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车辆智能化与电动化趋势下满足人体热舒适性和车辆节能性双向需求是乘员舱区域化热环境管理的重要优化目标。尤其在高度非均匀“热-流”特性狭小空间环境中,只有正确认识并量化人体局部受热、响应和热需求的差异性与相关影响,才能高效地优化乘员舱热环境。为此,结合人体自身物理和生理热调节特性及其与乘员舱环境传热关系,建立人体热响应数值分析模型,分析非均匀局部气流作用下人体皮肤温度和热感觉变化规律,并应用影响因子分析方法量化局部与整体热感觉关系特征,得到局部气流作用状态对人体整体热感觉影响的不同关键部位。结果表明,在相同强度冷/热激励下,人体头部和手部是影响人体整体热感觉的主要部位,二者皮肤温度和热感觉变化幅值最大;高温环境中局部冷却作用需求的关键部位依次为头部、手部、前胸和后背,偏冷环境中局部加热作用需求的关键部位为头部、手部和脚部。  相似文献   

2.
热驱动弹热制冷是利用形状记忆合金被加热变形来驱动弹热材料相变从而产生制冷效应的新型固态制冷技术。本文设计了一种将弹热制冷装置与燃料电池相结合的组合系统,利用燃料电池产生的废热来驱动弹热制冷装置,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并产生制冷效果。基于燃料电池和弹热制冷的工作原理,采用Simulink建立了全系统动态耦合仿真模型,研究了组合系统的动态工作特性,并分析了运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弹热制冷装置能提高整个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电堆工作温度为80℃时该系统可产生1.76 kW的制冷功率,调整电堆工作压强至2.5 atm可最大化系统的综合输出功率和运行效率,电堆电流密度对组合系统的输出功率和运行效率呈现相反的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3.
可木 《汽车情报》1992,(4):29-29
  相似文献   

4.
针对汽车乘员舱热环境测试方法过于复杂、热舒适性评价方法实用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了车内亚稳态热环境的简化测试方案和驾驶员热舒适性评价方法.使用热舒适度测试仪实测了各季节驾驶员头部、胸腹部和脚部的环境参数,并对驾驶员进行热感觉预测.招募45位受试者进行主观热感觉调查作为热感觉实际值,确定了整体热感觉的最佳测量代表点.比较整体...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简要叙述了车用柴油机的热冲击试验及其试验台的设计,并介绍了WD615-67柴油机进行3000次热冲击试验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工程界较多采用经验判断和工程类比方法确定冻土热物性参数的现状,总结了热物性参数的4种确定方法及各自优缺点,介绍了热响应测试的方法及原理,论述了地层中柱状换热器与岩土体热量交换过程的两种数学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估算热物性参数的3种方法。认为冻土区道路工程的地质勘察内容应包括冻土的热物性和初始温度,建议推广现场热响应测试,并采用合适的估算方法确定热物性参数值,以保证路基和热棒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也越来越成熟,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也逐渐增大。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中最重要的零部件,它的寿命和使用效率决定了汽车使用性能。其中对电池寿命影响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它的工作温度,为了使电池始终处于一个合适的温度范围内,电池的热管理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热管理系统技术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在冬季和夏季的续航里程和热安全问题,需要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热管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内容包括冬季座舱制热、夏季座舱制冷、电池冷却加热、电机散热和功率电子部件散热。文章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空调的常见方案以及电池、电机热管理的方案,分析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对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技术研究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高频感应加热器、加热循环控制装置和冷却系统 ,利用柴油机燃烧室受热件加速热疲劳试验台进行缸盖热模拟试验 ,验证热模拟试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实验研究了辐射加热器非接触式触发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效过程中的温度特性、质量损失、产热行为变化等特性及其空间射流温度与热流分布特性。以50 Ah的Li(Ni0.6Co0.2Mn0.2) O2电池为对象,基于锂离子电池燃烧实验平台进行。结果表明:电池热失控实验过程中发生了2次喷发现象,电池表面最高温度为489.2℃;最高温升速率为27.7 K·s-1;最大质量损失速率为32.7 g·s-1;电池本体总产热量为1.05 MJ;环境最高温度为705.3℃;烟气总释放热为6.56 MJ·m-2;射流空间环境最高温度比电池表面最高温度高。这表明,高温高速的易燃气体会加剧热失控危害的风险。本结果有助于电池失效初期预警、热失控抑制、火灾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60Ah的NCM811软包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加热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行为.基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副反应机理以及热传导理论,建立单体电池绝热热失控模型,模型误差小于2%.设计相关试验测试单体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的产气特性,以单体电池绝热热失控模型为基础,建立外部加热条件下的热失控模型,模...  相似文献   

