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2日6时31分,一列由4台电力机车牵引、编组320辆、总长3971米、牵引总重3万吨的试验列车,由北同蒲线袁树林站始发,经过12小时25分、738.4公里的运行,于当日侣时56分安全顺利到达终点站大秦线柳村南站,3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铁路重载列车牵引重量从2万吨到3万吨的跨跃,使我国戌为世界上仅有几个掌握3万时铁路重载技术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4月2日18:56,随着满载着3万吨煤炭的55001次试验列车安全驶入柳村南站,大秦铁路3万吨组合列车运行试验顺利完成,开辟了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的新纪元,这将为我国北方煤炭能源的东运南输提供极为重要的装备保障。为确保试验的安全、可靠,此次3万吨重载列车牵引试验全部采用中国南车株机公司研制的4台大功率电力机车实施牵引(HXD10066+HXD10001+HXD10069+SS40862),总编组  相似文献   

3.
《铁道货运》2014,(4):47-47
<正>目前,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大秦铁路组织实施的3万t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2014年4月2日6:31,一列由4台电力机车牵引、320辆货车编组、总长3 971 m、满载3万t煤炭的试验列车,由北同蒲线袁树林站始发,经过12 h 25 min共738.4 km的运行,于当日18:56安全顺利到达终点站大秦线柳村南站,3万t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铁路重载列车牵引质量从2万t到3万t的跨越,使我国成为世  相似文献   

4.
HXD2电力机车牵引2万t列车充风改进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秦线HXD2型电力机车牵引2万t重载组合列车充风特性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分析了2万t重载组合列车的供风量及充风特性,并进行了组合列车的供风量计算.同时,借鉴世界铁路重载技术、运营经验,结合大秦线重载组合列车充风特性试验结果,提出了2万t重载组合列车充风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5.
近日,在铁道部主持下,HXD2型大功率电力机车在大秦线2万t重载组合列车牵引试验中取得圆满成功。试验数据表明,该机车完全符合2万t重载组合列车牵引要求。  相似文献   

6.
产品信息     
和谐2型大功率电力机车通过2万t重载试验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和谐2型大功率电力机车在大秦线2万t重载组合列车牵引试验中取得成功。试验数据表明,该机车完全符合2万t重载组合列车牵引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11月6日8时16分,一列满载1.2万吨煤炭的J55001次试验列车,在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同车公司)研制的HXD2F型大轴重电力机车牵引下,安全驶入山西省长治市平顺站。这标志我国轴重最大电力机车牵引重载列车试验取得成功,中国重载铁路装备技术成功进入世界铁路"大轴重俱乐部"。此次试验列车由大轴重机车和100辆C96型运煤专用敞车组成,满载了1.2万吨煤炭,总长度达到1 489 m。进行重载  相似文献   

8.
大秦线重载列车运行仿真计算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针对大秦线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重载列车运行仿真计算模型,研究大秦线不同编组重载列车的牵引、制动等技术参数,为大秦线组织重载列车试验、制订合理的操纵方法和保证列车安全、可靠、正点、高效、节能运行提供技术依据.仿真计算表明采用LOCOTROL技术,运用合理的操纵方法,按照SS4型机车(1 2 1)和(4X5000t)编组方式以及HXD1机车(1 1 0)编组方式牵引2万t组合列车,均能够满足大秦线运行时分以及长大下坡道对循环制动再充风时间的安全性要求.采用HXD1型机车(1 1 0)编组方式牵引2万t列车的最大纵向力比SS4型机车(1 2 1)编组方式的稍大,紧急制动最大纵向力一般在2000 kN以下,常用全制动最大纵向力为1000 kN左右,均有一定的安全裕量.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相吻合,为大秦线成功开行2万t级重载组合列车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我国铁路重载运输技术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重载铁路自20世纪80年代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构建起了以大秦铁路为代表的25t轴重重载运输技术体系;采用以25t轴重和谐HXD1和HXD2型交流传动八轴9 600kW为主的重载货运电力机车和C80系列运煤专用敞车,以及分布式无线同步控制等技术,创造了单条铁路年运量达4.45亿t的世界纪录。在此基础上,中国铁路近年来又开展了30t轴重重载铁路运输相关技术和开行3万t重载组合列车成套技术的研究,新研制出30t轴重的和谐HXD1F和HXD2F型交流传动货运电力机车以及C96和C96H型专用运煤敞车,在中南铁路采用了我国近年来研发的30t轴重重载工务工程技术和设备;通过进行3万t重载组合列车不同编组方式的仿真计算、列车静置试验和运行试验,基本确定采用1+1+1+1(推)编组方式开行3万t列车的方案是可行的;增大轴重和加大列车牵引重量是我国铁路重载运输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产品信息     
和谐2型大功率电力机车通过2万t重载试验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和谐2型大功率电力机车在大秦线2万t重载组合列车牵引试验中取得成功。试验数据表明,该机车完全符合2万t重载组合列车牵引要求。  相似文献   

