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车库联络道出入口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尚 《隧道建设》2019,39(2):261-267
为保证地下车库联络道出入口设计能够满足运行安全的需求,弥补现行规范对地下车库联络道出入口线形指标和位置间距规定的空缺,调研国内已建和在建地下车库联络道现状,以郑东新区CBD副中心区地下道路和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地下道路为设计案例,对比市政和建筑行业规范中地下道路设计方面关键指标的差异,介绍地下车库联络道变速车道和渐变段长度的计算方法,建立地下车库联络道的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标准体系和计算模型。最后得出地下车库联络道线形设计的规范选择依据、地下车库联络道变速车道长度的取值标准、出入口位置的选择方法,并提出单向单洞地下车库联络道相邻出入口间距宜按1~3 min行程长度设置,以满足车行防灾疏散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地下车库联络道为连接地面道路与地下车库的地下机动车集散道路,服务区域内到达交通,提高区域静态交通出行效率,缓解核心区地面人车矛盾,改善商务区地面环境品质,实现低碳交通理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城市中。地下车库联络道相关的设计标准较少,目前只有参考地下停车库相关规范和道路与公路隧道设计标准进行设计。现通过对地下车库联络道供电系统项目做一个归纳总结,并从变压器的选择,以及照明设计等方面提出思考且加以进行探讨,为以后此类的项目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日益发展,为缓解地面交通的压力,地下车库联络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城市中。地下车库联络道相关的设计标准少之又少,目前只有行业标准,且对于综合监控系统的论述较少,对于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带来了较多不便。对已设计的地下车库联络道综合监控系统项目进行总结,并从系统管理模式、分期建设以及系统关键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以后此类的项目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交通延误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出入口的通行效率,基于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的特点,首先从人、车、路、环境,以及车库吸引率等方面建立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交通延误影响因素体系,然后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利用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DEMATEL)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交通延误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出入口坡度、出入口车道长度和地下车库吸引率,最易受到影响的是车辆速度和驾驶人的反映判断能力.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地下环形隧道和地下车库的通达性,减小地下环形隧道出入口的交通延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高密度开发的商务核心区中,交通出行问题已成为制约核心区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地下车库联络道因其对地面路网的扩容、联通共享车库等功能越来越受到青睐。为提升地下车库联络道的通行效率,减少其对环境、路网交通等的影响,在理解地下车库联络道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地面出入口断面布置、路段中布置及路网中的布置位置等布置方式的优劣,所得结果可为地下车库联络道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用车需求大,停车需求随之增加,而地上停车空间日趋紧张,地下车库的配建则可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但东部沿海地区空气湿度较大,地下车库极易形成结露从而造成工程质量缺陷和经济损失。为解决这一现象,通过对典型地区地下车库结露现象的分析,得出结露发生的几种原因以及结露可能对工程产生的一系列危害,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治结露的一些措施,为设计单位和建设运营单位的工程建设和运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CBD核心商务区的建设开发,如何合理调配CBD范围各车库的空余车位,使停车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南京江北新区中心区地下空间一期项目设计研究中,通过设计地下小汽车环形共享通道,以联系并整合区域内的地下停车资源,提高车库的使用效率。利用外围与市政道路衔接的出入口,快速分流部分进出地下车库的小汽车交通,从而减少地面的道路交通压力,提高CBD的交通服务品质。提出了“一环两联络”环形方案与“一线六联络”树形方案共两种设计方案,并从交通功能、连通地块数、车库共享工程、实施工序、工程造价等方面对两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一环两联络”环形方案能更有效地联系并整合区域内的地下停车资源,提高车库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一种基于城市道路地下空间开发的集约型地下智能停车库的主要设计要点和关键技术,该种形式的停车库能作为城市公共车位配建不足的补充,较好地缓解了城市静态交通问题。分析了集约型地下智能停车库的主要构成,以及不同智能停车模式车库空间利用率、经济性、存取车行程时间、排队等候长度等,从科学角度给出了该类车库的适用范围及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9.
谢远  钟宇健  赖金星 《公路》2020,(3):331-336
随着城市地下轨道交通逐步的发展完善,在实际施工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盾构下穿既有桩基础的工程案例。为研究新建地铁对临近地下车库桩基础的影响,以某地地铁工程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距隧道越近,则桩体所受到的影响越大,影响范围大约为50m;同一楼层之间,楼板桩所受到的轴力基本一致,而轴力最大处位于地下车库,地下车库以下,轴力减小;施工完毕后,地表整体下沉,隧道上方土体下沉约为7mm,大厦下沉约为8mm,并且大厦有向隧道一侧倾斜的态势,但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高铁建设的逐步推进,高铁站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当高铁站房先于地下车库实施时,地下车库基坑施工需要保证先期实施站房的施工空间及结构安全性.介绍了邳州铁路综合枢纽的基本情况后,对地下车库的围护进行了探讨,最终确定了双排桩的围护方案.通过分析不同桩长、桩径、桩间距对桩顶侧移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围护桩参数,实际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从小坐过滑梯的人,相信都有着美好的回忆。这个不新鲜,但是大家听说过汽车坐滑梯没有?这个稀罕事件就发生在北京一个著名商业街区三里屯Village的地下车库里。近日媒体曝光,三里屯Village的地下车库的管理者极其不服责任,在下雪后,在车库入口处的通道内没有进行任何防滑处理。  相似文献   

12.
