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江珠高速公路深厚软基固结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青爽 《路基工程》2009,(4):104-106
通过对江珠高速公路珠海段软土路基试验段大量沉降观测数据和理论计算值对比分析,认为采用传统计算方法计算的地基固结度与实际结果偏差较大,提出根据软弱下卧层固结度沿深度分布曲线对下卧层的平均固结度进行调整修正,以求沉降计算曲线更接近于实测曲线。  相似文献   

2.
从固结、挤密及形成水泥土复合地基的角度阐述了水泥砂石复合桩基加固路基的机理。并对其沉降进行估算,沿用前人方法将沉降计算分为复合土沉降和下卧层沉降两部分,计算下卧层沉降时分为软饱和土、正常固结粘土及砂性土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3.
已有的工程实践表明,路桥过渡段往往会由于路桥两种结构形式的不同产生不均匀沉降,发生诸如桥头跳车、路面开裂等病害,在软弱地基条件下,病害尤为明显。该文以上海虹桥枢纽工程为背景,在软弱下卧层的不良地质条件下,采用PHC管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对路桥过渡段进行路基处理,降低路桥段的不均匀沉降,避免病害的发生。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方法应用成效明显,且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低。  相似文献   

4.
福平铁路岱岭段斜下穿一栋6层宿舍楼,楼房基础形式为桩径0.8m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和柱下独立基础,桩长4~6m,隧道拱顶距最近桩基底端约12m,为保障楼房安全,针对掘进导致的桩基沉降变形开展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开挖距离的逼近,隧道拱顶位移与桩基沉降量逐渐增大,开挖断面处于建筑最下方时增长速率最快,桩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其中最大沉降值为11.6mm。通过验算确定该沉降不致造成楼房结构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下卧层顶面附加应力在不同条件下的主导因素,以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下下卧层顶面的最大附加应力的应力系数为依据,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软弱下卧层顶面附加应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关联度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各因素对下卧层顶面附加应力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调整主导因素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小下卧层顶面附加应力,这可为设计确定浅基础埋深方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淤泥质地区预应力砼管桩计算分析及施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片淤泥或淤泥质土形成的复杂软弱地基,根据广深(广州—深圳)沿江高速公路一大型预制梁场基础工程施工实例,通过管桩的承载力及贯入度计算分析,实施"桩-网"结构,使梁场荷载通过"桩-网"结构传至下卧层,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工后沉降控制要求;总结了淤泥质地区采用锤击预应力砼管桩施工及质量控制、自制简易装置反压进行静载检测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平面应变Biot固结有限元方法,针对佛开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塑料排水板处理未打穿的情况,对佛开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沉降和工后沉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下卧层未处理区地基的固结沉降特性,探讨下卧层对地基沉降和工后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德华 《公路》2013,(9):52-55
采用平面应变Biot固结有限元方法,针对佛开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塑料排水板处理未打穿的情况,对佛开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沉降和工后沉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下卧层未处理区地基的固结沉降特性,探讨下卧层对地基沉降和工后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粉喷桩加固深厚层软土地基,其桩端通常无法到达硬质土层,此时桩体悬浮在软土中。这种情况下的复合地基,其沉降主要发生在下卧层,因此下卧层的沉降估算成了悬浮桩复合地基设计的关键。采用各种方法计算下卧层沉降,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利用修正公式计算的下卧层沉降,其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王超 《路基工程》2019,(6):128-133
针对CFG桩加固铁路软弱地基的效果和变形特性,运用Mida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二维全断面双线路基模型,分别对施工期地基加固前和加固后6种工况下的竖向位移进行计算。以地基沉降值、路堤沉降值和工后沉降值作为分析指标,说明了CFG桩加固软弱地基的优越性。由于梯形路基附加应力分布不同,沿路基宽度方向地基表面沉降呈“中心大两边小”的不均匀现象。地基压缩层和路堤填料层是地基加固前路基结构的变形关键区,路堤填料层是地基加固后路基结构的变形关键区。桩土之间由于力的分配不平衡存在差异沉降,桩-砂石垫层之间存在最大剪切应变。  相似文献   

