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分形理论的同步器接触磨损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磨合磨损的分形理论,结合粘着磨损理论和Majumdar-Bhushan分形接触模型,建立了换挡同步器接触磨损的数学模型.研究了AMT、DCT快速平稳换挡过程中换挡力对同步器磨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低挡位,高挡位时同步时间短.所需要的换挡力小,所带来的同步齿环磨损深度率小;适当增大换挡力可缩短磨合时间和同步时间,减少同步器磨损量.  相似文献   

2.
并联混合动力汽车AMT无离合器换挡同步过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使用AMT的单轴并联混合动力系统为对象,对其采取的无离合器换挡策略中同步器同步过程控制进行研究.对换挡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出能代表此过程控制品质的评价因子,制定了基于模糊推理的同步器同步过程控制策略.最后进行MATLAB/CRUISE联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减小同步器接合冲击度和滑摩功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ADAMS的同步器同步过程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震  钟再敏  章桐 《汽车工程》2011,33(4):340-344
运用软件ADAMS建立了同步器的多刚体运动学模型,以模拟同步器同步环的锁止和同步过程,并将仿真得到的同步时间与理论值进行对比,结果只有小于3%的差异.最后分析了换挡力和输入轴转动惯量等参数对同步器同步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参考ZF-BK型同步器实际尺寸参数,在PRO/E中建立了同步器三维模型,导入ADAMS中建立了仿真同步器工作过程的虚拟样机,实现了同步器工作的同步与锁止功能,同步时间与理论计算值一致。分析了接合套与接合齿圈啮合齿接触位置、换挡力和摩擦锥面摩擦因数大小对同步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前锁环式同步器对称结构的花键啮合齿存在换挡二次冲击问题,即在同步器同步结束滑套与结合齿圈啮合时会产生过大的换挡冲击,在变速器上反映出挂档有顿挫、卡滞等不顺畅感觉,造成换挡舒适性降低,增加了司机驾驶换挡强度。并且锁环式同步器二次冲击较大会产生噪音,影响变速器的整体性能。本文是在锁环式同步器的基础上,改变锁环式同步器滑套、同步环、结合齿圈的花键啮合齿,将花键两侧的啮合齿面设计成不对称结构,并根据同步器在变速器中使用的情况,考虑工作原理将不对称度适当增加,在不影响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可显著提高锁止可靠性,保证同步器具有的同步传扭功能。另外在啮合齿与倒锥齿连接位置增加过渡圆角或倒角,这为换挡力的逐步过渡提供了结构基础,可保证换挡的平稳顺畅。  相似文献   

6.
复合酚醛树脂同步环的开发和使用,不仅可以使换挡更加柔和、轻便,而且延长了载货车变速器的使用寿命。汽车发动机的动力通过变速器传输,传输效果取决于同步器的性能。目前国产载货车变速器上的同步器(由同步环与同步锥组成)大多使用喷钼的同步环。从实际效果看,喷钼的同步环在寿命期限内基本能满足变速器的使用要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随着换挡次数  相似文献   

7.
借助ADAMS软件建立仿真模型,以换档力、当量转动惯量与材料动摩擦系数为设计变量,研究同步器换档性能。从齿套位移、接合齿圈角速度变化、齿套加速度及换档二次冲击等方面研究同步器换档过程,分析了各设计变量对同步时间及换档二次冲击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减小同步时间易引起较大的二次冲击峰值,各设计变量最优值均须综合同步时间与二次冲击的影响进行选取。  相似文献   

8.
同步器基本方程式为: FμR Sinα=Jr△W ts(1) 式中F--作用在同步器齿套上的换档力 μ--同步器摩擦锥面间的摩擦系数 R--同步器摩擦锥面平均半径 α--同步器摩擦锥面锥角之半 Jr--被同步端转动惯量 △W--被同步两端角速度差  相似文献   

9.
同步器试验中气动七连杆换挡机械手位置伺服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冰  张为公 《汽车工程》2005,27(5):579-582
在分析气动换挡同步过程的基础上,设计了七连杆双自由度换挡机械手的控制气路和控制算法,实现了换挡机械手位置伺服定位,并给出了在汽车同步器试验台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控制方案具有适用范围广,控制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同步器是汽车和非公路车辆变速器中的关键零部件。在变速器换档时,它使欲啮合的齿轮副能迅速同步并保持接合状态,并能防止在同步前接合。,采用同步器后,可实现迅速而无冲击地换档,避免换档时的复杂操作,实现换挡轻便简单,减轻驾驶者劳动强度。安装同步器的优势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系统在试验过程中产生换挡冲击、同步器异常磨损等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具体换挡工作过程及机理,提出了消除换挡冲击的控制方法并实车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避免换挡冲击并延长同步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AMT换挡冲击产生机理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研究了自动机械变速器(AMT)在换挡时同步器未起作用而产生冲击的问题,分析了产生换挡冲击的机理并确定了换挡执行机构的最优运动速度.据此,提出了消除冲击的换挡控制方法,并在某载货车的变速器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车辆在换挡过程中产生冲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叶兴成  向可 《上海汽车》2014,(4):3-7,12
针对某款6速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换档过程中同步器的受力情况进行研究,并分析预换档过程中影响换档感受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Matlab/Simulink的DCT预换档过程动力学模型,对不同换档力进行仿真分析,提出换档力控制策略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汽车技术发展至今,同步器已经由高科技产品转变为汽车上的必装零件。更好地了解同步器的理论构造有助于设计出更加可靠的同步器。文章介绍了惯性式同步器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对同步器系统的理论分析,推出可以采用一些简单可行的设计方法,更有效地提高变速器的换挡性能。文章指出要根据变速箱的具体要求、结构特点、加工工艺水平、制造成本及可靠性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对手动变速器的一种同步环在换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缺陷,提出在满足同步容量的同时,可以通过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和改进设计参数来提高换挡时的同步性能。主要改进了同步环内螺纹参数,提高了其换挡摩擦力,实现了在换档过程中同步器和结合齿完全同步。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同步器换挡过程中的失效问题,将同步器换挡过程根据同步器设计的关键尺寸按阶段分解,明确各阶段中重要影响参数,总结变速箱设计开发过程中的失效案例,从而解决各种在换挡过程中的失效问题,改进同步器的设计,提升变速箱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变速器接合套换档机构及其换档过程,以及这种换档方式的缺点,简要介绍了适应现代汽车发展要求的同步器。并以东风EQ1090E型汽车五档变速器的锁销式惯性同步器为例,详细说明了它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最后介绍了正确使用和维护同步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