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联合发起的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创办于2005年.论坛以中国的综合交通问题为对象,邀请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产业等相关领域专家,从加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与方法的探索,构建和完善可持续的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交通运输一体化运行体系,优化交通运输系统布局,加快交通枢纽与通道建设,协调国家能源战略与交通发展战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系统理论为基础,对陆上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协调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给出了协调程度的测算方法,并结合西安市的实际,对陆上交通运输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实例分析,给出了评价陆上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度的计算算例与评价指标,为进一步研究陆上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由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联合发起的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创办于2005年。论坛以中国的综合交通问题为对象,邀请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产业各界专家,从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和系统交通理论的探索,构建和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交通运输一体化管理体系,协调交通运输系统的布局,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地方与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一致性和同步性,探索瑞安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战略,以交通运输与产业经济关系的探究为切入点,基于对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提出瑞安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轴线布局和协调优化举措,为适应产业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效率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战略制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柳州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构建描述指标体系,选择柳州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相关指标数据,通过综合发展指数、静态协调度、动态协调度计算进行相应的评价,得出结论:柳州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动态协调发展一直在缓慢下降,反映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进一步增大,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因此必须对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进行协调管理。  相似文献   

6.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工作的先决条件,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和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解决好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必须考虑交通运输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多层次、多角度阐述交通运输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即: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各种运输方式间相互衔接、协调,各运输方式内部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本身具有时间的相对性和内容的多样性,因而准确评价交通运输系统全面协调发展必然会涉及规范和时间问题,不同时期反映出协调发展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7.
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系统刍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通运输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应该运用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研究与发展我 国交通运输系统,我国政府提出以发展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进行我国交通运输的综合发展,但 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以及其他原因致使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没有能达到综合协调全面发 展的目标.作者长期从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研究,特别是最近几年从事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工 程的研究,参加了由国家科技部下达的上海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协调与智能化发展的研究,提出 了通过交通运输智能化工程的研究和开发推动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观点.并分 析了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结构及内部的组织与生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综合交通信息 工程,在各种运输方式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联网,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在实现智能化工程中促进 和加强我国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交通运输市场的层次性进行了划分;对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主要运输方式在国际国内运输市场的主导地位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交通运输市场未来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是建立结构合理、高效运行的综合运输市场。  相似文献   

9.
由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联合发起的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创办于2005年.论坛以中国的综合交通问题为对象,邀请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产业各界专家,从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和系统交通理论的探索,构建和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交通运输一体化管理体系,协调交通运输系统的布局,加大交通连接点的基础建设,协调国家能源战略与交通发展战略的关系,进一步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构建生态交通,并制定相关制度加以保障等角度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从需求规模和供给规模2个层面,探究涵盖公路、铁路和航空3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指标,结合经济系统的社会规模和经济规模指标,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协调发展指数评价模型,引入交通贡献率参数,得到改进耦合协调测度模型,通过计算耦合协调发展指数,揭...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已进入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新时期。发挥综合运输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对于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新农村经济、交通运输与农村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机理的基础之上,引入耦合协调评价模型,通过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对云南省2007—2016年新农村经济-交通运输-农村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析期内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处于逐年提升趋势,但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波动较大,且呈现出"先波动上升后降再升"态势;近年来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趋势,整体上实现了由轻度失调逐步向初级协调发展的改善性变化,但耦合协调关系处于颉颃状态,协调等级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滞后成为制约三者耦合协调水平提升的障碍性因素。根据所作分析和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交通条件,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城镇化格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强化城市群之间交通联系,完善城市群之间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构建城市群内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50%后,未来一段时期将处在城镇化加速阶段,我国的城市化率已于2012年达到52.6%,并形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多个城市群,城市群成为城镇化主体形态。  相似文献   

14.
正综合交通枢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交通方式相互连接的中心环节,对实现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高效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是一个非常繁杂、困难的课题,涉及多学科的专业内容,需要协调各种复杂的关系。以往城乡规划学、交通规划学、经济学等学科对综合交通枢纽本体与周边之间作用的研究,多采用静态、局部的分析方法。目前国内对综合交  相似文献   

15.
“中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交通运输”复合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建"中三角"(武汉、长沙、南昌)经济圈全局战略出发,基于"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复合系统观点,运用时间序列DEA分析方法,对"中三角"经济圈"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复合系统运行动态综合效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是衡量一个城市交通系统总体运行效率的综合指标,它受到很多与城市交通系统有关因素的影响。结合兰州市城市交通实际,构建了城市交通运输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层次分析法及广义函数法对兰州市交通运输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提高兰州市交通运输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交通运输枢纽中客运站点布局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交通运输枢纽客运站点的布局问题,关系到交通运输内,外部运输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旅客运输的质量,通过对交通运输枢纽乘模式的研究,从保证枢纽中各种运输方式协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根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交通运输通道理论,对枢纽中的客运站点进行布局,并结合实例,阐述了枢纽客运站的布局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7(2):F0003-F0003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西南交通大学与东南大学共同协办,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服务的学术期刊。由两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沈志云教授任名誉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东南大学邓学钧教授任主任委员,长安大学陈荫三教授任主编,学科评议组成员皆为本刊编委。《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是交通运输领域高水平的学术理论中文核心刊物,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学术交流的园地,体现综合交通格局,繁荣大交通科技研究…  相似文献   

19.
日前,北京市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初步启用。该中心现已整合2800多项数据,接入6000多路视频和13个行业内外相关应用系统,实现全市综合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交通》2008,6(2):1-1
中国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方案决定新组建交通运输部,原交通部、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原建设部的城市客运的职责将整合划入交通运输部,部长由原交通部部长李盛霖担任。交通运输部将加快形成综合运输体系。以优化交通运输布局,其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公路、水陆、民航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承担涉及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