11.
塑料套管桩(TC桩)作为一种应用于深厚软土地基的地基处理技术,具有施工快速、沉降小、承载力高等优点。针对增强体加固软土地基的作用特点,分析研究了TC桩处理地基的固结及沉降规律。根据未贯穿软(弱)土层的TC桩为不透水层及加固层、下卧层为单向固结的假设及孔隙水压力连续条件,将TC桩的加固层及下卧层视为双层复合地基,运用双层地基固结理论获得加固层及下卧层的平均固结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TC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之后,结合岳阳至常德高速公路试验段工程对本文研究成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计算的固结度及沉降值与实测成果接近,说明该计算方法是合理的。最后,综合分析了桩长、桩间距对沉降的影响,其结论可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朱成杰 《隧道建设》2006,26(6):62-65
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华师站-岗顶站区间隧道的建设,介绍城市地铁暗挖区间隧道处于软弱破碎地质条件下采用矿山法施工下穿繁华交通道路及建筑物桩基群的施工技术及措施,对暗挖隧道在特定条件下控制地表沉降和爆破震速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软土加固效果的瑞利波综合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越来越多的软土地基加固工程,如何对软土加固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是岩土工程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采用瑞利波测试方法,并以载荷试验为辅助手段,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瑞利波波速和地基承载力及变形模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比较软土地基加固前后瑞利波频散曲线,获得加固影响深度,为设计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20,(2)
文章针对碎石化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半柔性材料复合结构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加铺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并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结果表明:下承层模量是影响加铺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主要因素,加铺结构层层底拉应变和路表弯沉随着下承层模量的增大而减小。此外,结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工程对加铺层结构进行了验算,根据沥青混凝土层疲劳开裂验算要求对下承层模量给出了建议值。  相似文献   

15.
潘明亮 《隧道建设》2011,31(3):369-374,380
为实现深圳地铁1号和3号线老街站平行换乘,需在9层的永新商业城建筑物地下室下的软弱地基土层中扩建1个2层框架结构站台。首先自地下室底板下暗挖1条隧道揭示永新商业城5根桩基,并在隧道内采用连续梁形式对5根桩基(单桩最大重6 500 kN)同时实施主动托换。通过采用非线性数值分析软件ABAQUS对桩基主动托换各工况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分析,在工程施工中通过量测数据的反分析精心指导施工,通过精细化施工组织保证了以连续梁形式同时主动托换多根桩同步顶升,最终确保了在该恶劣条件下桩基主动托换过程中上部建筑物沉降值控制在+1~-1 mm。  相似文献   

16.
以都江堰白沙大桥为例,对该桥上、下部结构的几何偏位进行了量测,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其桩基完整性进行检测,并以现场挖深验证桩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该桥上部结构进行了全桥结构安全验算复核,针对该桥下部结构是否满足新的抗震标准,对其进行抗震验算;最后,根据检测及验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加固修复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成桥桩基础检测,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及小波处理等技术可有效地判别桩基础的缺陷及状况.该桥上部结构各项验算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墩柱、桩基均满足新的抗震设防标准,并为其加固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使用Mesri蠕变模型建立了考虑蠕变效应的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工后沉降计算方法,利用实测工后沉降,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方法建立目标函数,反分析得到桩底持力层Mesri蠕变模型参数。将反分析得到的计算模型用于估算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工后长期沉降,估算沉降较好地反映了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工后沉降的发展趋势,对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根据桩底土层的监测数据可知,传统计算方法确定的土层压缩厚度远小于实测压缩层厚度,根据传统方法确定的压缩层厚度计算得到的高速铁路桥梁桩基工后沉降会小于实测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18.
桩基的沉降计算是桩基工程设计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探讨高承台桩基沉降特性,基于荷载传递法提出一种高承台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并采用多组不同参数对某高承台群桩的沉降特性进行了比较计算和深入分析,得到了多个影响因素下群桩沉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公路桥梁高承台桩基沉降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桩基的沉降计算是桩基工程设计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探讨高承台桩基沉降特性,基于荷载传递法提出一种高承台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并采用多组不同参数对某高承台群桩的沉降特性进行了比较计算和深入分析,得到了多个影响因素下群桩沉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21,66(7):81-87
运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基于岩土弹塑性本构关系的数值计算理论,建立桩-土轴对称模型,模拟支盘形状、位置、大小、数量和距离软弱层高度等参数条件下的桩基承载力特性及变化规律,分析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挤扩支盘灌注桩对桩基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支盘形状对于承载力没有明显影响;桩基承载力随支盘位置向下移动而逐渐提高,但是当支盘距桩底部距离小于L/3(L为桩长)时,支盘位置下移对桩基承载力影响不显著;桩基极限承载力随着支盘半径和支盘数量的增加逐渐提高;当支盘与软弱层间距小于4倍夹层厚度时,桩基承载力随支盘与软弱层距离的逼近而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可为挤扩支盘桩的设计参数选取提供参考,为支盘灌注桩的工程设计和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