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青藏铁路格拉段运输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新建青藏铁路格拉段设计资料,按把全段分成一段和分成二段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区间通过能力及货物输送能力。分析得出,仅在不预留"天窗"情况下,按格尔木~那曲和那曲~拉萨两段分别计算,年输送能力满足各段近、远期的运量需求;而在全年或半年每日预留180min"天窗"和按全段计算的各种情况,输送能力都不能完全满足运量需求。研究提出,在不开通预留车站条件下,在部分区间增设计轴装置并在相应区间采取列车连发运行,输送能力会随计轴设备设置数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根据需要在部分区间增设计轴设备后,可满足设计年度运量需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现行《线规》GBJ90—85中关于铁路输送能力计算要不要考虑运量的波动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应考虑运量波动性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3.
随着曹妃甸港区的发展,港区铁路的输送能力在吸引区范围内捉襟见肘.通过分析曹妃甸港区铁路在研究年度内吸引范围内的运量预测,确定曹妃甸港区铁路研究年度的近远期运能,结合港区铁路现状输送能力,对港区铁路进行扩能改造,以满足曾妃甸港区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铁路线路技术标准与运量水平之间的耦合关系,分析运量水平主导线路主要技术标准类项目特性和线路技术标准主导运量水平类项目特性,从供需平衡角度出发,得出运量构成机制和线路标准条件从能力供给到运量诱发的质变条件。  相似文献   

5.
林玉红  王俊刚 《中国铁路》2004,(8):35-37,40
针对大秦线运能无法满足运量要求的现状,提出调整机车运用方式,优化列检布局及运输组织方案等措施,并提出加强点线能力配套、线路基础与输送能力配套、机辆设备配套、行车指挥系统配套以及推进管理体制创新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滦港线聂庄—东港站间既有线路存在通过能力饱和、储备能力不足、与相邻线路能力不匹配等问题,影响大秦线煤炭下水通道的畅通。分析聂庄—东港段的现状,提出增建二线的扩能改造方案。同时,对增建二线后聂庄—东港段的能力适应性、线路通过能力与需求能力、输送能力与运量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街矿区铁路专用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为重载铁路,区段货流密度位于单线和双线输送能力的临界处,全长95 km。该项目处丘陵地区,地形起伏,沟壑纵横,工程条件困难,正线数目对投资影响很大。通过对运量和输送能力的分析,正确确定正线数目,以指导工程设计,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对不同外部电源供电方式、环网接线方案输电能力、投资规模与不同运量跨座式单轨线路需用功率及投资指标的适应性,得出不同运量跨座式单轨供电系统外部电源供电方式、中压网络接线的标准与方法,并通过与大运量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可靠性保障措施对比,从降低中低运量单轨线路整体投资出发,结合供电系统设计新理念、新思路,提出了优化后的单环网供电方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黄万线铁路实际运量已超出远期设计运量,成为朔黄铁路下游疏解能力的限制瓶颈。针对黄万线铁路运输能力紧张问题,对两端区段站以及与中间过轨运输铁路相衔接的限制区段的通过能力进行计算,通过能力比对,找出限制黄万线铁路运输能力提升的关键点,针对性提出提高运输能力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1概述与国外重载线路行车密度不高、路网结构简单不同,我国重载铁路轴重较小、牵引质量高、行车密度大。大秦铁路采用25t轴重、载重80t的重载列车,在开行2万t列车的基础上,2011年已完成了4.4亿t的年输送能力;朔黄铁路在进行3.5亿t年输送能力的扩能改造的同时,已成功地开行了万吨重载列车。大轴重、高牵引质量、大运量是我国铁路重载运输发展的方向。铁路重载运输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铁路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广西钦州港的建设和发展,分析钦州港站铁路运输现状,通过扩能改造增加运能,挖潜提效抢占运输市场,联劳协作促进货物周转,实现路港联合提高货运量。提出路港联合共谋发展,优化铁路运输组织,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及时掌握货运市场信息,积极协调港口、客户、总代理与铁路之间的各种关系,扩大铁路港站运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部分线路存在的上下班客流朝夕现象突出的问题,通过分析客流需求与折返条件、信号及乘客引导等运输技术设备的特点,根据客流在时空和方向的分布情况,提出工作日高峰期采用不均衡运输的组织方式,在不增加上线列车数的条件下,通过对有限运力的时空分配进行优化,把运力集中安排到尖峰客流的时段、区段和方向中,形成一个单向超高峰,有效疏解高峰大客流,从而实现满足客流需求、降低满载率以及有效提高运营服务水平的目标。实践证明,该优化方案既能满足运营服务的需要,又能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对地铁运营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运输组织以及车辆段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中,存在客流量预测的不确定性,当出现较大的客流量变化时,需要对线路的初始设计能力进行扩大调整。以天津地铁4号线扩能设计为例,提出采用A型车6辆编组和B型车8辆编组方案,并对2种方案从运能、乘车舒适度、增加投资、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对比与分析,优选推荐采用6辆B型车编组方案,预留扩大到8辆编组的工程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最小发车间隔是确定现代有轨电车开行密度和运输能力的参数。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中低运量的地面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其最小发车间隔的确定与地铁、BRT(快速公交)等其他交通方式均有所差异。通过对道路交叉口、列车停站、列车折返及区间长度等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了现代有轨电车最小合理发车间隔,并对其运输能力与车辆配属进行了探讨,为现代有轨电车规划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防城港港区既有铁路运输能力已接近饱和,为满足港区规划新增运量的运输需求,需对港区铁路改扩建方案进行规划研究。在详细分析港区既有铁路、运量预测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港区设置3个车场和设置4个车场两个方案。通过对三场、四场方案的深入研究比选,推荐三场方案作为港区铁路规划方案。推荐方案不仅能满足港区未来新增吞吐量的集散需求,也对西南铁路出海大通道海铁联运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从地铁路网客流分布特征展开研究,旨在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客流数据统计信息。通过搜集大量现有客流数据及统计分析方法,研发地铁路网客流数据特征分析系统。研究系统查询思路和运力运量匹配关系,设计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内部功能模块。在地铁客运管理部门的实际应用表明,系统可以实现对地铁客流数据高效、准确、规范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优化组织装车地直达运输是缓解我国铁路主要干线运能与运量间矛盾的有效手段,本文在综合考虑装车地直达运输系统费用消耗的基础上,针对运输网络中存在径路选择和重载运输通道端点换重的情况,建立装车地直达运输组织方案优化模型.为了有效解决模型规模随着车流数目的增加而急剧扩大、求解异常困难的问题,设计了基于蚁群算法的求解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市政桥梁在设计阶段有需要预留轨道交通通道的情况出现,由于轨道交通建设相对滞后,轨道交通前期研究工作不充分,桥梁结构与预留轨道交通通道的关系较难处理。为保证后期轨道交通建设的可实施性,根据不同的预留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以两个在道路中央预留轨道交通通道的桥梁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公轨共建和分建两种模式,分别给出设计案例和技术对策,可满足后期轨道建设的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杨欣  龚志强 《铁道货运》2007,(11):16-17,23
通过对韶关钢铁集团公司物流运作情况的分析,以及各种运输方式优劣性的比较,考虑到铁路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和韶钢产量不断增加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增加铁路运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