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可靠性工程技术的分支失效分析在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依据设计、施工、养护等技术规范,分析了沥青路面结构失效分析的步骤、有关技术指标的确定,编制了利用失效分析技术进行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程序。本文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失效分析对于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吴骄文 《交通科技》2013,(Z1):143-145
在总结公路监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参考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和《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面层施工指导意见》等文献,分析了公路沥青路面面层施工监理工作标准化管理模式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红  傅智 《公路》2005,(11):168-172
通过《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与《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5)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将水泥混凝土路面粗集料压碎指标统一为沥青路面的压碎指标的质量临界值。建议沥青路面提高粗集料的压碎值、坚固性、针片状含量三项技术指标,有效防止和减少沥青路面因石料质量临界指标过低造成的早期破损。  相似文献   

4.
论压实沥青混合料的密度,空隙率与压实度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沈金安 《公路》1996,(6):29-41
密度,空隙率和压实度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关键性指标,由于密度测定方法和空隙率计算方法的不同,往往引起监理部门和施工部门的矛盾而影响施工,本文着重介绍密度,空隙率和压实度的测定方法,并结合美,日等国标准,介绍了新的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1994)已跟不上公路建设的需要,交通部组织对其进行了修订,制定新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该文就新规范第四部分中对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十条修改内容进行了对比和评述。  相似文献   

6.
沥青路面混合料中集料的技术参数分析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美国Super pave集料规范与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的对比分析,试图提出合适的集料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7.
《公路》1994,(12)
现批准发布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术技规范》(编号为JTJ032-94),自1994年12月1日起施行。1983年我部发布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同时废止。该规范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希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以便修订时参考。交通部文件──关于发布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规范》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相似文献   

8.
近日,204国道苏昆太互通至葛隆段改建工程太仓段试铺了硫磺强化沥青改性剂(seam)改性沥青混合料下面层,经检测,各项指标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此项新技术在苏州尚属首次使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美国Super pave集料规范与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的对比分析,试图提出合适的集料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
特立尼达湖改性沥青的性能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沈金安 《国外公路》2000,20(3):30-32
文中介绍了对道路沥青结合料掺加特立尼达湖沥青(TLA)后,改善了沥青性能,提高了劲度模量,增加了使用寿命等。利用该改性沥青配制的沥青混凝土,其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等各项指标均符合我国《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可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城市中心城区主干道沥青路面维修养护工程实践,从就地热再生复拌技术、工艺、施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正确把握就地热再生应用技术,能够全面修复原路面病害、再生沥青混合料及沥青路面各项指标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同时能够改善沥青性能和路面结构、有效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为就地热再生技术在城市道路养护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0引言沥青含量的控制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评定中至关重要,是沥青路面能否满足使用需求和保证路面实际使用寿命的关键[1-2]。美国NHCRP report441和中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均认为实际沥青含量与最佳沥青含量的偏差不应超过±0.3%。一些地方性标准对此项指标的要求更为严  相似文献   

13.
沥青混合料级配曲线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验证明:落入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建议的级配范围的沥青混合料并不是都符合技术标准,超出范围的也并非都不合格。论文在证实误差原因是级配曲线走向后,给出了按配曲线外型分类的级配范围建议值。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新年伊始,重庆高速集团即组织召开重庆市交通行业地方规范《重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技术规范》总校稿会。该规范的主编单位为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技术规范》是重庆市交通行业首部地方规范,是在《公路工程标准编写导则》和《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管理导则》的指导下,依据现行公路路基、路面等设计和施工规范,充分吸收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重庆高温多雨山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关键技术研究"的成果编制的。该规  相似文献   

15.
沥青路面施工专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赵炜诚  胡长顺 《公路》2001,(8):95-98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智能化是施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沥青路面施工专家系统作为智能化技术在公路领域的具体应用,研制成功的关键是设计初期对整个系统结构、问题求解策略和使用功能的分析和确定是否正确。本文依据专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沥青路面施工的特点,提出了适合于该领域的专家系统整体设计思想,开发了沥青路面施工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6.
结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和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关于AC-25C型级配范围的要求,对南方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下面层AC-25C型级配设计进行优化,从与规范级配设计对比、骨架密实结构级配设计、级配检验及矿料筛孔建议等方面对AC-25C进行理论分析及实践检验,提出了更适合于该工程应用的级配范围与级配中值。  相似文献   

17.
寒区沥青路面施工面临骤然降温、大温差、大风等不利天气,造成沥青路面摊铺、碾压温度起伏大,影响沥青路面压实质量,进而诱发诸多病害。以沥青路面施工温度为核心,通过物联网系统和智能元件采集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参数并进行分析,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沥青路面施工温度预估模型,准确掌控沥青路面摊铺和碾压施工温度,确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拌和参数控制精度高,运输、摊铺和碾压阶段的施工工艺参数变异性大,需对参数进行异常值剔除处理,表明当前施工工艺控制技术仍有提升空间;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施工工艺参数进行重要性评估,出料温度和施工速度对施工温度影响最显著;基于4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沥青路面施工温度预测模型,其中多层感知机模型最优,对多层感知机模型的隐藏层、神经元个数和学习率进行优化,优化后模型的周期数、均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降低,整体性能显著提升;考虑气象参数后,施工温度预测模型的训练效率降低,但预测精度提高。工程应用表明:提出的基于多层感知机沥青路面施工温度预测模型与实际工况相符,通过调节出料温度、摊铺速度、碾压速度可以有效减少混合料温度损失。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地方标准DB 36/T 744-2013《废旧轮胎橡胶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于2014年2月正式实施,橡胶沥青具有优异的高低温性能以及抗老化、抗水损害、耐疲劳、低噪音,是一种典型的环保型路面材料,江西省各地市也正在因地制宜地开展橡胶沥青路面实施的相关工作。该文在橡胶沥青试验路的基础上针对江西省降雨量大、夏季高温周期长、重载车辆多等特点结合试验路5~7年的后期观测,进一步分析了橡胶沥青路面在江西省的应用条件,明确了部分关键技术指标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19.
陆新 《上海公路》2001,(3):10-12
1引言 沥青路面在高等级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中已被广泛采用,随着"十五"规划中崇明南隧北桥、沪崇苏高速公路网的建成,有必要对沥青混合料的设计、质量控制及施工工艺等方面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真正理解施工技术规范中有关技术指标的含义,以便今后更有效地提高沥青路面的工程质量,减少在材料组成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误区.  相似文献   

20.
依据《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的平整度要求,建立路基工后沉降模型,提出沉降特征长度参数,计算路基工后沉降标准限值,最后按照不同等级公路和不同结构物施工形式划分路基允许工后沉降标准。较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沉降标准,更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