11.
马大炜 《铁道车辆》1999,37(4):16-19
介绍了我国重载列车试验研究的方法及大秦线单元列车试验,繁忙干线5000t级重载列车试验和重载列车提速试验,脱轨试验,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得载列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HXD1及HXD2型机车在大秦线承担牵引重载列车的任务,牵引模式主要为单机牵引1万吨和双机牵引2万吨组合列车。文章根据和谐型机车在进行长大列车制动操作时的实际情况,对机车制动系统的供风能力及列车制动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重载机车制动系统的运用经验。  相似文献   

13.
《铁道建筑》2007,(8):46-46,82,88
1 重载运输新定义 2005年国际重载运输协会(IHHA)的巴西年会上,已对重载运输的定义作了新的修订:重载列车牵引重量至少达到8000t(以前为5000t);轴重(或计划轴重)为27t及以上(以前为25t);在至少150km线路区段上年运量超过4000万吨(以前为2000万吨)。  相似文献   

14.
铁路重载运输,是指在一定的铁路技术装备条件下,扩大列车编组长度,大幅度提高列车重量,采用大功率机车(双机、或多机)牵引的重载运输方式。综合各国重载列车的发展水平,1986年10月国际重载运输会议把各种不同形式的重载列车重量标准规定至少应当达到5000吨。 80年代以后,我国铁路面对日趋紧张的运量与运能的矛盾,借鉴国外铁路的有益经验,结合国内具  相似文献   

15.
HX_D2型机车牵引电机驱动端轴承故障分析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XD2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是大秦线牵引2万t运煤列车的牵引单元,其牵引电机驱动端轴承早期出现了异常磨损现象,严重影响了列车的运行安全。现对牵引电机驱动端轴承出现异常磨损现象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相信在研究重载技术中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世界铁路重载运输技术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铁路重载运输发展的新水平 世界铁路重载运输发展新水平的主要标志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载列车最高牵引重量的世界记录已达10万t.最高平均牵引重量达39万t。世界各国重载铁路借助于采用高新技术.促使重载列车牵引重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秦线重载列车的2种不同机车组合(HXD2+HXD1或HXD1+HXD1),比较调速制动工况下中部机车的动力学性能,并分析不同机车组合对大秦线2.1万t列车中部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HXD1+HXD1的1+1编组中部机车的动力学性能优于HXD2+HXD1的1+1编组中部机车,信号滞后对中部机车的纵向冲动有很大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秦线HXD1电力机车应用Locotrol系统担当2万吨组合重载列车牵引任务出现的紧急和惩罚制动问题,从网关故障、CCU故障及其他网络控制故障、804线引起紧急制动、XIPM/MIPM、EPCU的LON网络通信丢失以及GSM-R通信网络信号弱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铁道货运》2014,(11):7-7
<正>2014年11月6日8:16,满载1.2万t煤炭的J55001次试验列车安全驶入郑州铁路局管内的山西省长治市平顺站。以此为标志,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组织进行的1.2万t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我国第一条按照30t轴重重载铁路标准建设的铁路建成。此次1.2万t试验列车的编组为前后各2台国产和谐型机车,中间为100辆轴重30t的C96型新型货车,列车总长1489m。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正线长1269.8km,横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高速与重载列车牵引参数的选择》一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对高速列车与重载列车的构成进行探讨,建立了有关计算模式,并分别对高速列车的动轴数,动车数,拖轴数和拖车数以及重载列车的动轴数和机车数等有关列车构成的参数进行计算与分析,最后结合我国规划实际,提出发展我国高速列车与重载列车的构成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