14.
滚动轮胎的稳态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淑霞 《汽车工程》1991,13(1):43-47
本文对滚动轮胎的热平衡状态,建立了合理的数学及物理模型,用有限元法对9.00-20尼龙胎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轮胎内部的温度分布,并对几种不同工况下缓冲层的温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空调系统为司机和乘员提供了良好的驾乘环境,合理的空调制冷功率设计需要对驾驶室的热负荷进行分析。文章以某车型为案例,详细介绍了驾驶室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汽车热管理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组成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于汽车热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和研究方法.包括智能化电控热管理系统、新型布局热管理系统、新型热管理材料和热管理系统仿真等.展望了现代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发展目标,指出采用电控冷却部件实现精确冷却和分流式冷却的有效整合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全新热管理材料的出现必将加速热管理系统模块化和集成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气缸在摩托车发动机摩擦副零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正常加工的几何尺寸外,最重要的是使用的材料应能承受发动机燃烧爆炸的高温、高压、高负荷的冲击,并能在热状态下不产生变形。但市场上假冒伪劣气缸的用材随意性较大,难以从外观和尺寸上进行鉴别,广大用户和维修人员对气缸的检查,一般只局限于缸筒的检测和内壁的简单检查,而对于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沥青胶结料在恒定低温储存过程中产生的热可逆老化机理,运用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分析(MDSC)和低温红外光谱(LT-FTIR)技术对沥青胶结料热信号与红外光谱的热历史依赖性进行了试验分析,以确定2种不同分子量的线性饱和链烃(C20H42和C32H66)对热可逆老化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恒定低温硬化并非所有沥青的固有特性,存在不受恒定低温热历史影响的沥青胶结料;低分子量的饱和长链烷烃(石蜡)因其与沥青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会通过扩散的方式随着恒定低温时间的延长逐渐从沥青基体中析出,从而导致沥青的恒温硬化现象;由于高分子量的饱和长链烷烃与研究采用的沥青在相同条件下相容性差,其石蜡与沥青的二相分离结构并没有随着恒定低温时间的延长产生明显的变化。与热分析相比,低温红外光谱技术可在较低的降温速率下直接用于测试固态沥青中的石蜡分子单元而不会产生热滞后效应。石蜡的结晶会导致红外光谱在735~715 cm-1处形成吸收峰,且吸收峰信号随温度降低而增强。沥青中的石蜡初期(0~8 h)析出较快,随着时间延长,析出速率放缓,持续时间可长达72 h。通过试验的直接观测,确定了沥青中低分子量石蜡的持续析出或沉淀是导致所用胶结料热可逆老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热带植物园内的环境要求,如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光照等诸参数的最佳范围值。探讨了我国北方热带植物园内,为了满足冬季热带植物生长要求而采用的温热环境控制方法和具体措施。通过在最冷的月份对采暖空间的各环境参数的验测、与基本要求对比得出结论:热带植物园内采用,用于冬季热带植物的生长是完全可行的,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远程云控制的应用和设计思路,利用手机APP、后台中央计算机、车载通信终端、汽车CAN局网络等技术实现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远程控制,使用户更加便捷地了解和控制车辆的当前冷热状态,可以有效提高新能源车辆的使用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