面前的车让我瞬间进入《速度与激情Ⅲ——东京漂移》的场景,正和卢卡斯,布莱克一起从地下车库飞驰而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下车库已经成为楼宇建设的必备。公交停车场作为城市公交车辆的专用停车场,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结合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在大型地下车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有关系统设计流量确定、系统选型及喷头布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洋  高毅  于少辉  程鹏  罗雨田 《隧道建设》2019,39(3):488-495
地下车库空间跨度大、建筑功能和结构复杂,通常采用明挖法建造,但在中心城区,明挖法受环境条件限制难以实施,而传统暗挖法建造存在难度大、风险高、效率低的问题。结构分割转换工法(CC工法)通过将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分割成小型单元,分部实施机械化暗挖后再整体转换,最终形成大断面地下空间。将其应用于地下车库建设可有效减少建设过程对地面环境的影响,并且施工速度快、安全性好。如何将地下车库的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工法进行结合,达到设计合理、施工安全便捷和造价经济的目的,是该工法应用的首要核心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讨论,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建议和结论,以期对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下立体车库存取车时间过长问题,研究了地下圆筒形立体车库汽车电梯配备数量。根据设计实例的交通调查资料,采用MATLAB模拟了用户存取车过程;运用概率与数理统计理论,分析得到了用户到达时间和电梯运行时间的概率分布;基于排队论,采用系统容量有限制的多服务台模型,研究了汽车电梯配备数量对用户存取车时间的影响,结合用户存取车可承受等待时间,进而可确定该类车库的汽车电梯配置数量,同时分析了用户到达时间概率分布参数λ对用户存取车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到达时间服从参数λ为29.71s·veh~(-1)的泊松分布,1,2,3部电梯运行时间服从参数μ为51.82,26.67,18.66s·veh~(-1)的泊松分布,并计算得到了10层地下车库配置2部和3部汽车电梯时的用户存取车平均逗留时间,分别为276.6s和75.8s,建议该类10层地下车库采用3部汽车电梯。结合研究分析的用户到达时间概率分布参数λ对于用户存取车时间的影响,建议该类地下车库3~8层时设置2部汽车电梯,9层及以上时设置3部电梯。所建立的方法可为计算该类车库汽车电梯配备数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是可持续城市化面临的最大挑战,出路在于集约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城市地下空间包括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商业设施、地下管廊、地下车库、城市综合防灾系统、地下仓储、高层建筑地下室、地下军事系统等诸多领域.地下交通设施,又分为地下铁路、地下步行街、人行通道、城市隧道、地下联络通道等.目前,我国的地下交通设施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该文以泰达MSD地下交通空间工程为例,从总体设计、线形设计、交通导引、坡道防滑、视觉诱导等多角度人手,分析和探讨如何打造一个安全、畅通、有序的地下交通空间工程.  相似文献   

17.
罗星  汤永久 《隧道建设》2012,(Z1):65-70
深圳市益田村中心广场地下停车库工程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地下停车库之一,车库设计采用中心岛法施工,车库结构抗浮设计采用抽水减浮方案。通过工程实例,全方位介绍该大型地下停车库的综合施工技术,提出大型地下停车库工程采用中心岛法与盖挖施工方法的关键技术,同时提出大型地下结构采用抽水减浮方案的施工控制要点。所采用的工法节约了工期和投资、减少了建筑材料的使用、循环利用了地下水,符合国家提倡的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项目隧道从城市综合体群穿越,与多个既有项目衔接,通过统筹规划,与多个项目组合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地下空间,并通过地库专用道连接地块与地下车库,能够发挥城市地下道路的综合交通功能。并对多交叉界面城市地下道路的设计施工重难点进行总结,调整基坑之间的位置,协调基坑开挖和拆撑时序,最终确保了施工的安全,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宁波火车南站地下车库连接隧道为例,探讨在复杂条件下隧道基坑围护设计碰到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为同类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浅析城市地下道路设计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就城市地下道路的开发利用,即城市隧道、地下立交、地铁、地下街、地下车库等设施的建设,结合天津站和天津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改造、泰达CBD地下交通空间工程及天津市区的其它地下道路的设计实例,对城市地下道路的设计特点和难点进行探讨,以期最大限度发挥地下道路的交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