性甲醛中毒的报告,我们仅在1976年卫生研究第4~5期(合刊),见到昆明铁路局矽肺职业中毒诊断小组那家佑同志报告了10例,尚未见到更多的报导。现将我们遇到的急性甲醛中毒9例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1977年7月22日由××站发棉花一车,运往金县某纺织厂,送至该厂专用线卸车,当日16时打开车门准备卸车时,就嗅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由于工人缺乏安全卫生知识,未加注意就开始卸车,没有特殊的防毒面具,只带有纱布口罩,工作几分钟后,即有眼睛流泪,眼内刺痛、咽痛等粘膜刺激症状,但仍继续坚持卸车1小时,到17时左右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158例振动病患者脫离振动作业后的5年过程,进行了4次动态观察。患者主要接触局部振动(铆工、掘进工、采煤工、伐木工);使用各种型号的振动工具,接触振动的频率为29~100赫兹,振幅0.15~2.2毫米;多为30~49岁的男工,其振动作业工龄均在11年以上。病人的主诉多为手痛、手麻、手冷和头痛,少数有下肢麻木、疼痛和发冷。检查多见手部紫绀、大理石花纹、多汗、并有手套型的痛觉和触觉减退,都有不同程度的毛细血管痉挛、冷水试验时值延长和振动觉减低。脫离振动作业后5年的动态观察表明:虽经积极综合治疗,但未见完全恢复的病人;部分恢复者占20%,这部分病人无其他并发病,并且在脫离振  相似文献   

16.
选取某线路2条磨损较为严重的500m半径曲线钢轨(曲线A及曲线B)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针对性打磨方案设计,并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车辆-轨道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分析钢轨打磨对小半径曲线车辆动力学特性影响。结果表明:打磨后钢轨廓形得到改善,轨面波磨及掉块得到较好整治,曲线A及曲线B钢轨质量指数TQI均有显著下降,最大值分别下降32.40%、23.49%;打磨后曲线A及曲线B等效锥度显著降低,当横移量为0~10mm内,等效锥度均在0.15以下;曲线A及曲线B左右股与车轮接触区域相对打磨前更加均匀,3点接触得到较好处理;打磨后1~8位车轮与曲线A及曲线B钢轨廓形接触时接触斑内纵/横向蠕滑率最大值、磨耗功最大值、轮重减载率最大值均有显著降低,轮轨接触关系、轮轨磨耗及车辆运行安全性得到较好的改善;同时,车辆通过曲线A及曲线B时车体垂向/横向加速度频率及幅值降低,横向/垂向加速度最大值分别减小46.74%/80.04%、46.33%/78.96%,车辆运行稳定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7.
由于生产性粉尘的长期刺激作用,可使肺部受到各种不同的病理损害。特别是肺组织纤维化的改变,可以产生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受累,最后导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因此在粉尘作业工人尚未发生尘肺之前,了解其心电图的变化,积累心电图资料,对防治尘肺、保护工人健康更有其现实意义。我们于1975年10~11月对接触电焊烟尘矽尘作业的168名工人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心电图改变者43名占25.5%,今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绪言脑电图作为研究噪声对种经系统影响的一项生理指标,国内外都曾经进行过许多工作,有不少这方面的报道。斋藤观察到90dB白噪声作用10分钟后,受试者原来安静时的α波(12赫)优势减弱,而在θ波(6~7赫)处出现了峰值。高桑研究了不同方式噪声刺激时对α波的影响,发现80dB(C)的噪声刺激10分钟后,α波有明显的抑  相似文献   

19.
作者用简易法测定无铅作业接触史的男性工人尿中δ-氨基乙酰丙酸(ALA)的浓度。方法:选择无铅作业接触史的健康男性工人为对象,取其10时~15时任何时间的少量尿,立即用试纸检查尿中糖、蛋白、尿胆素元,同时测尿比重。舍去异常尿。尿样置冰箱(-20℃)中保存。测定时将尿样于37℃下解冻。尿中ALA的测定:取两支具塞比色管A、B,各加尿样1.0毫升,另取1支加ALA标准液(5.0毫克/升),分别向各管加醋酸缓冲液(pH4.6)1.0毫升,然后,向A管及标准管各加乙酰醋酸0.2毫升,用振荡器振荡混合约5秒钟,在沸水浴上加热10分钟生成ALA·吡咯后,冷却。B管不加乙酰醋酸,室温放置,用作空白。再向A、B及标准管各加醋酸乙酯3毫升,用手振摇60次后放置,不易分分层时用3000转/分离心5分钟。取醋酸乙酯层2毫  相似文献   

20.
在制造聚酯树脂船厂内,调查了工人由于接触苯乙烯而引起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的增高。接触者为男子6名,年龄在21~26岁(平均23岁),工龄为0.5~10年(平均为4年),并以造纸厂工人(男子6名)作对照。空气中苯乙烯浓度,1971年为60毫克/米~3,1973年为310毫克/米~3,1977年为115毫克/米~3。还在1973年调查工人尿中代谢产物含量,其结果,苯乙烯接触者扁桃酸为225~2100(平均490)毫克/克肌酐酸,苯酰甲酸为82~560(平均205)毫克/克肌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