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美国海军网络中心战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层联合网络组成了美国海军网络中心战信息基础设施:联合计划网络——协调制定战区作战计划,联合数据网络一协调和控制作战兵力,联合传感器网络一分发和融合实时传感器数据支持武器作战。网络中心战增强了战场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将信息优势转换成作战优势。  相似文献   

2.
美军联合态势要求通过自动化技术来加快战术和作战的进程。作战关联包括战场作战计划、技术技能实施、信息和数据以及实时战术态势图等。有效地共享作战关联对于提高自动化程度和支持辅助决策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作战关联是以网络为中心进行信息交换,这就需要共享一个自上而下的信息参考模型,并以此确保内容和含义的一致性。没有这种一致性,就不会有对作战关联的一致理解。通过选择正确的信息参考模型,就可以在概念上把战场上所有的作战单元链接起来,并为复杂的自动推理和有效的通信互联提供一个框架。  相似文献   

3.
联合作战计划和执行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实施当前美国海军网络中心战信息基础设施的联合计划网络。联合作战计划和执行系统(JOPES)支持GCCS实现联合计划。JOPES有两类计划:时间不限的精密预案计划生成作战计划、方案计划或职能计划;时间敏感的危机行动计划生成作战命令或战役方案。前者在和平时期创建的作战计划是后者的计划基础,加速应付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讨论最近草拟的C^4ISP支援计划,该计划是CVNX级航空母舰项目节1文档编制要求的一部分。C^4ISP提供了未来航空母舰作战群在联合作战中取得胜利所必需的国防部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测和侦察(C^4ISR)基础设施需求的理解,讨论了必须在未来改型中实现的C^4ISP的内容,对海军和联合C^4ISR组织及其行动的潜在影响。CVNX C^4ISP以及用于航空母舰作战群中其他作战平台的类似计划,将使海军领域能够前瞻性地管理跨海军和联合部队端到端能力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5.
任务计划过程是联合火力打击非常重要的一环,构建了联合火力打击任务分解与建模、火力平台建模、联合火力作战计划建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美国海军最近为CVNX(新一代航空母舰)计划起草的,作为第一阶段文件汇编所要求的C^4I支持计划(C^4ISP)的部分内容。其中包括C^4ISP的内容,未来,以及必须要做的工作,C^4ISP对海军和联合C^4ISP系统的潜在影响。本文还阐明了CVNX C^4ISP的航母战斗群作战平台的相似计划,构成利用信息和战时网络技术,建设距海军终端对终端指挥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美国海军最近为CVNX(新一代航空母舰)计划起草的、作为第一阶段文件汇编所要求的C4I支持计划(C4ISP)的部分内容.其中包括C4ISP的内容、未来,以及必须要做的工作、C4ISP对海军和联合C4ISR系统的潜在影响.本文还阐明了CVNX C4ISP和航母战斗群作战平台的相似计划,构成利用信息和战时网络技术,建设跨海军终端对终端指挥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梁炎 《舰船电子工程》2006,26(4):18-21,43
作为美国海军联合计划网的舰载专用网,IT-21在岸基网络行动中心的支持下将海军陆战队专用网能力扩展到全球部署的舰队,共同参与制定联合作战计划和共享作战空间态势感知。IT-21以功能方框组织设计,将相似服务综合归纳进共用基础设施,通过网络和传输方框实现一体化网络中心服务。  相似文献   

9.
《江南集团技术》2003,(5):49-49
丹麦、瑞典、挪威三国联合制定了“海盗”级潜艇研制计划,并设计了模块化双隔舱K9型潜艇。设计构想优化了潜艇的沿海行动能力,同时具备了深海行动能力,并带有综合作战系统,具有促进网络作战空问数据共享的高连接性、有效载荷机动性,以及支援特定军事行动的增强性能。其它设计特性包括低信号、人员配备减少、  相似文献   

10.
针对通用作战图(Common Operation Picture,COP)显示系统中三维视图在精确判定相对位置时容易产生误判断的问题,深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构建了视觉比例误差模型,提出了误差预测控制方案,该方案对各种视角下的误差程度进行了预测,并给出了醒目的提示,极大的降低了用户在使用三维视图获取战场态势时容易出现误判断的可能性;针对三维图标辨识度不高的问题,综合三维图标和二维图标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混合式的图标表示法,实际使用表明,该混合式图标表示法有效提高了COP系统的使用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空时分组码(sTBc)能提供满分集增益和较低的实现复杂度,但是却无法获得编码增益,为了进一步提升性能,考虑将空时分组码与Turbo进行联合编码。文章介绍了空时分组码和Turbo码的特点,并给出了联合编码的结构。Matlab仿真显示,联合编码结构具备更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Marine Structures》2006,19(1):83-96
During 2004 and 2005 new design rules for bulk carriers and tankers were proposed. The rule proposals were developed in two different projects: The Joint Bulker Project denoted JBP and the Joint Tanker Project denoted JTP. The result from this is that two very different procedures for fatigue assessment of ship structur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the two procedures are reviewed with respect to fatigue capacity. The proposed JBP and JTP analysis procedure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200 fatigue test data where the test specimens were subjected to 5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The procedures are also compared for a typical welded connection subjected to different mean stress levels.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上船舶雷达在多目标跟踪过程中实时性较差和不能快速响应的问题,提出目前密集杂波情况下多目标跟踪中最为有效的数据关联算法——联合概率数据关联(Joint Probabilistic Data Association,JPDA)算法。为解决JPDA随着目标增多的情况会出现的组合“爆炸”及计算量较大导致跟踪实时性较差的问题,从分析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确认矩阵着手,依据Hopfield神经网络在解决旅行商问题(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TSP)时的思路,提出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联合概率数据关联(Hopfield Neural Network Joint Probability Data Association,H-JPDA)来改进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通过简化矩阵拆分过程,显著减少计算量,提高跟踪的实时性。基于上述改进的神经网络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通过MATLAB对多目标跟踪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提高跟踪的实时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is a report about the 2010 WMU/Nautical Institute Joint Annual Seminar. WMU and the Nautical Institute address issues related to Regulation and Best Practice in joint seminars. This year the discussions focused on legal and implementation issues related to best practice in shipping.  相似文献   

15.
共同配送——配送物流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景华 《世界海运》2001,24(5):28-29
面对成本与服务的两难权衡,企业如何才能做到既省钱又能确保物畅其流;如何整合社会资源以提升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目前商业自动化目标中最关键的话题之一。针对此问题,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物流运作方式——共同配送,为企业的经营带来了新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CoMP被视为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是近期的研究热点。其中,联合传输(JP)和波束协调(CS/CB)是CoMP中的主要传输模式。文章提出一种CoMP用户的分类方法,通过对用户分类,然后对分类用户进行JP或CS/CB处理。理论分析表明,基于用户分类的多点协同传输方法,可以提升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和小区的平均吞吐量。  相似文献   

17.
胀接过程中胀管量的合理选取关系到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和松紧程度。本文运用ANSYS软件对管板进行机械胀接过程的模拟,分两个工况:工况一模拟整个胀接过程,模拟胀接过程中换热管的应力和变形情况;工况二模拟换热管拉脱过程,检验其胀接松紧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